APP下载

“互联网+”河源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

2018-05-14何敏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互联网+互联网

何敏

摘 要:河源文化对于客家人来说是丰富文化的集聚地,客家文化技艺十分精湛,但是其拥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客家的民俗更是丰富多彩。但是目前河源的客家文化在逐渐的落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流传和传播也面临着十分严肃的问题。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网络也不断地进步,“互联网+”是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元化对文化遗产进行表现和传播。将“互联网+”与河源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相结合能充分开发河源文化遗产,还能进一步将客家的河源文化在全球传播。本文讨论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河源文化遗产如何进行开发及更好的利用。

关键词:互联网+;河源文化;开发与利用

一、前言

客家的河源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十分鲜明的分支经过百年以上的战乱,大量的民族相互融合,大家孕育、发展甚至形成了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语言以及文化,客家人在创造河源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当地人民衣食住行的习惯。在客家文化中不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客家的河源文化作为一个分支目前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转台,由于河源文化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所以需要一个平台對其进行传播及开发利用。因此运用目前发展十分迅速的网络平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互联网+”是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相区别的一种目前极为流行的传播方式,它以互联网为载体,拥有比较超时空、超链接等特性,它可以利用视频和音频以一种试听的形式来展现河源的文化。用手机、平板等平台设备运用一份以旅游为主题的电子刊物,甚至是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来传播河源文化遗产。这些自媒体平台面对目前信息快速、丰富传播的特性,可以将河源文化遗产进行最有力的传播,让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认识河源文化的重要性,以此更好的对其进行开发,而当地人能够利用“互联网+”更好的运用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加速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

二、“互联网+”为河源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带来的优缺点

(一)河源文化在“互联网+”传播面临的困境

目前互联网虽然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某些偏远的地区其发展仍旧十分落后,河源文化地处偏远的山区,这里文化闭塞,甚至人们还在使用最根本的土地耕作方式,民风质朴,也因此开发和利用变得很困难。河源文化是土地文化的一种,大家盘踞在世代传承的土地上不愿离开,这就造成了旅游地区开发困难,人们不懂网络,不会运用网络让“互联网+”的推广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对于那些传统的河源文化的继承者们来说,他们大多年龄比较大,无法使用互联网,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生活,这也是河源文化不断削弱的原因之一。纸媒资源在闭塞的地方传播不变,并且受到网络的限制受众也变少,因此其发展十分困难,而河源地区的人们仍旧以纸媒为主,不易让“互联网+”平台在此地对文化开发利用。

(二)利用“互联网+”传播河源文化的有利机会

(1)“互联网+”利于河源文化全方面的立体传播

互联网的空间性、交互性及试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因此其占据的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是无限的,能在网络上十分便利的高速传播,其传播的通道丰富,传播的地点多样,传播的用户类型多样,可以实现河源文化传承的多样性。

以河源文化运用“互联网+”为例,可以包含百年甚至是千年前其文化的演进,追溯其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发展的各种重要事件,用一种3D虚幻的方式进行呈现,这对传承和利用河源文化遗产来说可以释放自身的文化,将其用一个立体化的方式进行传承,分布在我国各地的河源文化板块让用户了解到目前这种文化运用分布的情况,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让河源文化继续更好的传承。

(2)“互联网+”高速传播、开发河源文化

河源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不论是风情民俗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形态,互联网在传播的时候运用“互联网+”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传播文化的同时能够提高专家学者对古老文化的研究,摆脱了纸质媒体的限制,网络媒体传播的更快速、高效,因此河源文化的民俗民生也能传播的更加迅速,尤其是面对多元化的河源文化“互联网+”能将其分为多个栏目进行传承,将其各个方面呈现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其了解和利用。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多方面发展的态势,传播的效果更好,学者们研究更多的河源文化获得可观的知识遗产。

三、“互联网+”实现河源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

(一)建立全新的互联网品牌

河源文化遗产以山水旅游业为主,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强旅游文化的参与性,加强对于河源文化遗产的观赏性及参与度。仅仅由导游带领游客进行参过的旅游模式已经不满足于目前游客的旅游需要,我们需要在河源建立展馆、博物馆等建筑,通过网络的平台,运用3D技术展示百年来河源文化的演进历史,让游客感受到河源文化独有的风韵。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网络机构,培养到当地的游客有一种新的观念,能将静态的游览和动态的旅游模式相结合,游客能够参加当地充满民族特色的节日甚至是婚庆典礼,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还能品尝具有河源文化的美食,穿当地特色的服饰,感受河源地区独具的风貌,用“互联网+”创新形式打造一个全新的关于河源文化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摩欣赏。

(二)加大多平台的宣传力度

河源文化遗产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上来说还不具备较强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的平台,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还要带动当地的餐饮业、旅社、旅馆等相关的一系列产业迅速发展,让游客能够随时随地的感受到河源文化的热情和特色。

当地的创新青年人可以利用自媒体、网页甚至是制作相关的旅游视频对河源文化继续宣传,让游客在观看导入片时就深深的被这里的景色吸引,同时河源需要改进自身的环境,开展一些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包括对自身互动的活动进行升级、对当地的酒店升级改造等等,通过“互联网+”为本地大好广告,这样一来形成了极具浓郁河源文化的旅游一体商业链就形成了,多方面的宣传,依靠网页联动,能够建立一个韵味十足的独具特色的河源文化产业。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河源文化需要实现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局面,那么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对当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旅游产业和产品进行一定的开发。旅游资源丰富的一般是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独特旅游产的方式吸引游客。河源文化的主题内涵是向游客展示自己的民族风情,因此需要民风质朴,村民无需搬迁,但那是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握好时机,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传播绿色旅游的发展策略,这对河源文化的传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关于客家的河源文化遗产利用“互联网+”进行开发和传播对其迅速腾飞和传承有极大的帮助。由于河源文化的精神蕴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其不论是传播还是欣赏都能更加直观,我们开发客家的河源文化可以应用互联网用网页、自媒体平台及3D虚拟电子展示等方式建立一个将河源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集合起来的资料库,将有关的视听资料进行保存,这是河源文化能够保存开发及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下我们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对文化进行传承,这对网络时代的文化遗产来说是一大幸事,我们需要将河源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地继承和发扬。

[课题来源:本文系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河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编号:HYSK17QN05)的相关成果]

参考文献

[1]范红蕾.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粤北古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河源苏家围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01):53-60.

[2]杨亮.河源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析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6):18-24.

[3]赖金凤. 广东省河源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互联网+互联网
俄罗斯黄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