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笛课堂实践初探
2018-05-14杨璐
杨璐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各地都开展了乐器进课堂的研究。我国《器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参与器乐体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使得让“器乐走进课堂”的呼声在很多地方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学校推出了陶笛教学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关键期,不容忽视,如何开展陶笛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陶笛;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陶笛进小学课堂的重要性
器乐教学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新课标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陶笛进课堂能够让学生在演奏中学习和感受音乐,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陶笛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特长培养、审美能力培养方面都具有可塑性,陶笛这种新奇、神秘的乐器能够为他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就是以唱歌为主,这导致不少人将音乐片面地理解为只教唱歌,然而,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音乐课堂应当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陶笛外观时尚,携带方便且价格低廉,而且与笛子、箫一样很容易上手,被誉为“贴身音乐宝贝”,无论是农村欠发达地区还是教学条件尚好的城市,陶笛都是学生们的首选。与其他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相比较,陶笛以外观时尚、携带方便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陶笛的转调十分方便,是普及音乐非常好的乐器。
二、小学陶笛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追求统一,难免流于形式
陶笛是华夏先民共创的成果,目前,我国陶笛教学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经验不足,还不能实现因地制宜,各地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偏向于一锅端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体现出本地传统特色,无法体现学校音乐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在教学上难免流于形式。同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采用一锅端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吃不饱,久之必然失去兴趣;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够不着,会产生自卑心理。
(二)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协调不足
现行陶笛教材中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又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曲目并不多,旋律又新又美的乐曲更是少之又少,教材的编排在生动性上有一定的欠缺,政治痕迹较为明显,无法让学生对它产生浓厚兴趣。同时,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无所不至,产品包装制作也极尽华丽耀眼,使一些小学生也跟风迷恋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陶笛教学应当有所突破,而不应当走传统音乐教学的老路。
(三)教学专业化有所欠缺
尽管现在音乐教学在美育、德育、智育及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学校能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但是,受专业水平限制,陶笛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家长和小朋友们的要求,这也造成了家长的不满。音乐的德育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多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并没有让学生走出去,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的美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取得。
三、小学陶笛课堂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他手中的乐器感兴趣了,他们才会努力地去学好它,去掌握对应的指法和吹奏方式。学生在最初接触到陶笛时必定是新奇的,也会有一定的兴趣,这时候要趁热打铁,制造全班同学大比武的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在比较中进步。而学了陶笛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好奇心会渐渐减少,为了让学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就需要不断创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表演,当作是平日的练习。当有新学习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指法比较熟的同学做示范,让同学们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同学们学陶笛的兴趣。
同时,可以利用学校的大型活动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校运会开闭幕式、“六一”文娱活动、艺术节、少先队活动都是不错的展示舞台。学生精彩的表演必定能够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全校同学认识陶笛这种乐器,让学生以学陶笛为荣,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层次教学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使得分层教学变得很有必要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主要观察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比如说,有些同学本身对陶笛非常感兴趣,在拿到教材之后他们自己学会了很多首歌,而有的同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基本的指法都很难掌握。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教师可以使用好带差的方法进行层次教学,选取吹奏比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将班上的同学分组后由这些小老师利用课后时间带吹奏较差的同学,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分组练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让他们在竞争中进步,帮助吹奏效果较差的学生进步的同时也会让吹奏效果较好的同学从帮助他人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忽视,这样势必压制了学生积极情感的需要,学生压抑情感的堆积会导致不正确审美心理的形成。因此,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学生树立正确审美心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陶笛必须由学生自身实践才能取得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首先应当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教材,对教材内容在整套、整册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十分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收放自如,引导学生很好的发挥主体作用。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操场上,在树林里去吹奏,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好,这也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陶笛教学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陶笛进入音乐课堂,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初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陶笛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
[2]陈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0.
[3]林菲凡,陶笛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北方音乐,2015(04).
[4]丁丽,让“笛声”再一次在校园“悠扬”起来——陶笛走进我校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实践[J].新课程(上),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