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贵州花灯与音乐剧的对比从而探索贵州花灯的创新发展之路
2018-05-14胡鑫玥
【摘要】贵州花灯与音乐剧各属于东方与西方的传统艺术。两者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两者的发展轨迹出现了明显不同:音乐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花灯剧却因各方面原因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日益衰败。为了促进贵州花灯的更好发展,本文通过对贵州花灯与音乐剧现状的概述,以及对它们不同发展方式与运作方式的对比,进而探寻贵州花灯的重新崛起发展之路,为贵州花灯的更好发展提供建议,指出贵州花灯的其他问题,以推动其解决与发展。进而希望我国的民间艺术重现生机,再注活力。
【关键词】贵州花灯;音乐剧;发展现状;学习借鉴;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贵州花灯概述
贵州花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遵义、安顺、毕节、独山等地区。据现有资料考证,明清时期,贵州花灯已发展得特别成熟,在清同治年间发展得很繁荣。贵州花灯最初表现为只歌不舞的“采花灯”,以演民间形式简单的小戏为主,主要取材于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达感情。新中国成立之后,贵州花灯戏进入了全盛时期。
贵州花灯剧的歌唱分为两类唱腔:一类是略具雏形的板腔,艺人称为“戏灯调子”;另一类是曲牌,艺人称为“花调子”。在一出花灯剧中,板腔与曲牌可以同时使用,形成一种综合的舞台效果。板腔的板式较为单一,只用若干个上下句反复演唱,最后加上一个“收腔”结尾。
在舞蹈时,花灯剧的演出工具主要为折扇和手帕。通过运用这两项工具,与此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步法、手式,以及耍扇、耍帕技法,形成可爱活泼的艺术特色。花灯剧表演主要以“扭”为特点,它的舞蹈步法有二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野鸡步、梭步、碎米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步等;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差扇、扑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
贵州花灯表演通过花灯的歌舞与步法,形成身体的律动、直接传达感情。这种律动讲究必须人与扇帕结合,共同表达情意。这既是贵州花灯的表演艺术特色,也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大特点。
二、贵州花灯现状
目前,贵州花灯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城市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事物与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对娱乐方式和审美方式的改变,大大冲击了民间的音乐活动。青年人更多的选择外出务工,愿意加入演出队伍的人数与观众越来越少。另外,由于花灯编剧与作曲人员不足,资深演员老龄化不断加剧,原有的花灯演出队伍不断萎缩。再者,由于政策不重视花灯艺术,没有发挥民间艺人的主导作用。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花灯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处境。
花灯艺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贵州特色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与经济发展挂钩,这就导致了花灯为了符合旅游观众的口味而缺少了本身自然的原味,使花灯艺术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其本真的目的与特色。
三、音乐剧的特点
音乐剧脱胎于西方工业文明,是西方戏剧中观众最多、最为流行的舞台艺术,并成为西方都市文化的标志之一。音乐剧由乐谱、歌词和剧本组成,其中,音乐部分称为乐谱,由演员歌唱的字句称为歌词,对白的字句称为剧本。在歌词和剧本方面,有时也会使用歌剧中的称呼,将歌词和剧本统称为曲本。音乐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强烈的情感,通过舞蹈与歌唱可以将其表达得恰到好处。
在音乐剧中,歌唱是由乐谱和剧诗组成的,在音乐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音乐剧中的人物所处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所要表达出的是音乐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并且受到音乐剧中人物的感情状态和情节悲喜程度的制约。除此以外,歌唱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与身份特点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从而达到精确刻画出所要衬托的人物形象。
舞蹈与音乐剧有着深厚的渊源,欧美早期音乐剧、美国黑人杂剧与英国音乐喜剧及歌舞同时具备。舞蹈在音乐剧中占据很高的地位,音乐剧的舞蹈分为抒情舞蹈、叙事舞蹈及两者兼而有之三种类型。抒情舞蹈偏重于表现情绪的抒放;叙事性舞蹈偏重叙述音乐剧的内容、情节,并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音乐剧表演中的舞蹈与纯粹的舞蹈不同,音乐剧中,舞蹈的抒情、叙事和色彩功能都要服从于戏剧性的要求,喜剧动作被夸张而舞蹈化,以符合音乐歌唱的韵律,且舞蹈的动作力求符合戏剧剧情的需要。人的形体语言始终是音乐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源泉。舞蹈是推进戏剧情节、表现戏剧冲突的最佳手段和材料。
歌唱与舞蹈的联合呈现,形成了音乐剧表演。音乐剧表演完美建立在歌唱与舞蹈的紧密配合上,即严格按照音乐旋律进行音乐动作。在非歌舞段表演中,也同样对表演者拥有类似严苛的要求。这就要求表演者要时刻重视音乐的存在,积极完成动作,适应音乐变化,将角色的舞台行动融入音乐行动之中。
四、贵州花灯的出路探索
音乐剧与贵州花灯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与音乐剧不同的是,贵州花灯在当代并没有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所以通过学习了解音乐剧的市场发展以及当下市场对音乐剧的需求等各个方面,结合自身优势,我们可以为贵州花灯探索新的出路。
音乐剧的市场发展主要依靠一套健全的演出经营管理机制,这个机制的存在是音乐剧的制作与市场营销平稳运行的基础,是音乐剧市场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结合贵州花灯的发展现状,各地区的贵州花灯演出者应注重团队建设,健全团队运行机制,建立一套自上而下有秩序的运行体制,积极寻求政策的帮助扶持,以更好地发展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
音乐剧的表演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现实与时代的变化进行表演,呈现于观众面前。因此,音乐剧满足市场需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紧贴社会现实创作剧本,以此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心理认同感。所以,对于贵州花灯的表演内容要不断创新,结合当下的审美时尚与主流观念,创造吸引观众的贵州花灯戏。同时,用当今的眼光推敲台词与人物形象的内涵,提升戏剧的文化背景,在原有的表演内容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创造出更加吸引人的戏曲。
音乐剧与花灯剧在演员、导演与制作人三者的关系上处理方式不同。在花灯剧中,演员是全剧的重中之重,一场好的花灯剧最离不开的就是一位好的表演演员,此外的导演以及制作人等身份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即以演员为主导。这样一来,一部花灯剧的好坏优劣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水准。西方的音乐剧在表演以及练习表演时导演是主导,在音乐剧的操作以及市场运营方面,制作人是先锋。这样一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分门别类、各司其职是高效运营的不二法门。
西方的音乐剧与贵州花灯剧,两者都为“表演艺术”,但贵州花灯剧注重“虚拟性”,即主要依靠演员的精湛表演以及观众的积极联想实现一台精彩的花灯剧;西方音乐剧注重“写实性”,即用尽量真实的现场布景给予观众最真切的视觉冲击,让观众觉得身临其境。这两种注重点都是每一种剧种传承下来的特点,并没有孰优孰劣。但是,如果贵州花灯剧能够在注重“虚拟性”的同时,借鉴西方音樂剧的舞台“写实性”来提升自我,得到的结果一定非常让人意外。
除此以外,贵州花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表演艺术的传承问题、国家政策的支持问题、资深演员的老龄化问题、表演内容的创作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位热爱贵州花灯艺术的人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努力解决,以使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得以长久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胡鑫玥(1989—),女,汉族,贵州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