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演奏技法的演变与传承
2018-05-14孙海钰冯晓婧
孙海钰 冯晓婧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筝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筝作为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地演变,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曲目。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需要审视古筝演奏技法的演变历程,并从中探寻筝文化的传承之路。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古筝演奏技法演变的原因;其次阐述了古筝演奏技法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
【关键词】古筝;演奏技法;演变;传承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古老乐器类型的古筝,其属于一种弹拨乐器。随时间的推移,古筝演奏技法不断发展,创造出了众多令人喜爱的曲目。虽然如此,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不断创造出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新曲目,古筝演奏技法就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传统古筝演奏技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现代的古筝演奏技法。现代筝曲诞生于1955年,古筝曲《庆丰年》开创了双手演奏技法。直至今日,距现代筝曲的诞生已经有63年了,目前现代古筝的演奏技法是对传统演奏技法的传承和创新,为了能够从中创新出令大众喜爱的新演奏技法,就要在分析古筝演奏技法演变的基础上创新相应的筝文化。
一、古筝演奏技法演变的原因
(一)社会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
社会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使得各种音乐文化依赖互联网蓬勃发展着,科技的进步给予人们更多方便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事物的发展,古筝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人们总是足不出户地欣赏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音乐,然而,作为艺术瑰宝的筝曲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败下阵来。一方面是因为筝曲的演奏技法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比较落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欣赏筝曲需要静心,当今浮躁的社会破坏了欣赏筝曲的环境。所以,筝曲作曲家与演奏家必须在演奏技法上有所突出,才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比如刘天一、王昌元等作家在历史特定的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筝曲曲目。两位作曲家都擅长现实生活题材音乐作品的创作,但是两人曲目的演奏技法有着重要的差别,王昌元的《战台风》在演奏的时候运用了多种新颖的演奏技法,这些技法创新地表达出了筝曲曲目描绘的内容,这些优秀筝作曲作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社会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
(二)不同音乐文化的影响
包容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属性,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音乐体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周代,贵族欣赏的音乐与民间欣赏的音乐存在差异,在秦统一六国以后,音乐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发展。后来到了汉代,中国音乐吸收借鉴了西域音乐,一些西域乐器在中国本土开始出现,比如羌笛、琵琶等,并与当地音乐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鼓吹乐。再后来,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与汉音乐文化相融合,“清商曲”便由此产生。筝曲文化也在这样的不断融合中发展着,如《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春到拉萨》(吕殿生改编)等就是在这样的融合中发展的。
(三)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长期闭关锁国,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送来了西方文化。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先进的西方文化冲击着中国陈旧的音乐体系,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意识到古筝演奏技法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凡是比较新颖的古筝演奏技法都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音乐体验。在这个阶段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打破了传统五声音阶排序,目前已经形成了七声音阶排序或者是多种其他的排序方式。可见筝作曲家经过不断探索,提高其自身的演奏技法,为筝曲作品的优良传承奠定了基础。
(四)传统演奏技法思想的影响
古代筝只能流行于民间,具有明显的文人气质,直到今天,筝仍保持其特有的气质,在不断融合发展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了能够在当代音乐体系中站稳脚跟,筝曲作家就必须在演奏技法上进行革新与发展。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筝曲演奏技法的发展受到限制。纵观筝演奏技法发展全貌,发现筝演奏发展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开放积极的观念以及多元化的运行机制。目前,人们被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吸引着,音乐作为众多事物中的一种,若不以创新,很难获得人们的喜爱,所以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是长期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古筝演奏技法发展趋势
事物是永远变化的、发展的,且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古筝演奏技法也不例外。所以,古筝演奏技法的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努力。筝曲是历史长河发展留下的产物,在历史中积淀了独特的魅力,并在筝曲演奏的过程中如山洪暴发一般令人感同身受。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审美要求的更新,对古筝演奏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古筝由最初的五弦发展达到了十二弦。但这一简单变化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筝曲演奏的需求,再加上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古筝演奏技法更要注重创新发展与传承,才能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一)发展趋势
筝曲的演奏技法一定朝着高技巧、高难度方向发展着。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发挥小指在演奏中的功能以及平衡左右手的发展。首先,針对小指的启用,需要具有使用小指的意识,减少小指作为闲指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小指弹奏的练习,尽可能做到熟能生巧,以便提高古筝演奏效率。除此之外,要做好长期练习的准备,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实现灵活的演奏。其次,要充分平衡左右手的演奏使用。不同于钢琴演奏的是,古筝演奏具有重视右手基本功,轻视左手基本功的特点,所以,以往的古筝演奏者的右手总是比左手灵活。若初学者能够在实际古筝演奏中重视左右手一起发展,相信在未来不久能够实现双手高难度弹奏,并且研发出更高的演奏技巧。
(二)统一内容与形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古筝艺术在新时代下不断创新发展着,产生了众多新兴的艺术作品。而作品的传播与欣赏需要借助一定表演形式,即需要高超的筝曲演奏技法来实现。所以,为了能够准确演奏出这些作品,表达出筝曲作品的思想内涵,就需要提高筝曲演奏技法水平。具体而言,在发展筝曲演奏技法的时候要注意创新,但切不可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脱离实践的创新是没有现实可行依据的,该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就会受到影响。并且这种演奏技法还会损害筝曲作品的吸引力,使得古筝演奏在众多音乐表现形式中缺乏竞争力。所以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新时期对演奏技法的创新就是对古筝曲作品演奏效果及表现形式的创新。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就要统一表现形式与演奏技法,在这一原则下,实现演奏内容与技法的高度统一,令二者实现科学衔接,以便表达出更高的筝曲意境,吸引更多的人,从而推动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
(三)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
事物创新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尤其是文化发展更要在传统上推陈出新。但由于创新具有成功与失败的不同结果,所以古筝艺术家在创新的时候更要重视对传统的继承,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失败。于古筝艺术家而言,需要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在具体创新中敢于创作、勇于创造,在创新古筝演奏技法时,在对传统古筝特色保留的情况下更好地满足时代需求,并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在传统古筝演奏技法为基础的情况下实现古筝艺术的稳定发展。
(四)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对该特征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在未来古筝的研究创新中,在对传统技法进行传承的情况下不断汲取其他民族音乐作品的长处与优势,在吸收多方面优点的基础上使其向着多元化、兼容的方向发展,并在不断探索中开创出一种不仅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道路。
三、古筝演奏技法传承
(一)不断深化筝曲文化内涵
历经2000多年,古筝形成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筝曲作家对筝演奏技法的认识错误,认为只要能够掌握高超的演奏技术,就能够演奏好相应的曲目。其实,只有对筝文化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准确地演奏出作品的想要表达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掌握了高超演奏技法的同时展现出筝曲的艺术魅力。文化底蕴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之间即可实现,对于筝曲艺术爱好者与学习者来说,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在古筝演绎方面的文化素养,将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传承古筝文化的重点。借助对于古筝发展历史的了解,从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感知其文化魅力,增强作为筝曲传承者的自豪感与使命感,让古筝这朵绽放于民族音乐艺术万花丛中的艺术瑰宝释放出万丈光芒。
(二)深刻认识筝曲艺术特色
艺术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传达的感情能引起欣赏者的感同身受,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还满足了人们发现艺术价值的需求。艺术作品的演奏依赖于作家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筝曲演奏欣赏需要足够安静,要静下心来感受美好的音乐,同样依赖于作家意识的真实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欣赏者获得一个独特美好体验,同时促进筝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夙愿的实现必须经历漫长的时间积淀与学习强化。因此,就古筝演绎者而言,应该将对古筝的热爱融合进自己演奏技能提升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不断学习、借鉴、欣赏,提升对于筝曲艺术特色的认知能力;就古筝欣赏者而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将对古筝艺术的热爱提升至用心体味、用情感知的层面,为促进古筝艺术特色更好传承与发展提供辅助。
(三)营造古筝艺术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个极具发展潜质与艺术生命的民族艺术,古筝艺术的传承与演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发展氛围基础之上,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种人人爱古筝,全民学古筝的发展生态。首先,必须做好对古筝演奏的推广,在更多高雅的生活环境之中播放更多经典的古筝曲目,让民众感受古筝艺术的魅力。其次,必须加强对古筝艺术的研究,通过演奏技法的演变,使得更多优秀的古筝曲目融合进古筝发展生态之中,为推动古筝艺术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最后,多举行相应的演奏活动,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为促进古筝艺术更好的发展吸纳更多的新生力量,为推动古筝艺术演变与传承奠定发展基础。
总之,古筝演奏技法的演变与传承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既需要古筝爱好者的不断推广与弘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古箏演奏领域的诸多爱好者,更应该担负起对古筝演奏技法传承的历史使命,通过不断努力,让古筝这朵民族艺术之花释放出更加强大的能量,绽放出万丈光芒,为推动民族艺术走向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当代古筝演奏技法发展、改革及其应用于教学[J].黄河之声,2018(05):45.
[2]马楠.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戏剧之家,2018(07):48-49.
[3]杨帆.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7(15):101.
[4]张心心.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性研究[J].艺术评鉴,2017(19):23-24.
[5]王冠.浅谈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7(05):90.
作者简介:孙海钰(1999—),女,汉族,天津人,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冯晓婧,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