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悲怆特色及演艺风格研究
2018-05-14韦江
【摘要】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风格与他的人生经历一样跌宕起伏,其演艺钢琴奏鸣曲时以情感人,在激烈的情感中将欢乐与痛苦相互交融,演绎出别样的悲怆之情。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带动了他的音乐创作,造就了一代伟大的音乐家。本文从贝多芬的作品了解其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以及悲怆特色,研究钢琴教学时的文化品性,为广大钢琴爱好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钢琴教学;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特色;演绎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贝多芬在西方的音乐史中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不仅是古典音乐的集成者,更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锋者,贝多芬的音乐中既带有古典音乐的风格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个人特色鲜明,对未来的音乐创作有着极大的帮助。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研究价值极高,他的音乐创作被称为音乐界的百科全书。
一、音乐文化与钢琴教学之间的联系
钢琴教学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有属于自身的文化属性与内涵,钢琴课程作为一门艺术性与技术性极强的音乐文化,需要掌握大量的基本知识与演奏技巧,还要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音乐文化是钢琴课程的主体,而钢琴课程则是音乐文化的浓缩,音乐文化造就了钢琴教学,作为课程的主体,决定了课程的逻辑与规范。
钢琴教学体现的是人文性、审美性与实践性的文化内涵,文化与音乐是相互存在的,音乐是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特性。钢琴是音乐艺术的组成,技术性与操作性较强,并且需要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将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与精神通过钢琴的形式进行体现。不同的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在钢琴教学中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并且钢琴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在操作性上有深刻的体现,在音乐的本质上也有所体现,综合了现代主义理论的精华,通过实践的形式进行操作与实施,体现音乐的魅力。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形式
(一)打破传统,丰富结构
钢琴奏鸣曲在欧洲古典音乐中属于一种大型多乐章的钢琴套曲,经过历史的演变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海顿、莫扎特与钢琴奏鸣曲由三或四个乐章组成,由奏鸣曲式、谐谑曲、葬礼進行曲以及回旋曲组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传统的规则摒弃,将创作的重点放在末端的章节中,贝多芬的奏鸣曲打破了传统的规则,缩小了创作的规模,将重点放在了末节乐章中,使乐曲的特点更加明显,在各个乐章的结尾处没有划上复纵线,使整个乐章一气呵成,将所有的乐章贯穿,将全曲的感情向最后的乐章集合。
(二)调性与旋律
在奏鸣曲的乐章演奏中,古典规范不同任何的调性都可以用的,在调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布局规则,普遍采用的是近关系调,贝多芬在调性的安排上有自己的方式,在奏鸣曲中采用的是远关系调,包括乐章的主题部分和整个奏鸣曲之间的乐调,巧妙地运用远关系调是为了制造更强烈的反差,制造矛盾冲突,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结构技巧,通过改变调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贝多芬浪漫主义创作的地位。
从旋律的特点进行分析,贝多芬的旋律特征采用的是上下行的音阶式与分解和弦式的结合,包括先级进后跳进、只级进、先跳进等方式,随着同音型的不断攀升使主体具有较强的旋律,横向的旋律线,纵向的和声,描绘出一副美丽的自然风光。上行的断奏分解形成了独特的主体,增加了音乐的魅力。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悲怆特色
奏鸣曲中的《悲怆》旋律缓慢且沉重,悲剧色彩凸出,尤其是以引子作为激愤的情绪,能够让听众感受到作者显示的不满与愤怒,身处绝境但是依然顽强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对贝多芬的不屈精神心生敬仰。在《悲怆》的主体部分,突出了快板的内容,整个钢琴演奏的旋律变得明快,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兴奋,与之前的沉重截然不同,给观众带来一种激情澎湃。从这首钢琴奏鸣曲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各个段落与乐章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充分挖掘出作者背后的情感体验。该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的钢琴鸣奏作品,能够看出作者创作时受到了莫扎特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早期的贝多芬已经充分展现出了自身的音乐才华,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与创新观念都体现得淋漓尽职。当时的贝多芬正值青春,人生阅历不足,音乐创作经验不足,在《悲怆》奏鸣曲演奏时期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音乐风格与艺术特点。
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变化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特点不仅体现在音乐的创作结构上,在演奏的风格上也是有自身特点,贝多芬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海顿式与莫扎特的演绎手法,又结合了自身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形成了贝多芬式的风格,其独特的演奏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稳中求快
演奏者在演奏奏鸣曲时,速度的掌握是作品风格的关键,对节奏的掌控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在演奏贝多芬作品时这种要求会更高,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注意演奏的速度,与奏鸣曲的风格相互融合,选择适宜的演奏速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贝多芬的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成分,又有古典音乐成分,因此,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度的掌握,不能以一种随意的态度进行演奏,在自由节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小范围进行表演,在这部分演奏时,出现了渐慢的情况,并且持续了好几节后突然回到了原来的速度中,发生此类情况演奏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对自己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把握,不破坏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二)力度控制
演奏者在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时,需要将情感投入其中,从谱例中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情感的重要性,贝多芬的奏鸣曲力度强过莫扎特,在贝多芬奏鸣曲的谱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力度记号,这是在提醒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力度。为了能够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更加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必须控制好演奏的力度,让音乐在演奏的过程中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贝多芬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还增加了力度对比记号,用于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在演奏带有标记性的乐句时,演奏者要做好充足准备,在情感上与音乐相互融合,带给观众一种震撼。
(三)抒发感情
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在其作品中表现了非常丰富的情感,因为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坎坷,作品也让人充满好奇,渴望聆听。从旋律上进行分析,贝多芬式的奏鸣曲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旋律上行时演奏的力度加强,形成一种让人揪心的情绪,并且情绪跟着旋律不停地往上走,旋律连续下行时演奏力度要减弱,这就是贝多芬音乐的魅力,能够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让人心生向往。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力度,适当抒发自己的情绪。踏板的使用则是为演奏加分的铺垫,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选择一个适合曲目的踏板方式尤为重要,是决定一个演奏家审美的重要方式,贝多芬的奏鸣曲风格多样,因此,在选择踏板时要格外重视。
五、结束语
艺术源于生活,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灵感来自于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坎坷的命运,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交响乐还是奏鸣曲,都有其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带有浓厚的感情,演绎着属于贝多芬式的悲怆与风格。
参考文献
[1]郑毅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J].音乐大观, 2012(04).
[2]王堃.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悲怆特色及演艺风格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07).
[3]陈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悲怆特色及演艺风格研究[J].知音励志,2017(06).
作者简介:韦江(1975—),男,汉族,本科,湖南女子学院,讲师,钢琴表演与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