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强党走向
2018-05-14刘彦昌
刘彦昌
[摘|菀猐党的十九大以“坚强有力”为党建目标:在时间维度上是立足于当下面向未来,在空间维度上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组织形态上是集中统一的党,在精神风貌上是永远年轻的党,在政治定位上是长期执政的党,在政党比较上是世界最强大的党;在实现目标的方略上是坚持党建过程的系统思维,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党建主题、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为基本策略、以初心和传统为动力源泉、以政治过硬基础上的本领高强为建设落脚点、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关键词]新时代;党建走向;强党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479(2018)06-0058-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强有力”①这个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党建部分更是开宗明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②,据此对党建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布局,特别强调“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③透过这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代党的建设走向有了全新提升。如何精准把握?一言以蔽之,曰:强党。
一、“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定位
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为形成新的党建思想提出了客观要求,准备了历史条件。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的强党思想就是在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着力破解党长期执政面临的考验和新课题的产物。
新时代是承前基础上的提升。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④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新时代承的是什么前,启的是什么后?继的是什么往,开的是什么来?这是谋划新时代党建的基础。从词语构成看,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源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三者之间虽然有转折,但是总体上是一种继承和提升关系。从发展渊源考察,新时代直接承接改革开放新时期,而新时期又是直接承接共和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如果把共和国的百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30年在中国建立崭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开创性意义。第二个30年转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路径上是一种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这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日益成熟完善,并走向世界,總体上是一种提升。这种提升包括前两个30年,当然方向是社会主义,具体方略上有继承和发展,也有不少改变性创新。从历史站位看,第一个30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但由于当时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我们主要是立足于第三世界,策略上是利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使中国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第二个30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策略是,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加速发展自己,特别是苏东剧变后,他更是明确提出,韬光养晦,决不当头,首先是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第三个30年,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要带领中华民族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依据,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是习近平强党思想的依据和立足点。
新时代对党建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意味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从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分析看,和上次的转折不同,这次是在以往的基础把党的事业推向更高阶段。根据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工作着力点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全方位的要求,同时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进程,党的视野也要从国内拓展到世界。这要求党的建设更加注重提升质量,这就决定了新时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着眼点要有所不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是解决极“左”文化的泛滥的问题,主要是扭转“文革文化”的影响,一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告别空头政治,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而防止思想僵化。而新时代虽然仍然需要防“左”,但已经不能停留在左右之争那个阶段了,侧重点正在转向文化自强,针对理想信念弱化,着力解决极端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防止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同时还要有效抵制西化思潮,目标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增强“四个自信”,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所有这些,表现在党的历史使命上,就是任务更为艰巨,必须有效破解一个历史性难题。按照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的论断,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⑤如果进行历史类比,改革开放新时期可比作历史上的“之治”,而新时代则可称之为共和国的“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之治”通常是上升期,“盛世”则是鼎盛期,然而“盛世”之后,如何越过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律,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长盛不衰、长治久安,顺利进入下一个稳定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性课题。所以,建设坚强有力的执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意义。
谋划新时代党建的两个维度。“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⑥如何回答新时代提出的党建新课题?从十八大以来的党建实践,可以看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态度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党建既要发展,更要突破。在解决长期执政这个历史性课题的同时,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提升为执政党建设的有效模式,为世界执政党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包含一底一高两条线。底线是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同时必须看到新时代人民对执政党要求更高,而党又面临“奈何岁月久”的历史性考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执政,一方面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拉高了人民的要求,而另一方面自己却因长期执政可能精神懈怠。如果这种反差得不到解决,党和群众的关系,就面临着从最大优势向最大危险转变的风险。这既是新挑战,更是老问题。高线是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楷模。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要向世界展示“大的样子”,展示中共独具的执政党风范,核心点是大而强。这是使命,也是担当。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论述看,他谋划布局新时代党建,是围绕两个维度及其和其相联系的课题展开的:一是时间维度,既立足于当下,还要面向未来,考虑长期执政可能遇到的变化和挑战,破解长期执政的党总是止于时间“天花板”的宿命。这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基本保证。二是空间维度,既立足于中国,还要面向世界,把我们党的优势发挥到最佳,把我们党面临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弱项彻底克服掉,建设世界最强政党,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这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和基本标志。
二、“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有新气象。这种新气象首先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⑦,“大就要有大的样子”。⑧作为比较,这和一般性的口号式目标不同,在习近平关于强党建设思想里,这个新的党建目标既是质的提升,又有具体内容和指标支撑。
在组织形态上,是集中统一的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止一次地强调党的集中统一。他明确指出,“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⑨“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这里,防止宗派主义,既包括公开的,也包括隐蔽的。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他也强调要树立四个意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强调党的集中统一,是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新时代对党的要求的准确把握。有人据此认为,新时代强调党的集中统一,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民主探索已转向。对此,不能简化地如此下结论,因为集中统一的对立物是分散,和专制有本质区别。新时代强调党的集中统一有其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初,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和解放思想相适应,是反对个人崇拜,反对权力过于集中,所以要突出强调发扬党内民主。新时代重点是反腐败,反极端个人主义,反虚假民主,主要表现是分散,当然要强调党的集中统一。特别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无论是改革的顶层设计,还是克服既得利益阻碍,“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⑩,都离不开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在调适集中与民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马恩到列宁、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虽然各有侧重,但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上都是一致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具有集中统一的基因,组党的基础是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没有政治派别分歧,这和中国国民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不同政治派别的联合体,一开始就有分散的基因截然不同。
在精神风貌上,是永远年轻的党。习近平在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成员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向全党提出要求:“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这可以视为他代表新一届主要领导集体的公开承诺。在习近平的思想里,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主要包括如下含义: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党从秉性上的不保守,不蜕变。二是党的状态是朝气蓬勃,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三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总之,永远年轻的党就是思想不僵化,激发朝气,防止暮气保守;体制不僵化,主动避免自身老化;品格不僵化,坚决克服利益固化。
明确强调党永远年轻,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意义重大。从社会生态上考察,无论是个人,还是政治组织,只有保持年轻的状态,才能奋发向上,才没有或较少包袱,才有活力,有未来。特别是新时代的执政党,如果保持了年轻状态,就能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就能够很好地面向未来;就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才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勇拼搏。新时代的这30多年,是中共建党一百周年和执政一百周年的交汇期。长期执政的大党,最怕什么?从苏联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这两个创造一党连续执政時间记录的政党的教训看,是僵化保守,而僵化保守又是和暮气直接相联系的。如何有效防止暮气保守和僵化?就是要有一颗年轻的心,自觉保持年轻的状态。
在政治定位上,是长期执政的党。习近平明确表示,“要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在阐述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时,特意在十八大的党建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前加上“长期”这个定语,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一政治定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贯思想,只是在改革开放、国外政治思潮影响空前加大的情况下,习近平再次明确,这等于给新时代定了调。在习近平关于党建重要思想里,长期执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法定。习近平反复强调这是“最本质的特征”。 对政党而言,最本质性的问题是不能讨论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共享”。所以,十九大后建议在《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中新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习近平再次明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他用共产党就是“众星捧月”的“月”,用《韩非子·扬榷》中“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等,来形象地说明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和以党代政的区别。这样,长期有不同声音的党与法的关系,党指挥枪的问题,党领导意识形态等等,都有了明确的原则和结论。
为什么坚持长期执政?党的历史使命使然。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使命政党,在使命没有完成之前,如果出现政党轮替,肯定会导致自己使命实现过程的中断。所以,只能选择当仁不让,必须坚持长期执政,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再则,这样也可以有效防止西方政党为执政而执政、为反对而反对的弊端。其实,如果一个政党为了执政而执政,那么必然导致执政党的衰落。就是使命政党,在多党制下也会变味,比如俄罗斯共产党和东欧的一些工人阶级政党的变化。
在目标视野上,是世界最强大的党。习近平要求,“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这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党建目标,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追求和担当。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看,这个强不是一句口号,它具有可衡量的内容指标。总体上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四个意识”,通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向世界彰显自己的先进性、纯洁性,进而被世界广泛认可,为世界提供党建的中国方案,破解执政党因执政而出现的懈怠和变异这个世界性难题。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向世界展示“风景这边独好”。
在具体衡量指标上,除了前面已提到的集中统一、永远年轻、长期执政,党的十九大还明确了如下内容:一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及时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主动引领社会发展。如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动把握,据此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和新思想。二是人民衷心拥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新特点,也反映了政治的新要求。三是勇于自我革命。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回答是民主监督,新时代习近平的回答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刀刃向内,自我扬弃。他强调“进行伟大斗争”等就包含这个指向。四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强调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比如能够抵御“颜色革命”。
三、“建设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建设强党的路径方略
坚持党建过程的系统思维,根据时代特点为其注入新内容,是新时代党的建设要坚持的原则方略。聚焦党建质量,是实现新时代强党目标极富创意的切入点。围绕新时代党建目标,进行全新的系统布局,是习近平强党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党建要有新作为的重要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新时代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最重要的一个创新,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党是政治组织,党建工作的“党味”就是政治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应有之义。那种因西方政党的政治活动已经模糊了阶级性,我们党也已经从革命党转向了执政党,党建政治味应该淡化的观点,是糊涂有害的。因此,习近平号召共产党人“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强调,“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属性”。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就是赋予其“纲”的地位。纲举才能目张,新时代党的建设要发展和创新,有了这个基础,组织等方面的惯例改起来就顺了。也有担心,近年来党内行之有年的惯例与规则被改得越来越多,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会不会到哪一天,一些不能改的底线也被修改了呢?其实党作为政治组织,底线是由政治方向和原则决定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就保证了不会出现破底线的情况,就等于有了定海神针。
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建主题。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既然是建设主题,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他又向全党、全国宣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抓党的建设的主题,体现的是他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是保持战略定力的领导风格和党建方法,意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对党建工作有明确指示,“要突出问题导向”,“把做人做事的底线画出来” ,突出党的纪律建设,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给党员列出负面清单,体现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围绕全面这个基础,对全面从严治党做了系统的布局,一是治党内容的整体性。依据短板理论,党的建设不是取决于几个方面的成效,而是取决于整体性推进。所以,十九大重构党建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二是治党工作的协同性。强调“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既找准靶子、瞄准短板、查漏补缺;又坚持原则,筑牢思想防线,严明底线、划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三是治党工程的长期性。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就是告诉人们,全面从严治党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具有反复性、复杂性、艰巨性的问题,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作为基本策略。还是在2015年习近平就提出,要“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经过几年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对长期执政环境下建党治党的基本规律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認识,这一规律的核心要点就是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统一起来,习近平将其概括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也就是说,全面从严治党包括建和治两个方面,既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协调配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重申革命理想高于天,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为此,强调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坚定理想和信念,强化共产党人的奉献意识。明确依规治党,建构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制度贯穿党建的方方面面,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党内生活,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思想建党,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制度治党,符合当代世界发展大趋势。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党为长期执政党建设贡献的中国方案。
把初心和传统作为建设的动力源泉。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告诫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成员:“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初心不忘,方得始终。共产党人是觉悟者,是先进分子,这是我们承担民族复兴使命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的动力之源。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里,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信心,才有动力,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坚持党的初心和本原,他反复强调要尊崇党章,有理想、有信念,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还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首先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比如,强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很好的制度,应当将其贯彻下去,基本态度“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加强,一个是创新”。 据此,制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还把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党建之中。比如,强调“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把政治过硬基础上的本领高强作为建设落脚点。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党建部分的压轴,强调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面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首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自己的政治本色,否则,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了。这是重大的原则问题,但原则还不是实绩。党的建设并不能到此为止,如果这样,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伟大使命,连独善其身就难以谈到,这不符合执政党的身份要求。两者之间还有一个转化的环节,就是本领高强。因此,还必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想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是能够做出更大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从八个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如果说政治过硬属于道的层面,这八个方面则属于术的层面,对执政党是缺一不可。党的政治建设还需要能力建设的支撑。这八个方面的本领增强了,政治建设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才能谈得上党的自身建设好、建设强。否则,就有发生空头政治的危险。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党建工作在治国理政布局中究竟摆在什么位置?这对党建工作的推进和成效、对党建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习近平把党建的位置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要“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且是居于根本保证的地位。在党的十九大上他又赋予党的建设以空前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的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仅具有根本性,而且还是独一性。这高于以往我们党把党建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的定位。从邓小平“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到习近平“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标志着党的建设在落实上更加有力。为了使党建工作能够切实到位,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党建”三问: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引导全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党建失责是最大的失责,失责必究。为此,一方面在党内法规方面做出保证,同时还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构建“四责协同”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党建新局面。
[ 注 释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9页。
③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⑤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⑥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
⑧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
⑨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新华网2016年12月27日。
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7页。
《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4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页。
“党领导一切”这个概念在我们党内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毛泽东将其进一步阐发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转引自何毅亭:《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学习时报》2017年7月10日。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2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页。
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73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
《严格党内生活重在坚持、加强和创新》,《河北日报》2014年5月3日。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2月6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5页。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9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
责任编辑:钱亚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