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类研究

2018-05-14方美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分类

方美美

摘 要: 《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荟要》是清修四库全书工程的两部重要作品,通过对《四库全书荟要》和《四库全书总目》整体框架和史部分类对比分析,尤其是对其史部分类异同的原因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四库全书荟要》在四库纂修过程中的价值。

关键词: 《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全书总目》; 史部; 分类

中图分类号: G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1-0067-05

《四库全书荟要》和《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修《四库全书》工程的重要衍生品。《四库全书荟要》是于敏中、王际华等根据清高宗谕旨,精选《四库全书》的部分图书编纂而成,该书选菁萃华,移录存真,因其御览性质,卷帙精约,所选版本珍贵,装订讲究,可以说是《四库全书》的精选本。《四库全书总目》是由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人在主持、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对库本提要进行精简、提炼、汇总而成的一部大型官修目录著作,是《四库全书》的解题目录,代表了我国古代目录著作的最高水平。通过《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荟要》史部分类对比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库全书》纂修实际,由点到面地了解两部目录学著作的不同,从而加深对这两部典籍的认识。

一、《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整体概况

《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前者取其精,后者取其博。根据江庆柏先生研究统计,《四库全书荟要》共著录书籍四百六十四种,其中经部一百七十三种,史部七十种,子部八十一种,集部一百四十种。[1]32《四库全书总目》全书200卷,其中《四库全书》中“著录”书3461种,79309卷,“存目”书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2]3

《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的体例框架基本相同。《四库全书荟要》卷首六册为《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内容包括上谕、联句、职名、凡例及总目等内容。《四库全书荟要》沿袭传统四部分类法,“依历代史志著录之例,依经史子集为部,部各有类”[1]98,一些类目下面又分为子目,共分为四十二类,三十三个子目。每一部类有叙言,阐述每部的记载内容及源流,著录书前有提要,“标叙撰人姓氏、爵里、仕履及著作大旨,列于简端”[1]98。但“是书编辑,于《四库全书》中取其尤醇者,务在简而能赅,宁严勿滥”[1]98,所以所收书籍数量较少,“门类不必皆备,每门不必多种”[1]98。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目录书中现存篇帙最大的一部。《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依次是圣谕、表文、职名、凡例。正文按照四部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一大类下又分为小类,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小类下又分子目,共分为四十四类,六十六个子目。每一部类前有总叙,每一小类前均有小序,简要说明这一类书籍的源流及划分类目的根据。每一小类的后面,还附有本类“存目”,“存目”一般是被四库馆臣认为价值不高,不符合收书标准而不予著录《四库全书》的书籍。子目的后面多有案语,每书之前撰有提要,提要“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定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戒。其体例悉承圣断,亦古来之所未有也。”[3]

因此,《四库全书总目》吸取了中国古代目录书的优点,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以三级类目通属,分类明晰且更趋完备,达到了目录学的一个新的高峰,相较于《四库全書荟要》体例更为严谨。

二、《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之分类及部分书目类属相异情况

(一)两书史部之分类

《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类差异较大。《四库全书荟要》史部分为十二类,依次是正史类、编年类、时令类、地理类、诏令类、法制类、别史类、故事类、史评类、目录类、器用类、谱录类。《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括群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奏议,曰传记,曰史钞,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目录,皆参考诸志者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2]397。以上所云,总计十四类,根据《四库全书总目》分类之门目,在“编年”与“别史”之间,还有“纪事本末”类。史部分类大多是按照著录书籍的体裁来划分的。

两书史部分类除了序次有差别外,《四库全书总目》中的纪事本末、杂史、传记、史钞、载记、职官与政书等类,并不见于《四库全书荟要》类目,而以法制、故事、器用、谱录等类代替。此外,《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有二十六个子目:诏令奏议类分为诏令、奏议二属;传记类分为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五属;地理类分为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九属(1);职官类分为官职、官箴两属;目录类分为经籍、金石二属。《四库全书荟要》史部收书较少,类目之下只有别史类,下分为专论一朝政事之属,纪事本末之属、通史之属等三个子属。

(二)两书史部书目类属之不同

《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类和子目的划分区别,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两书部分著录书目的类属不同。通过《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对比,可以得出两书史部类属的具体相异书目情况,详见表1。

《四库全书荟要》史部共著录书籍七十种,与《四库全书总目》类属不同者共有三十二种,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钦定西域同文志》归入经部,《山海经》《春明梦余录》《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圣谕广训》《西清古鉴》《钱录》《帝王经世图谱》等书归入子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四库全书荟要》史部著录书籍与《四库全书总目》相较,不仅书目相异数量较多,而且一些书目归属差别较大。

三、史部部分书目类属不同之原因

(一)两书主持编纂者不同

《四库全书荟要》是于敏中、王际华等人主持编纂的,而《四库全书总目》则是由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人主持、纂修的。两书主持编纂者不同,可能导致分类理念会有些差异。例如史部诏令奏议类,《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夫涣号明堂,义无虚发,治乱得失,于是可稽,此政事之枢机,非仅文章类也”[2]492,因此诏令遵从《新唐书·艺文志》入史部;奏议从《汉书·艺文志》例亦入史部,《四库全书荟要》则将此类分为诏令及奏议两类,诏令类入史部,奏议类依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文献通考·经籍考》等入集部;《四库全书荟要》法制类是参考《直斋书录解题》(作法令类)、《述古堂书目》(作政刑)、《菉竹堂书目》(作刑书)设立的,《四库全书总目》则将它归入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及典礼之属;《四库全书荟要》又将纪事本末、通史入别史类;而故事类所收之书,则为《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通制所属,是《四库全书荟要》斟酌《七录》、《隋书·经籍志》、《古今书录》旧事类及《遂初堂书目》、《文献通考·经籍考》、《宋书·艺文志》故事类所设立的;至于器用类,《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谱录类,而《四库全书荟要》谱录类则收《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之书。(2)

(二)著录书籍记载内容杂芜

由于某些书籍记载范围涉及较广,其记载内容很难划清类目。《四库全书总目》为保证史部分類的严谨性,故划为其他类目。例如,《山海经》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山海经》记载的内容:“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至,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4]可见其内容之杂,涉猎之广。正因为其记载内容杂芜,许多目录书编撰过程中,其归类问题多有分歧。《汉书·艺文志》将它列为《数术略·形法家》之首,《隋书·经籍志》则将它归入《史部·地理类》,《宋史·艺文志》又将它归为《子部·五行类》。《四部全书荟要》将其纳于《史部·地理类》,然而,《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山海经》、《十洲记》之属,体杂小说,则各从其本类,兹不录焉。”[2]594“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玄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明确表示《山海经》应该“从其本类”归入“子部小说类”。[2]1205

再如,《春明梦余录》在《四库全书荟要》中属于《史部·地理类》,此书在编制上“首以京师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以城防、宫殿、坛庙,次以官署,终以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2]1055然而“似乎地志,而叙沿革者甚略。分列官署,似乎职制。每门多录明代章疏,连篇累牍,又似乎故事。体例颇为庞杂。”[2]1055此书内容杂芜,体例杂乱,但是“然於明代旧闻,采摭颇悉,一朝掌故,实多赖是书以存,且多取自实录、邸报,与稗官野史据传闻而著书者究为不同。故考胜国之轶事者,多取资於是编焉。”[2]1056四库馆臣忽略此书记载的地理内容,只考虑书中大量有价值的史料,故将此书移入子部杂家类。

(三)统治阶级重视程度不同

中国古代目录书擅长利用类目编排顺序来反映书籍的地位,统治阶级意识的转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籍的类目变化。如《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由雍正皇帝亲自编写而成,收录了康熙皇帝晚年教导训诫诸皇子的言语,记载的具体内容在雍正皇帝《庭训格言》中,其《序》称:“提名谆详,巨细悉举。其大者如对越天祖之精诚,侍养两宫之纯孝,主敬存成之奥义,任人敷政之宏猷,慎行重谷之深仁,行师治河之上略,图书经史礼乐文章之渊博,天象地舆历律步算之精深,以及治内治外,养性养身,御射方药,诸家百氏之论说,莫不随时示训。”[5]内容包括读书、修身、待人、为政、尽孝、敬老等,可用儒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平”八个字概括。《四库全书荟要》提要云:“盖我圣祖仁皇帝临御悠久,世宗宪皇帝至孝承颜,于问安视膳之暇,祗聆默识,神会心融。逮嗣服后,著录成编,制序刊布,昭垂突禝,真以家法为治法者。臣等校录之余,仰见圣圣相承,垂谟贻范之盛,夏绝万古云。”[1]256《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作《庭训格言》省去了“圣祖仁皇帝”等字,且提要删去了“盖我圣祖仁皇帝临御悠久”对康熙皇帝赞誉的话语,可见统治阶层对其赞扬重视程度的减弱,这对《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由《史部·诏令类》移入《子部·儒家类》有一定影响。

再如,《御批通鉴纲目前编》《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御批通鉴纲目》《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在《四库全书荟要》入史部编年类,《御批通鉴纲目前编》《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御批通鉴纲目》《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都是由康熙皇帝御批下令刊布的,《四库全书总目》合《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一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为一种,归入史部史评类。《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归史部编年类。在史部分类中编年类位于史评类之前,《御批通鉴纲目前编》《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御批通鉴纲目》《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属于同一类书,但是类别却不同。在文字狱和禁书压力下,四库馆臣对乾隆皇帝亲自御批之书多褒扬,相对于以前历代皇帝,四库馆臣更着重对当朝皇帝的赞誉。

此外,《钦定西域同文志》“其部为别,曰天山北路,曰天山南路,曰青海,曰西番。其门之别,曰地,曰山,曰水,曰人。其字之别,首列国书以为枢纽,次以汉字,又次以三合切音,以求音韵。又次列各部,曰蒙古,曰西番,曰托忒,曰回字,以次相缀。各以其语为主,余取对音。”[1]252此书既是一部西北民族历史地理书籍,也是一部关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名、人名的对译辞典,同时是由乾隆皇帝钦定,故由史部地理类入经部小学类书籍。

(四)两书编纂用时不同,编纂修改程度不同

《四库全书荟要》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正式编纂,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历时五年第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完成,次年第二部完成。《四库全书总目》相对于《四库全书荟要》成书时间要晚,编纂时间要长,《四库全书总目》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修,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完成初稿,但由于计划编入《四库全书》的多种书籍的编修工作还没有结束,乾隆五十八年(1793)武英殿才开始刻板、印刷,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最终完成刊刻,前后持续二十年。《四库全书总目》因为经过多次修改、校订,其类目设置要相对精严。而《四库全书荟要》编纂时间较短,成书急促,某些书籍归类不免有些不当。特别是《四库全书荟要》别史类的书籍归类颇不合理,其中收录的《国语》《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贞观政要》《通鉴纪事本末》《宋史记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通志》等书籍,其中《国语》《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是专论一朝政事之属,《通鉴纪事本末》《宋史记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是纪事本末之属,《通志》是通史之属。与此前目录著作著录情况相比,《四库全书荟要》别史类类属设置及相关书籍收录相差较大。《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专史,是对“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介绍的著名史书。《贞观政要》在《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中入杂史,《直斋书录解题》中入典故,《宋史·藝文志》《国史·经籍志》中入故事。纪事本末体以“事”为主,弥补了纪传体以“人”为主、编年体以“事”为主的弱点,但“事”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通鉴纪事本末》在《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中入编年类,而《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在《明史·艺文志》中入正史类。从以上著录书籍的内容和历史分类源流两方面进行分析,《四库全书荟要》在编纂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未加考辨将其都归入别史类,其归类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总之,《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类异同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时间紧迫和收书较少的情况下,同时还得考虑史部的严谨性、整体性以及统治阶级的意志,其分类虽有些不足,但也有一些进步性。纪事本末史书此前多入史部编年类,《四库全书荟要》专门设立纪事本末属,可见当时编纂者已经意识到纪事本末书籍的独立性,《四库全书总目》进而设立了纪事本末类。《四库全书荟要》为《四库全书总目》的史部分类提供了某些借鉴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在其基础上从而不断完善,并达到中国古代目录学的顶峰。

注释:

(1)郭合芹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23)关于地理类属有不同看法,认为《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称,地理类下分九属,实际是十属,列于地理类三级类目之首的宫殿疏,实为史部暗分子目,为地理类三级类目之第一子目。

(2)吴哲夫. 四库全书荟要纂修考[M]. 台北:台湾“故宫博物院”,1976:58.

参考文献:

[1] 江庆柏.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清)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附录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716.

[4] (清)严可均. 全汉文卷四十[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10.

[5] (清)康熙. 庭训格言[M]. 查洪德,注.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227.

猜你喜欢

分类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垃圾分类我能行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无图问题细思考,位置不明需分类
清晰的条理来自于分类
分类,正确求解的好帮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