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05-14丁万锐哈能娟

课外语文·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传统文化发展

丁万锐 哈能娟

【摘要】近年来,学校被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社会被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这一切要求的目的都在于道德教育和价值观重塑,传统经典文化和校本课程开发成了德育和价值观重塑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热点,但是效果堪忧。本文从改变引进传统文化内容和呈现形式两方面重新论述了引进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失衡,造成人们道德滑坡,个人行为粗野低下,人们一心谋己利,只看金钱地位;贪图享受,追求奢侈淫乱,“毒奶粉”、骨肉法庭争财产、老人无人赡养之类不择手段、同根相煎牟利的行为屡见不鲜;把人丢到国外的事件也已经不能成为新闻;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民族文化、人情礼仪缺乏应有的仰慕和敬重;传统道德所推崇的忠、孝、节、义,无论大人、小孩都迷茫模糊……从长远看,一个民族一旦丢掉了自己固有的精神,也就失去了维系自身完整、统一的生命线,最终将危及该民族的生存。针对以上种种问题,习主席当选以后提出了旨在改变国民素质、提高文明程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政治要求,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强大的支柱,中国的德育只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落入枯燥说教的窠臼和有“教”无“育”的尴尬境地。但就目前应用和实施的情况来看,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有改变。下面我具体谈谈有关的改变和具体的做法。

要想引进传统文化实现育人的目的,得利用校本教材这个凭借或呈现形式,就必须改变目前选用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校本课程开发所处的尴尬境地——内容、形式过于单一、死板。开发内容丰富又不忘初心的多本、多样校本教材,是保证学生长期阅读兴趣和取得预期效果的保障,是为引进传统文化本身和目的达成做准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改变选择的内容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罗万象,引进内容不一定是《三字经》《百家姓》或经典文学作品,这未免有点单调,况且这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过于狭隘。传统文化中可用来育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为了在长期的阅读中不让学生厌倦,可考虑以下内容:

1.文学作品选古典诗词、文赋戏曲等,如《师说》《滕王阁序》;现代美文如《背影》等。

2.故事、艺术、文化等领域可以选择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的相关知识、常识,都可作为熏陶学生的内容引入。

3.地方文化可选趣味性强的地方戏,如《杀狗劝妻》(主张孝道的)、《张良卖布》(劝人戒赌的),既通俗易懂,又有情节引人,还有鲜明的主题教化人;还有“宝卷”,如《莺歌卷》(宣扬孝道)、讲民间故事等。

4.礼仪禁忌规范如我国传统的餐桌文化讲究长幼有序,座次有位,(夹菜)先后有别(传统正规待客吃席対座次安排、男女区别、摆放桌子、桌上摆菜顺序、夹菜先后都有规范要求,否则被视为无礼貌);对字纸特别尊重:老婆婆们剪鞋样时不用字纸,说不能把字踩在脚下;筷子不能呈“十”字放在饭碗上等。

5.做人生活准则规范可選择《三字经》《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把这些作为引入内容,让学生有敬畏、有顾忌,就有了礼貌和文明修养。

二、改变呈现形式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必须是纸质产品,现代科技这么发达,信息传播媒介如此繁多,我们在开发校本教材传播传统文化时,可以充分跟随时代、利用时代,譬如开发电子校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图文、影像、声音兼备的电子校本课程,内容展现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图片的、PPT、视频的,甚至制作出游戏形式、竞技类型的,比如最近微信上流行的“头脑王者”“成语猜猜看”等。

2.校本课程的编排不能是一本大杂烩的大厚书,可分门别类,根据内容的不同分编成不同的小册子,如经典文学作品小册子;可供与国家课程内容比较阅读的小册子;文化常识趣味故事小册子;传统篇目道德准则小册子,如《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之类;官职、科举制度等文化常识小册子等。这样编订不仅方便不同时段、场合的使用携带,还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利用率。

总之,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材、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接受,引进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改变呈现形式,使其有娱乐性、趣味性,并帮它充分地结合、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说起来是一个简单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的事情,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真正提高民族文明程度、改良国民素质,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靠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学习传统文化所能完成,以上只是笔者站在引进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角度上的浅见,不妥之处恭请指正。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