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第三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2018-05-14许佳
许佳
[摘 要] 建立以就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市场的迫切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新明确职业教育的主体及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社会背景;主体;内容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046-01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指出,要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2014年6月,教育部出台《现代职业教育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又指出,要提高人才与社会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与满意度。到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中指出,我们国家可以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推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教评分离,重新引入外部机构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第三方,是可以借鉴并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第三方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相比于西方的评价模式来说较为滞后,长期以来,绝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强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主体地位,而这种主导地位也常常使其陷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自我评价的尴尬局面。而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学生,他们常常是被忽略的主体,他们的实际技能和个人素养却很少纳入评估的范围。从长远看,这种评价机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引入第三方参与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能丰富评价主体,更能引入现代企业评价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任务,已逐渐被国家了解并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需要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并且愿意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而且绝大部分企业希望用企业相关标准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引入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既能满足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也是迅速提升人才培养评价水平的有效手段。
(三)评价体系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能保证中职毕业生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就成为选定评价体系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各中职院校最多使用的是第一方评价和第二方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评价,对来自社会企业及第三方评价基本没有涉及,随着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成熟与推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正逐步形成,评价结果也逐步得到了企业行业的认可。
二、第三方评价的主体: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
中职毕业生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行业及社会对用人市场的需求,也对毕业生与社会企业的匹配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及影响。建立企业、市场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就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主体,应由社会按照市场规律给它一个外在的、客观的评价标准,而不是教育机构内部说了算,即构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这个机制要由有专业背景并具有资深素养和专业培养能力的外部机构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这样才能保障相关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及独立性,保证评价不受内、外部干扰。因此,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包括:行业企业、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毕业生及家长等。同时,为了保证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顺利实施并发挥作用,还要注意评价过程中权重体系的引入和完善。权重是评价的重要性程度,权重的分配比率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是由多个单一目标决策体系构成的多维度决策体系。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将多维度体系进行分解,转变为单目标决策并赋以权重,以便评价。
三、第三方评价的内容
说到评价内容的划分,我个人比较认可戴冬秀老师的评价体系。她将高、中职教育划分为过程和终结两种评价。这与职业教育评价考核的目的有着一样的意义。职业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教育产品最终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过程性评价就很重要,它可以指导由学校角色一步步地进入社会企业,并最终适应社会新角色。而终结性评价还可以指导学生往后的发展与进步。两个评价合为一体,相辅相成。
由此,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设置评价的具体内容。如过程性评价,我们可以从学生一进学校就设计起,如人才培养计划、设定教学内容、安排临床技能、优化教师资源、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等。我们的目的是将学生由进校时的“一张白纸”打造成社会企业需要的各种形状。
四、结论
通过搭建以企业为主导,学校、社会、政府等机构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由单一方自评的评价标准,由市场逐渐形成对职业教育产品的考核规律,充分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市场的认可。与此同时,企业等用人单位还可以将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反馈,让中职院校再进行调整,不断更新培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