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属称谓中的“父母”与“公婆”

2018-05-14李蓉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父母公婆

李蓉蓉

摘 要: 亲属称谓词起源早,使用范围广。“父母”、“公婆”作为汉语亲属称谓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能产性。通过对“父、母、公、婆”的词源分析,我们发现“父母”是较正式的双亲称谓。指称动物的“公母”由亲属称谓语引申而来。

关键词: 亲属称谓; 父母; 公婆

中图分类号: H0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3-0076-04

亲属称谓词属于基本词汇范畴,是语言中较早出现且沿用至今的词语。汉语的亲属称谓词复杂多样又自成系统。亲属称谓词从产生到现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演变。本文选取现代汉语中的双亲称谓语进行考察,以此探究这些称谓语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

汉语“称谓”一词连用,最早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达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此处的“称谓”一词,指的是称呼和名称,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称谓”含义十分接近。称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有人对此进行研究。《尔雅》中的《释亲》篇“已开释称谓之端”(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其后也有不少著作出现亲属称谓词。普通话中对双亲的称谓语有:父亲,母亲;家父,家母;公公,婆婆;爸爸,妈妈;爹,娘等等。观察上述称谓语,我们发现:父、母,公、婆是亲属称谓中能产性最强、使用范围较广的词,也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并且存在于一些方言中。本文选取这四个词作为研究对象。

一、父母

亲属关系围绕父母展开,父母是亲属关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嫔。”在亲属关系中,父母与自己关系最亲近,通常以合称的方式出现。普通话中,父母是对双亲的合称,其中的一方叫父亲、母亲。男性亲属中,有祖父、岳父、伯父、叔父、姑父、姨父等众多称谓语;女性亲属中,有祖母、岳母、伯母、姑母、老母等众多称谓。由此可见,父是男性亲属称谓中的核心词,母是女性亲属称谓中的核心词。

远古时代利用工具进行体力劳动,对开创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父”是古人对劳动男子的尊称。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岁》“父乃斧之初字。石器时代,男子持石斧以事操作,故孽乳为父母之父。”《诗经·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春秋》:“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眜。”《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上述例子中的“父”,都指善用工具劳动的男子,是对从事劳动的男子的尊称。这也是由“父”做动词的本义进行“词性”引申的。现代词汇中的“樵父、田父、渔父、老父”依然使用这个引申义。

母系社會发展到父系社会,家庭制的出现,男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逐渐提高。一个家庭的运行,要靠身强体壮的男性来维持。男性承担家庭生活的主要责任,他们耕种劳动,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父”由对劳动男子的尊称借代引申为母亲的丈夫,即对生身男性的尊称。《说文解字》:“父,矩也,家长举教者。” 《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上述例子中的“父”,都指父亲,是对生身男性的尊称。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举足轻重。生身男性是家庭生活中体力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生身男性的称呼由对从事劳动男子的尊称“父”借代而来。“父辈,父亲,父母,父女,父兄,父子,”这些词语中的“父”都是指生身男性。“继父”是母亲再嫁后的丈夫。《礼记·丧服小记》“继父不同居也者,必尝同居。”

父,指代生身男性的词义确定之后,对亲属关系中男性的称呼语种都会用“父”来构词,产生了“祖父(父亲的父亲),岳父(妻子的父亲),伯父(父亲的兄长),叔父(父亲的弟弟),姑父(姑姑的丈夫),姨父(姨妈的丈夫)”等词语。此时的“父”由对生身男性“父亲”的尊称引申借代为对亲属关系中的男性长辈的尊称。

母,甲骨文记作,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母的造字本义为哺乳婴儿的生身女性,是母亲的意思。《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尚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克谐。”这些例句当中的“母”都是本义,指母亲。

母的本义进一步扩大引申,对亲族中的长辈女性的称呼都用“母”来构词,这一点与“父”由“父亲”借代引申指亲族中男性长辈的尊称是一致的。“祖母、岳母、伯母、叔母、舅母、姑母”等等。

母,本义指母亲,是哺乳婴儿的女性形象,扩大引申指亲属中的长辈女性之后,词义中的“女性”义素凝固保留,引申为形容词,指雌性的。《孟子·尽心上》:“五母鸡,二母彘。”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九月内,取母蟹。”引申为形容词的“母”多用于指称动物。

二、公婆

现代汉语中,公婆也是对双亲的合称,是儿媳对丈夫双亲的称呼语。以“公”、“婆”为基础构词的亲属称谓有:外公,外婆;家公,家婆;公公,婆婆;姐公,姐婆(客家话中的外公,外婆);老公,老婆等等。 “公”、“婆”为姻亲的核心词。

公,甲骨文记作,由(八,是“分”的本字,表示分配)+(口,吃,进食)组成。“公”的造字本义为动词,表示平均分配食物。在生产力低下食物匮乏的远古时代,人们要平均分配食物。公的本义只存在于古文中,《说文解字》:“公,平分也。”

甲骨文中“公”指先公,即对祖先的尊称。这是由“公”的造字本义词性引申而来的。“王命说为公”。卜辞里的“公”大多是去世的人物,商王曾祭祀“多公”如:(1)《合集》34296:“升岁于多公”。(2)《合集》27495:“至于多公,王受?”(3)《粹》405:“辛亥贞,壬子又多公岁。” 可见,此时的“公”经常是用作对已逝祖先的尊称。甲骨文中有“公宫”是指公共之宫。这是由本义平分引申出形容词公共、共同的意义。“公”的动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性的共同、公共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文献记载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公最尊。“公”在甲骨文中未指称爵位。在西周金文中“公”主要是王朝大臣的含义,比如益公、穆公、召公、周公、同公等,这些“公”都有封邑。由此可见,“公”指称爵位应该是西周以后的事情。金文中“公”还用作尊称,如小臣宅簋(《集成》4201)“扬公伯休”,“伯”乃“伯懋父”的简称,“公伯”是对伯懋父的尊称。

甲骨文、金文中的“公”指对祖先的尊称是一致的。周代“公”用来指爵位的含义是由甲骨文中的“公”引申出来的。祖先多数都是有功德,有权利的。发展到金文时期的“公”,已经变成具有两个含义的名词:(1)对祖先的尊称;(2)爵位。

春秋时期,“公”是诸侯的通称。《尔雅·释诂上》:“公,君也。”这是由“公”的爵位义借代引申而来的。《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公伊濯。” 《诗·大雅·灵台》:“矇瞍奏公。”《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国语·晋语》:“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公馆、公国、公子、公爵,公主等词语中使用的仍然是此含义。诸侯是掌握权力的代表,甲骨文,金文中祭祀祖先的“公”也是权力的掌握者。发展到此时的“公”,突出掌握权力的义素已凝固形成。

封建社会的家庭中,父亲是权力的掌握者。中国的封建社会,儿子成家之后依然要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儿媳称呼丈夫的父亲为“公公”,此时的“公”依然保留掌握权力的义素,成为对上年纪的男子的尊称。《方言》六:“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汉书·沟洫志》:“赵中大夫白公。”《史记·项羽本纪》:“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公婆、外公、老公、太公等都使用的是此义。“公”意义中的“男性”义素渐趋凝固,从而引申指代雄性。指代雄性的“公”多指动物。这一点与“母”指代词性是一致的。

婆,《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最早见于《尔雅·释训》:“婆娑,舞也。”婆娑,是连绵词,本义为盘旋起舞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风之枌》:“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搜索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婆”最早出现在《诗经》里(见上句),其次出现在东汉《佛经选》中:“时有国王,号名犍陀,奉事婆罗门,婆罗门居在山中。”随后的六朝文献中,“婆娑”,“婆罗门”大量出现。“老婆”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佛语录·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一似八十老婆嫁与三岁儿子,年虽长大,要且被他三岁儿子索唤,不得自由。”此处的老婆指年老的女性。《玉篇及残卷》:“婆,薄河切,婆娑也,又婆母也。”《广韵·戈韵》:“婆,老母称也。”《集韵·戈韵》:“婆,女老称也。”由此可见,“婆”独立成词。老婆、公婆、婆母、外婆、苦口婆心,这些词语当中的“婆”都已经脱离连绵词“婆娑”而独立使用。

三、“父母”和“公婆”的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亲属称谓语中,父和母对立,公和婆对立。现代汉语中,父亲,母亲,家父,家母等词是较正式的称呼。查阅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发现“父母”连用指称双亲共出现了14969条,最早出现在周代的《金文尚书》:“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天,于父母,负罪引慝。”“公婆”连用指称双亲在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有518条记录,其中最早出现在五代的《敦煌变文集新书》:“先亡父母及公婆,亡过父母及¤(姊)妹。”“父母”出现的记录远高于“公婆”。

“父”字的本义在亲属称谓语中已经消失。亲属称谓语的“父”字源于對劳动男子的尊称,“劳动”义素是从“父”的本义中保留下来的。“母”字的本义保留在亲属称谓语中。“母”字的本义是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造字的。父亲、母亲作为生身男性和女性,和我们具有血缘关系。“父”和“母”具备了繁殖义素,现代汉语中产生了“父本”、 “母本”两个专有名词,指代生物繁殖过程中的雄性亲代、雌性亲代。“父”、“母”词义扩大指称生物繁殖过程中的亲代。封建社会,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是子女的主宰。对子女来说父母兼具管理与爱护的责任,封建社会的父母官多指州县一级的地方长官。《后汉书》记载:“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父母官”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历史词。

“公”的本义已经消失,亲属称谓语中的“公”字保留的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权力掌握者”义素。“婆”本是连绵词“婆娑”中的构成部分,经过佛教等宗教文化的传入才逐渐独立成词。

经过上述梳理,我们发现在亲属称谓语中“公”是汉语中土生土长的,“婆”是借助于外力诞生的。北大CCL语料库中“公婆”指代双亲要晚于“父母”。这与“公”、“婆”二字的产生密切相关。“父”、“母”二字都是汉语中土生土长的亲属称谓词。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公婆”指丈夫的父亲和母亲。与“父”、“母”二字相比,“公”、“婆”二字产生的不对等性导致汉语中没有产生用类似“父母官”的“公婆官”。现代汉语中“公务员”指的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

区分动物的雌雄时,公和母是对立的。这是从指人的称呼语引申而来的。搜索语料,我们发现:亲属称谓中,家公(家父)、家母,亲家公、亲家母,也是存在的。这一点与上述发现并不矛盾。这里面的“公”和“母”是区分性别的,相当于区别词的含义。此外,“家母”一词在敦煌藏经洞中出图的一组显德五年翟奉达为亡妻所写的“七七斋”功德经题记中,其含义为“妻”。这些都是特殊用法,是个案。关于“家公”、“家母”,“亲家公”、“亲家母”这两组称呼语还需专门进行研究,此不赘述。

参考文献:

[1] 朱瑶. 敦煌写经题记中“家母”词义考释[J]. 山西档案,2015(06):114-118.

[2] 连晓霞,韩梅. “老公”“老婆”称谓的社会语言学调查[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01):142-148.

[3] 李素玲. “老公”词义演变探微[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02):96-97.

[4] 张志毅,张庆云. 词汇语义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 张学城,李晓华. 也谈“老公”[J].语言研究,2002(S1):146-147.

[6] 王琪. 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5.

[7] 郭璞注. 尔雅[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

[8] 王国安,王小曼. 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9]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Abstract: Kinship appellation is originated early and is used widel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kinship appellation, “parents” and “in-laws” have strong productive abi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tymologies of "father, mother, male and female", we find that “parents” are the more formal parent titles. The term “male and female” of an animal is derived from a kinship term.

Keywords: kinship appellation; parents; parents-in-law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父母公婆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为了独处,我从婆婆家搬了出去
丈夫去世后,公婆阻止我行使监护权,我该怎么办
影响四川省大学生与父母相处和谐度的原因研究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悭吝”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