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声部开展合唱教学模式探究
2018-05-14戴江红
戴江红
[摘 要]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合唱是最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学习形式。然而仅仅依靠学生齐唱进行的音乐合唱是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歌唱积极性的目的,同时也是无法提升学生歌唱水平的。因此,要想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合唱素养,就需要从多声部入手进行中小学生合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 键 词]多声部;合唱教学;中小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1-0049-01
一、多声部开展合唱教学模式的价值
通常来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的歌唱学习是以合唱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因此以合唱为形式的音乐教学能够确保音乐教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歌唱中来,而以个人为单位的独唱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浪费教学时间、无法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教学弊端。因此,以合唱为形式的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在实施合唱过程中,要使中小学生能够在课堂合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則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合唱中的角色进行一一定位。这也就是本文强调从多声部入手开展中小学生合唱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从多声部入手进行合唱教学的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合唱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相应的乐理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和体会到自己在合唱中的地位与价值,这对于促进学生合唱素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二、基于多声部开展合唱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
那么,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如何从多声部入手引导学生参与合唱、接受合唱训练呢?笔者认为以下模式探究与策略探讨值得一试:
(一)从音乐感知入手,开展多声部合唱教学
开展多声部合唱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合唱音乐进行整体的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纯音乐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总体感知,其中包括音乐的节奏、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等,通过“磨耳朵”的方法,使学生对音乐的节奏熟悉掌握。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一音乐上册《七子之歌》时,这首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有过香港回归的记忆,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更容易把握,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体会到这首歌的深情,因此教师不妨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之前,将《七子之歌》的创造背景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对纯音乐形式的《七子之歌》进行音乐情感的把握,使学生能够在准确把握该音乐的基础上开展多声部合唱。
(二)从节奏敲击入手,开展多声部合唱教学
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分声部合唱过程中准确把握好声调,不被其他声部“带跑”,教师还应该在学生进行分声部合唱之前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曲调。而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敲击来进行,而不同声部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敲击。高声部学生选择较高声调的材料进行音乐节奏的敲击,而低声部学生则需要选择声音低沉雄厚的材料进行敲击。在反复的纯音乐聆听与节奏敲击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当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音乐节奏之后,教师不妨将该曲目带有歌词的音乐合唱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更直接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不分声部的纯合唱音频,再播放分声部的合唱音频,使学生感受两种音乐合唱形式的区别,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分声部合唱的积极性。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多声部合唱教学
当学生完成了对音乐节奏与整体风格的感知,并能够认识到通过分声部合唱能够使合唱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之后,真正的分声部合唱训练就可以开始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嗓音特色进行声调分布,并分别对各声部合唱进行示范,分声部进行合唱技巧的讲解。通过反复训练使各声部学生熟悉自己声部的音乐节奏以及曲调转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节奏训练与合唱训练相配合,即鼓励学生一边进行合唱训练,一边用手中的材料进行节奏的把握,反复训练,逐句逐节进行。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使各声部学生逐渐适应自己的音乐合唱形式,当各声调学生都熟悉自己的音乐歌唱形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次完成的多声部合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音乐较为不稳定的声部当中,以“主心骨”的形式带领该声部学生逐渐融入到多声部合唱之中。通过反复训练,教师对各声部学生在合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二次指导。通过这种不断尝试、不断修改的方式展开多声部合唱,直至学生能够尽善尽美地将自己的声部展示出来。
从多声部入手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合唱的全员参与度,还能够使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与特殊性,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合唱“责任感”,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素养,对于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合唱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纪向丽.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小学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马珂.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合唱训练方法之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