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
2018-05-14胡名李德菊
胡名 李德菊
摘 要: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幼儿园安全教育是以幼儿安全为主体,并与幼儿相关的所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视野分析了幼儿园安全教育在微观、中观和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幼儿园;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99-03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是研究教育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生态学的理论逐渐被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各项研究中。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就是以幼儿安全为中心,研究與其相关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分析其生态现状,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幼儿安全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涵
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概念界定,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界定。陶金玲和许映建认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就是教师以儿童为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和安全防护技能的训练,使幼儿面临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的教育[1];曹东认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为预防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如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安全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2];李莉指出,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幼儿安全常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过程[3]。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将幼儿园安全教育界定为: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习惯所开展的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这里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里开展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安全演习活动。
二、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剖析
教育生态学强调研究教育生态各要素间的自然平衡、协调进化。幼儿园安全教育是以幼儿安全为主体,并与幼儿相关的所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对幼儿直接产生影响的微观生态(幼儿、教师、家长、幼儿班级环境、心理环境等)、间接产生影响的中观生态(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幼儿园环境文化等)和宏观生态(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4]。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的各要素之间和谐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借助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我们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对我国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剖析如下:
(一)微观层面
1.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幼儿自身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差,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缺乏生活经验,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危险事物。如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眼睛不看路面,被路上的小石子绊倒,磕破了膝盖;幼儿在上下楼梯时,着急下楼,就猛推站在前面的小朋友,导致前面的幼儿摔倒等。
2.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
幼儿教师的安全防患意识直接决定着幼儿教师对待幼儿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当老师的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危险不能及时预防时,就极易导致幼儿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幼儿园离园时,教室里还剩下一个幼儿未被家长接走,老师没有及时关注这个孩子,自行整理班级教具,该幼儿趁机溜出教室,导致家长来接时找不到幼儿,后来发现幼儿自己跑到操场玩滑滑梯,才算避免了一场“失踪案”。除了安全意识外,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责任心、专业能力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安全教育水平。
(二)中观层面
1.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幼儿园安全意外事故与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极大关系。一是幼儿园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和幼儿教师们的安全教育意识淡薄,不能从思想上重视幼儿安全教育;二是幼儿园虽有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却没有落实到位。如没有定期对幼儿园的设施、大型运动器械、玩具等进行检查和故障排除,甚至出现幼儿园门卫管理疏漏,导致幼儿自行离园、失踪等问题。
2.幼儿园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
目前,幼儿园开展的安全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大多采用口头说教的形式,即教师反复灌输,幼儿被动的背诵和记忆。由于3-6岁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往往只是记住了老师告诉的话,不能真切感知安全教育的内容,这便不利于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如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幼儿因为急于抢玩滑滑梯,将另一个幼儿推倒,摔伤了胳膊,于是老师就告诫其他小朋友,如果再有人出现玩滑滑梯时摔倒的现象,以后再也不让全班小朋友玩滑滑梯了。该教师用这种警告和威胁的形式教育幼儿,会使幼儿产生惧怕的心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幼儿安全习惯的养成。
(三)宏观层面
1.上级部门对幼儿园监管不够
上级监管部门会利用定期检查或抽查等形式对幼儿园的各项内容进行监管,但有的只是重形式和考察,轻质量和参与,导致被检查的幼儿园在迎接检查时,做足了“纸上功夫”,应付了检查之后,缺乏实质性的整改和落实。这种监管行为必定不能有效提升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水平。
2.幼儿身体安全受重视,而心理安全被忽视
目前,关于幼儿的安全教育,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幼儿的身体健康,认为只要幼儿吃好、喝好、睡好,身体没有磕着、碰着就是安全了,把目光多集中在幼儿身体健康和身体安全上,而对孩子的心理安全关注太少。虽然社会上也呼吁关于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但现实生活中依然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优化策略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幼儿园安全教育需要从宏观调控、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以幼儿发展为主体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平衡的生态系统。
(一)促進“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需要加强多方联系。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不仅与幼儿园有关,也与幼儿的家庭有关,幼儿园可以通过“邀请家长走进来”、“家园联系日”、“宝宝安全大家行”等多种形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提高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密切与教育、消防、卫生、公安、交通等社会部门的联系,这些部门是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长环境,保证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1989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建立卫生保健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5]。2016年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再次强调:“幼儿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门卫、房屋、设备、消防、交通、食品、药物、幼儿接送交接、活动组织和幼儿就寝值守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6]安全管理制度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一个幼儿园都要落实和完善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细化每个制度环节,保证安全制度的真正落实。
(三)促进安全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
幼儿园安全教育要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看成一个整体,依据幼儿的认知发展、动作发展和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的特点和安全教育的内容来选择安全教育活动形式。既要重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区角活动等形式,也要重视说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通过真实情境感染幼儿,增强幼儿的直观体验。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结合游戏、音乐、美术、诗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也可带领幼儿进行情境演习,如消防演习、地震演习等,加强幼儿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从而促进幼儿安全理论知识的增长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四)增强幼儿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
在幼儿园安全教育系统中,幼儿教师是直接影响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因子,教师的言行、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安全教育效果。幼儿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决定着幼儿的安全系数,同时安全责任意识也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幼儿教师应重视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中;或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需要来设计安全教育活动;或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帮助幼儿养成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习惯等。
总之,幼儿园安全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平衡的生态系统,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陶金玲,许映建.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3-86.
[2]曹东.幼儿园安全管理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1-133.
[3]李莉.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4]衣宛霞.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管理条例[EB/OL].(1989-09-11)[2018-05-08].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20/tnull_3132.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 (2016-03-01)[2018-05-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