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选择
2018-05-14董玮
董玮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新形势, 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09-0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突出形势教育,实现内容创新
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创新,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弘扬时代主旋律,特别要紧密联系当前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现状及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 着力解决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前面, 使其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目前,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不浓,认为思政课老师上课练嘴皮子,空洞无物,纯属理论说教,浪费时间,毫无意义,不如多学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究其原因是一些思政课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致使学生难以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联系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解释社会现象和生活本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的一切,才能使大学生真正从中获得人生启迪。
首先,必须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从国际上看,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矛盾重重,但总体发展态势相对稳定。西方主导国际事务的时代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变化,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错综复杂、新旧时代交替的国际大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引导大学生既要看到我国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也要看到世界人民要和平、求发展、促合作、谋共赢的强烈愿望;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也要看到我国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既要抓住战略机遇期,也要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充分准备。用这些具有说服力的新内容回答大学生思想上的种种困惑,消除不正确认识,方可增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其次,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各种强烈奋进意识大大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针对这个现实,在教学中一是要坚持突出主旋律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用中国近代史教育学生,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弘扬社会主义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强思想理论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发愤读书、立志成才、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三是抓好形势政策教育, 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当前社会巨大变革的实际出发, 把学生关注点引导到国家改革发展“五位一体”建设上来,使个人远大理想的实现与今天的学习成才结合起来;四是实施素质教育, 在优化大学生成才条件与环境上下功夫。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充实、完善、升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二、坚持立德树人,实施机制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把这一人才培养主题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战略性新要求。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教书与育人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实化”“硬化”“量化”问题。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机制上创新。
首先,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多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在教育队伍层面,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形成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多方力量在内的教育网络,协同配合、相互支持,以产生最大的工作合力;在学生层面,构建学生需求表达与回应机制,保障学生能够有表达需求的渠道、场合、机会、方式、手段,及时反馈学生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层面,构建信任机制、对话机制,消除师生隔阂,增强相互理解信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在教育方式应用机制形成层面,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在社会服务中获取成长进步资源,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其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目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比较规范、切实可行的奖励制度,对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使得高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激励机制,缺乏规范的奖励政策。为了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通过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奖励制度,激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再者,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德育素质考核由“软”变“硬”。科学制定评估体系、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客观公正地考核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业绩;对于学生素质的考核标准,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实际、准确。
三、更新思想观念,注重方法创新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依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创新。在教育方法上,转变教育观念,淡化“训导”意识,树立平等主体观念,变“灵魂工程师”为“人生导师”。在工作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少数“落后学生”,用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感化和教育他们,以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鞭策他们。必须克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思政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掌握学生思想活动新情况和新特点, 给学生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听学生呼声,又关心学生疾苦,真正做到“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依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互动、开放等特点,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网上在线讨论,帮助其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增强大学生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 对大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园网站、大学生在线、电子邮箱等交流工具实现网上互动、师生对话等,使大學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对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的同学,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 入耳、入目、入脑,潜移默化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上。
四、拓宽教育渠道,推动载体创新
推动载体创新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青年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缺乏实际生活锻炼的现实情况, 积极拓宽教育渠道, 借助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载体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融为一体。还要注重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学生的思想、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政治判断力;二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用校园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如举办学术讲座、思想论坛、辩论赛、演讲赛、主题实践活动以及自编自演文艺创作节目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爱国思想等;三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引导大学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教室”等创建活动, 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四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节假日、重要庆祝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三下乡”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广泛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以汲取精神营养和正能量。另外,高校在寒暑假期间可选派高年级学生到一些乡镇挂职学习、锻炼,使之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周光迅.大学教育综合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靳诺.德育法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社,2000.
[3]马奇柯,朱剑平.关于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