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理”因何而“妙”?

2018-05-14王容荣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妙趣诗词

王容荣

【摘要】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值得咀嚼涵泳的佳句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看似反话、错话的诗句,带给读者惊诧感觉之余,更引

人深思,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如韦庄《菩萨蛮》中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王昌龄《闺怨》中的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看似不合常理,细细思索,又别有深味,正是“无理而妙”。

【关键词】诗词;无理;反常;妙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宋代词人秦观《踏莎行》最后两句诗:“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词人好像在说:“郴江啊,你本该绕着郴山流动,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这话问得毫无道理,江水流向和天要下雨、草木生长一样,本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最后两句诗的蕴意,向来说法不一。胡云翼《宋词选》中认为:“郴江耐不住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诗人却不能离开,还得待在这里,得不到自由。”《唐宋词鉴赏辞典》中认为这两句是词人反躬自问,“我读书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就像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转那样,谁会想到如今竟卷入一场政治斗争,落得如此下场?”苏东坡绝爱这两句,秦观贬谪而亡后,曾痛心感叹:“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并且,将这两句诗写在扇面上,永志不忘。可见,这两句无理却有情,无理而精妙。

此外,李白《春思》里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金昌绪《春怨》中特别口语化生活化的句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韩愈《春雪》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中“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等等。不一而足,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台湾诗人洛夫曾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这些诗句的表述都有悖于事理,不符合常识,而它们却常被历代诗评家们津津乐道,因为它们“无理而妙”。“无理而妙”一词,最早见于清人贺裳的《皱水轩词筌》,贺裳称赞唐代诗人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和宋代词人张子野的“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说“此皆无理而妙”。苏轼在评价柳宗元的《渔翁》时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见宋代释惠洪《冷斋夜话》)所谓“反常合道为趣”,其实也就是“无理而妙”,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反常合道”“无理而妙”现象在古诗词中非常普遍。

所谓“无理”,是指语言表达打破了习惯的思维逻辑,违反常情,不合常理;而所谓“妙”,是指读者在品读诗句,鉴赏诗情时,所产生的独特深刻的审美快感。这些诗句有的描写事物时用一种反常规的词语搭配,或者反常规的句法结构;有的表达情意时有悖常识,或者不合情理,但表达出来的却是极为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诗歌若是写,新颖且别有滋味。而个中韵味,则有待我们细咂慢品。

以下,试着分析一二。

苏教版课文《西厢记》中有一句经典唱词:“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初读,便觉不合常理,一个人的眼泪,如何能染红枫树的叶子?显然违反自然规律,也违反了生活常识,是为“反常”,但细细品味,读者却能理解,莺莺不忍心上人离开,一路上悲伤哀泣,作者这样说无非是要强调她缠绵悱恻的离别愁绪,虽夸张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感情。

蘇东坡在《水调歌头》中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句子。苏轼责怪月亮:你为什么偏偏要在我和家人离别的时候又大又圆呢?月亮时圆时缺是自然现象,亘古不变,这种责备实在奇怪,毫无道理,但是,离别过的人却对此句深有感触,它正表达出了词人怀念弟弟之情深,是为“无理有情”,是为“反常合道”。

苏教版必修一《乡土情结》一文引用了唐代诗人宋之问《渡 汉江》中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个“怯”字有点“反常”,回乡不应该是兴奋的,迫不及待的吗?怎么会“怯”呢?细细思索,它正道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一方面日夜思念急于回家;另一方面时刻担心,担心家人遇到意外事故,忧心他们受到牵连而遭不幸。所以,最后两句“看似无理却有情”。

再则,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李煜《浪淘沙》一词,该词是李煜降宋后被软禁在汴京时所作。曾经的帝王,如今的阶下囚,曾经的“车如流水马如龙”,如今的“罗衾不耐五更寒”,巨大的落差使词人痛苦不堪,他凭栏远眺,一抒故国之思自在情理之中。然而,词人竟说“独自莫凭栏”,这就不合情理了,词人为什么会这样劝自己呢?原来,凭栏南望,更加牵动内心的无限痛楚,除此之外,别无他用。“莫凭栏”这一看似“无理”“反常”之语,却是无奈之语,恰恰道出了词人亡国之恨,处境之惨。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情感达到一定强度,理性的认识和判断便会减弱。当情感进一步加强,达到临界点时,人便进入一种物我融合、主客一体、亦真亦幻、不辨真假、美丑不分的心理状态。这大概就是“无理”产生的心理原因。“反常”是诗的魅力所在,“合道”是一种理解方式,而不同的读者会根据自身的经验阅历,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尽管“道”不尽相同,“合道”却是公认的。

符合“无理而妙”特征的诗句往往摆脱了浅显直白的通常情理,体现出一种深沉婉曲的奇妙情理,它们带给读者鲜活生动而又新奇特别的感受,创造出一种令人惊艳的艺术情境,促使读者不断探寻挖掘其内在的深层意蕴。它不但表现出古人思维之美,也是古诗表现方法之美,表达技巧之美,更是古代诗词的情理意义之美,令人涵泳不尽,韵味绵长。

参考文献

[1] 潘琳.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J].安徽文学,2011(8).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妙趣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另类思维的妙趣
奇趣搭配
智力大闯关,妙趣挡不住
妙趣加油站
妙趣车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