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即时批注能力
2018-05-14郭秀贞
郭秀贞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语言进行感知,对文本内容、层次、情感以及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
片段、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基础上,采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注的一种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阅读,它还能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写互动能力和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批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有效阅读是一种心路历程,每一次有效阅读就是一次心理成长,因为它总是与思考、质疑和研究等相辅相成的。”究竟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呢?“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即时批注能力呢?笔者拟就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一、简析语文即时批注的基本步骤方法
学生任何方面的进步、发展和成长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激励、引领和推动。即时批注能力就在于教师的“引、训、养”,即引导、训练和习惯养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主要在于如下几种步骤:
(一)“画”的起步式训练
究竟什么是“画”呢?就是采用钩、线(单双直线、波浪线等)、圈、点等多元化符号,把文本中一些趣点、重点、难点、疑点和亮点等内容找出来并标上相应的特定记号。所有这些,不仅是一种投入式阅读过程,更是阅读者思维划留的明显轨迹。以《燕子》教学为例,笔者让小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边阅读边做标记,比如:标出自然段落的序号;圈出一些生字词,并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进行注音注释;画出重点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标出自己难懂和不懂之处。然后把这些带到课堂教学中开展交流、求证和探讨活动。正是有了这些“画”的过程和内容,小学生才会在交流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如果只是读书而不动手的话,他们可能如此活跃吗?
(二)“注”的发展性提升
胡适先生说过:“读书不但要眼到、口到、心到,更重要的是手到。”这就是说,我们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一些不认识或者疑难字词、概念等,首先要通过查工具书把它们的意思弄清楚,然后再写在文本空白处。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即时理解,而且有利于长久记忆,更为后来阅读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以《祁黄羊》教学为例。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读jie音,只有几个人读了xie音。笔者展示文中“祁黄羊、解狐、祁午”三人姓名让学生读,并且告诉他们:有些汉字作为人姓的时候,其读音与正常读法是不一样的。并且让他们先查一查字典,然后把这些“标注”在空白处。有人说“最淡的墨水远胜于最强的记忆”,难道不是这样吗?
(三)“批”的深入化拓展
这是批注式阅读最难且最深的一种做法。我们在阅读中究竟该“批”些什么呢?其对象大致有“内容概括”“联想体会”“质疑见解”等方面。以《三顾茅庐》教学为例。在读熟课文后,笔者让小学生对课题进行一句话解释并且标注下来。有学生写道:“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有学生写道:“刘备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相助自己。”……以此引导小学生概括出这一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了切实体会“批”的好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笔者让小学生在回忆以前“批注”简要内容的基础上,对整个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化讲述。学生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如此而为,不但强化了专业指导,而且锻炼了学生语用能力。
二、教会小学生语文即时批注的几个“点”
达尔文明确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这是在强调“方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俗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教会小学生的即时批注方法呢?
(一)善于从“关键”处批注
众所周知,每一篇文章都有相应的关键之处,如题目、题眼等等往往就是“关键”。这些或是中心或是灵魂的“关键”因素,正是我们引导小学生学习并进行即时批注的重要抓手之一。以《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为例。比如,课题中的“第一次”和“抱”以及文本内容中连续出现的三次“没想到”等,都是一些极富情味且值得关注的“关键词”,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师生谈话方式,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手中之笔逐步地走入充满“母爱”的文本语言中:“‘第一次是多么值得人回忆啊!”“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在‘我眼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然而从三个‘没想到中,真的让人感受到了‘我对母亲怀着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
(二)善于从“重点”处批注
直击文本内容的重点处,非常有利于让学生在体悟人物品质或物象本质中产生很深很多的感受,进而从中收获“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教師善于引导学生在“重点”处进行多元化批注,往往有利于培养他们“抓大放小”“抓主放次”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品质。比如,抓住上文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想象:文中“母亲”这样子真的是多累啊!而且在“寒冬腊月” “盛夏酷暑”中“年复一年”,她又是怎么能够做到的呢?由此让学生在想象与讨论中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德性”,许多学生写下了如此批注:“这是一位无怨无悔的母亲!”“这是一位任劳任怨的母亲!”“这是一位责任心很强而且非常伟大的母亲!” ……
三、结语
总之,“批注”是阅读者所记录的点滴式学习心得,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所开展的一种心灵密语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用“批注法”,能够充分发挥“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