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煲好课堂教学这“一锅粥”

2018-05-14张花

课外语文·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养课堂教学

【摘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语文大餐”!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养;“烹饪师”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笔者认为:好的课堂教学正如同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八宝粥”,而粥的质量、营养如何,则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烹饪技艺,如何将课堂打造成润泽生命、启迪智慧、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养”。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精彩导入、自然升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场白新颖、妙趣横生,可激活学生的想象。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能使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并尽快地进入到课文之中,为一堂成功的课打下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入有效而实用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一)故事、寓言导入

教师可以讲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童话故事、寓言、谜语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媒体导入

笔者在课前时常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而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视频,以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之前,笔者截取了一段春晚的视频片段,孩子们热情洋溢,教师顺势导入,从而为课堂奠定了饱满的情感基础。

(三)诗词歌赋、积累导入

课前,师生一起引经诵典,与古人对话,久而久之,不但能熟读甚至背诵经典,而且,古诗文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熠熠生辉,闪耀在课堂上,如同一剂心灵的鸡汤,不断地滋养着“气虚”的师生,让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夯实基础。

除此之外,还可以游戏导入、猜想导入、歌曲导入……只要保证课前交流成为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就行。别具特色的课前交流将为课堂稳步升温、为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合理取材、巧妙搭配

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语文老师怎么读文本决定了他怎么教这个文本。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样你就会看到文章的秘妙所在,找到一把打开语文课教学的神奇钥匙。”对语文课来说,研究“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深研教材、大纲,挖掘出其中富有张力的内容,让阅读教学直指文本秘妙,使课堂的教学意义得到真正的彰显。例如《伯牙绝弦》这篇古文,它是“知音”文化的滥觞。即:“琴声”者,“心声”也。文中“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所谓“知音”者,乃是知志、知念、知心也,知音可遇而不可求等。当教师拥有了这把“金钥匙”,才能真正打开语文教学之门,引领学生真正步入语文的殿堂。

三、用心感悟、仔细品味

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实践出浓浓的“语文味”。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一位特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语言表达的特点,而且从内心感受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国耻,更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产生了发愤图强的意识,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让学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童心童言。这样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不需要刻意雕琢的课堂,如此惬意的课堂,如春风拂面,温馨中包含着暖意;如春雨润物,亮丽中浸透着鲜活。

四、荟萃精华、汲取营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这样的学习,是人深层次的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是一种快乐,一种刻苦酿造的快乐。

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荷花》一文时,首先播放了一段荷花的视频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荷花的特点,并把想到的词语写在黑板上。黑板上陆陆续续地出现了以下词语:美丽、纯洁、高雅……那一刻,不大的黑板成了学生放飞思想的天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借助老师智慧的引导,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孩子们完全地进入了课文,同作者、同老师进行着“心靈对话”,那一个个迥然不同的字体,彰显着一颗颗童稚的心迹,折射出一位进退有节、坦然淡定的大师风范。在这迷人的美妙里,学生的大脑睿智了,个体成长了,师生俱进了。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学养为神、技术为形。学养生智慧,形式方法自在其中;学养出识见,教学高度自在其中;学养见风度,形象感召自在其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孩子们的“语文大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1705。

作者简介:张花,女,1980年生,甘肃民勤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学养课堂教学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诗的“别材”与学养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红楼梦》里学养颜
高尚的人格,深邃的学养*——钱中文先生20 世纪80年代的学术通信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立足学科价值,考查学科学养——评2015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