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2018-05-14郭玲

课外语文·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郭玲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以推动课堂高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恰当有效的教学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提出了在新课标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师生的角色与地位也发生了转换。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运用教育机智,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学生只有亲身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如通过读课文、提问题、做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教学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一步学习课文,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汤姆爸爸的教育和信守规定,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素养,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二、加强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沟通是常见的问题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也要注重摒弃以往不科学、缺乏效率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从而真正地做到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例如,在教学课文《变色龙》时,教师就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我们都知道变色龙会变色,那么植物会变色吗?文章题目是《变色龙》,那么变色龙的变色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作者要单独写变色龙呢?”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师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真实而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组织活动,注重实践能力提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活动,可以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活动中。并且,愉快的课堂氛围也会将小学生内心的活跃因子激发出来,使得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参与到了活动中,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了寓言《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找其他的寓言故事,并在下节课上组织学生讲寓言故事。这样的语文活动既改变了以往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教育本身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形式。语文教学由于其特定的课堂环境,再加上语言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如果在语文课堂不失时机地进行有目的的渗透,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就能对学生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等课文时,教者先让学生认真读文再抓重点词句、体会有关词句的妙用,让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在无声处启迪学生自我。纵观小学教材不难发现,它于细微之处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受到尊敬师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受到热爱环境、保护地球等思想教育。只要老师坚持不懈,小学语文课堂就会起到润“人”无声、静待花开的效果。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上的三个“渗透”不是单一的存在,应该是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渗透审美情趣、渗透情感体验、渗透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就一定会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强调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实际上就是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将语文学科的内在精神和动力重新调动并运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这里的内在精神与动力来源于课程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来源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变化。教师既要关注“课内”,也要关注“课外”,并以发展的眼光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促进语文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对接,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相对接,在师生平等的人文气氛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但是鉴于语文学科所包含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则成为一线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小的挑战。实际上两者不仅不会构成冲突关系,还会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三维设计当中。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重在写作、口语交际等的基础阶段,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就是每一课的生字词、文章的段落划分和主旨大意的概括、每一单元的写作练习、周记日记的练习以及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开发的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工具性功能与人文性特征是同步进行、互相影响的。生字词的教学、段落大意的概括为后续文章的理解奠定了基础,对文章人文元素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也要跟随时代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形式,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