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茶叶农药残留监测与对策分析

2018-05-14王健刘路申流柱吕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茶叶

王健 刘路 申流柱 吕磊

摘要[目的]对毕节市茶叶农药残留进行监测与对策分析。[方法]采用氨基柱固相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初步检测样品中18种有机磷和有机氯类农药含量情况。[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检测合格率为100%,而部分限用农药如毒死蜱、百菌清、乙酰甲胺磷、三唑酮、联苯菊酯、溴氰菊酯等12种有检出,禁用农药无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为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标准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农药残留;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中图分类号 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164-03

在抓產业就是抓扶贫抓发展的强烈意识影响下,贵州省在精准扶贫中大力发展茶产业。2017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达46.67万hm2,茶叶种植规模产业位居全国前列。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优势,孕育了喀斯特山区茶叶独有的品质,生产的乌蒙云雾、湄潭绿茶、都匀毛尖等知名茶品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贵州茶叶不仅能满足现代人养生养老保健需求,还能作为绿色产品出口创汇增收,使得贵州茶产业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毕节市是贵州省茶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乌蒙山高山生态有机茶发源地,有茶园总面积5.57万hm2。发展茶产业对促进该市经济社会提速赶超,改善当地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毕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行动方案,落实了具体措施,茶园面积和采摘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茶叶种植规模占全省比重不断提升,成为贵州省茶叶的重要产区。

茶叶的干净和安全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为限制滥用农药,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内外市场都加强了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各级政府出台了严格农药残留限量技术标准和法规。在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背景下,加强对毕节市茶叶农药残留监控力度,分析和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笔者采用固相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初步检测了毕节市各县茶园主产区样品中18种有机磷和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情况,收集的数据将作为今后监测参考点,为更好地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标准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1.1.1仪器。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色谱柱DB-1701(30m×0.53mm×1μm),色谱柱HP-5(30m×0.32mm×0.25μm),FPD检测器,ECD检测器,SHZ-D(Ⅲ)循环水式旋转蒸发仪(巩义市予华仪器公司),S8200HPT超声清洗器(上海冠特超声仪器公司),GZX-9140MB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公司),YB-25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永康市速锋工贸公司),AD500S-H实验室数显分散均质机(上海昂尼仪器公司),氮吹浓缩装置(天津市奥特赛恩斯公司),QL-861涡旋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公司),ZWL-PAI-40超纯水机(湖南中沃水务环保科技公司),WT5002K电子天平(感量0.01g,常州万泰天平仪器公司),DK-98-HA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公司)。

1.1.2试剂。乙腈、甲苯、正己烷、丙酮均为色谱纯,氯化钠为分析纯。WondaSepGC-e/NH2石墨碳/氨基固相萃取小柱(500mg,6mL)。

1.2样品来源 采集毕节市各县茶园主产区随机样品若干,重点是在纳雍县、金沙县、赫章县、织金县、七星关区等茶叶种植基地。一年四季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品种均为绿茶,以当地种植的品种为主。

1.3方法

1.3.1样品处理。

1.3.1.1提取。准确称取干样品5g(精确到0.01g),加入20mL水浸泡30min,移入40mL乙腈,在均质机上将样品和提取剂混匀,超声提取30min,加入5~7g氯化钠充分振荡摇匀2min,然后在高速离心机中用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用。

1.3.1.2净化。将上清液在45℃水浴中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采用氨基柱固相萃取法,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NY/T761-2008标准方法中有机磷和有机氯处理方法进行样品制备。

1.3.2农药标准品溶液配制。所有农药标准品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制,单个标准品浓度均为10μg/mL。使用时有机磷标准溶液用丙酮稀释,有机氯标准溶液用正己烷稀释。按照一定浓度梯度配成相应的有机磷混标和有机氯混标稀释液。

1.3.3气相色谱条件。

1.3.3.1有机磷农药测定条件。DB-1701色谱柱(30m×0.53mm×1.0μm);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64.8mL/min,柱流量10mL/min,空气流量120mL/min,氢气流量80mL/min;进样体积1μL,不分流进样。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50℃,保留2min,以8℃/min速率升至250℃,保留20min。

1.3.3.2有机氯农药测定条件。HP-5色谱柱(30m×0.32mm×0.25μm);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16.2mL/min,柱流量1.2mL/min,空气流量32mL/min;进样体积1μL,分流进样,分流比10:1。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50℃,保留2min,以8℃/min速率升至250℃,保留20min。

2结果与分析

2.1农药残留监测分析 进行此次试验时,首先对18种农药检测的准确度和检出限进行了验证。采用干净样品中加标回收的方法,加标浓度1μg/mL,加标量3mL,结果表明18种农药的回收率为74.2%~118.9%,检出限为0.0003~0.0200mg/kg。

2.1.1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省市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毕节市质检中心组织全市各县茶叶抽样检测任务,共计抽样检测了30件样品。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9种有机磷农药检出了3种,其中毒死蜱检出份数最多,达8份,檢出率26.7%,其次是乙酰甲胺磷检出率10%,三唑磷检出率3.33%,其余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保留时间4.173min)、甲拌磷(保留时间7.790min)、氧化乐果(保留时间9.165min)、甲基对硫磷(保留时间11.572min)、对硫磷(保留时间12.413min)、水胺硫磷(保留时间12.780min)均未检出。

2.1.2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此次开展调查抽样活动检测了30件茶叶样品,其有机氯农药残留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9种有机氯农药全部有检出,其中百菌清检出份数最多,达6份,检出率20.00%,其次是三唑酮检出率6.67%,氟氯氰菊酯检出率6.67%,联苯菊酯检出率3.33%,甲氰菊酯检出率3.33%,氯氟氰菊酯检出率3.33%,氯氰菊酯检出率3.33%,氰戊菊酯检出率3.33%,溴氰菊酯检出率3.33%。

2.2超标情况 由表1、2可知,乙酰甲胺磷、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有检出,但是未超标。同时茶叶中检出的毒死蜱、三唑磷、百菌清和三唑酮农药由于标准GB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未规定,无法计算超标率。

2.3禁用农药使用情况 由表1、2检测结果可知,此次检测的茶叶样品农药残留未检出甲胺磷、甲拌磷、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等市场上已经禁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性农药。

3讨论与对策

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3个方面。其中,农药残留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尤为重要。长期以来,茶园种茶都是以增产增收为目的,为了控制病虫草害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加入WFO以后,我国进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贸易体系,与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为我国茶叶的出口创汇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面临着挑战,可以说,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

在茶园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将化学农药喷洒在茶树叶面和根茎上是造成农药残留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为了降低和消除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查摆问题,建立目标靶向机制,不断地加强茶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宣传工作,提高农药残留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积极推行无公害茶园标准建设,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品质,指导茶农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综合绿色防控茶园病虫草害,同时不断强化农残检测技术水平,完善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