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8-05-14王海萍王娟姬胜玫陈亮张云珍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实践高职院校

王海萍 王娟 姬胜玫 陈亮 张云珍

摘要 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期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1-0226-02

Abstract Taking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e achievements in the reform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see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were expounded,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eed produci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Modern apprenticeship;Reform;Practice

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2]和《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鄂教职成〔2016〕2号)[3]文件精神,遵守友好诚信、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与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确定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过两年多的改革与实践,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课程体系重构、弹性实训教学计划制定、师资队伍互聘共用机制建立、学徒轮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 人才培养定位

种植产业作为湖北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4]提出,“十三五”期间努力将湖北打造成我国南方现代种业中心,进一步提升湖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努力使湖北农业发展位居中部地区前列。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29万,每个行政村有3名以上农民大学生。培养大量具备现代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销售及售后服务、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作为湖北省内唯一的种子行业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根据湖北省种植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专业定位于高质量、高层次的种业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深度对接种子产业为目的,不断探索适合湖北省乃至华中区域的与种子行业需求对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湖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等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以期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起点和成功的关键[5]。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按照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招工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简章,共同开展招生招工宣传工作,采用“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在学校完成录取学生后,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组建学徒制试点班,并签订“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协议”。按协议约定,大一为学校学生身份,主要在校开展理论学习;大二为学徒身份,企业学徒轮岗和校内理论学习交替进行,学徒轮岗期间校企共同为学徒购买实习保险,轮岗结束由校企双方共同对学徒进行考核,企业会为考核合格的学徒企业减免一半学费,考核优秀的学徒同时享受企业奖学金;大三为准员工身份,企业将按准员工标准发放劳动报酬;毕业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后,企业将为录用员工补齐大二剩余一半学费,同时将准员工实习时间计入试用期,入职后不再试用,直接成为正式员工。

2.2 校企联合重构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种子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依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原则,在课程设置上积极探索课程设计的职业化、标准化和模块化[6],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制定以学生(学徒)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两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两平台”即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四模块”即专业基础模块、核心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行业工作岗位通用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基础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如农业气象与减灾、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等;核心技能模块以企业具体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开发岗位方向课程,如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加工技术及种子法规及市场营销等;职业拓展模块着眼于学徒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拓展课程,如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等;综合实训模块则主要根据种子生产岗、种子加工包装及检验岗和种子营销岗三大核心岗位,分别对应设置校内基础实训课程和学徒岗位轮训课程,其中校内基础实训课程由校内教师承担教学,而学徒岗位轮训课程由企业师傅承担授课。在教学安排上,打破学期限制,以农时季节为准,积极探索构建弹性学制和课程的模块化,实施轮岗制学徒实习,以适应企业常态化生产需要。

2.3 校企联合制定学徒轮岗实习教学计划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建有种子生产基地约8 000 hm 中高级生产技术骨干15人,可同时容纳10名学徒从事种子生产岗位实习;已形成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的种子销售渠道,销售网点2 000多个,可同时容纳20名学徒从事种子销售岗位实习;公司建立了种子加储中心和種子质检中心,可同时容纳15名学徒从事种子加工及质检岗位实习。经与公司共同研讨,决定将学徒轮训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二,每学期教学安排为企业轮岗实习和学校理论学习交替进行,根据其轮训岗位先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后,再由企业师傅针对各岗位进行一对一指导,直至其独立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上半学年7—8月(原暑假时间)主要在企业进行种子生产岗位实习,9—10月返校进行理论学习,11—12月再进入企业开展种子加工包装及检测岗位实习;下半学年3—5月主要进行种子营销岗位轮训,6—7月返校进行理论学习。整个教学打破现有教学体系,实行弹性教学,完全按照企业真实运作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具有“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和地位,在校、企之间完成种子专业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2.4 校企联合建立师资互聘互用管理机制

双导师教学队伍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有力支撑,由于学生的双重身份需要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学徒)承担教学与实习指导[7]。因此,校企双方对各自选拔出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互聘共用,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专任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工作职责及津贴标准。在三方协议中明确规定,企业师傅专业技术职称要达到中级及以上或专业技能水平要达到高级工及以上水平,负责指导学徒各技术环节的技能训练,严格要求学徒,并经常进行提问、讲解与指导,使学徒在真实环境中掌握岗位知识及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专任教师借助企业优势平台,安排其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各岗位工作实际,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安排,提升个人的实践知识与专业化水平,与企业师傅一起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同时协助企业做好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企业师傅在传授岗位技能的同时,与专任教师一起开展专业改革、课程体系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8]。

2.5 校企共同制定学徒轮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种子生产、种子加工包装及检测、种子营销3个岗位进行限定时间的学徒轮岗实习,实习期间每位师傅带1~3个徒弟,组成学习小组,将国家职业标准及企业岗位标准引入教学过程中,在每个岗位实习结束后,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学徒轮岗实习考核制度》,对学徒进行考核。每个岗位考核达标后,进入下一个实习岗位,直至完成本专业所有岗位的实习。轮岗实习结束后,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及考核评价结果,择优转为企业准员工。考核人员由责任心强、教学工作能力强的学校导师和专业知识扎实、带教能力强的企业导师(师傅)组成,双方共同对学徒进行评价考核,保障学徒的实习质量。

2.6 校企联合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

从校企双方关注的利益点出发,学校利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企业利用学校的教科研条件及人才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共建共享的资源。以校企共建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直接融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切入口,逐渐开展建设共建共享平台,近年来双方共同开发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标准4个、岗位标准2个,共同开发种子生产综合实训教材及技能包,共同开展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等。

3 结语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践行[7],也是全国职业教育努力探索实践的目标。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徒制试点经过2年多的实践,初步建立了“1+0.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4+2”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了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种子检验技术及种子加工技术等课程标准及种子生产岗、种子营销岗等岗位标准,建立了弹性教学模式、双主体考核机制、“双导师”队伍等。通过实践,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企业解决了人力资源问题,学校解决了真实岗位的教学问题[9];双主体培养提升了学生(学徒)职业能力和“爱农”“知农”和“为农”的职业情怀和工匠精神;双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了专任教师的科研能力,2016年与企业共同开展市级研发项目1项,2017年与企业共同开展省级研发项目1项。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徒制试点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A].2014.

[2]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A].2015.

[3]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鄂教职成〔2016〕2号[A].2016.

[4]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A].2016.

[5] 李静,程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9):54-58.

[6] 张彭良.基于职业教育专业特点对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探索: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依托[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49-251.

[7] 贾广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8):161-164.

[8]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9] 包立军,曾齐,马建国.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57-158.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实践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