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设施蔬菜产业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2018-05-14沈高峰刘慧芹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设施蔬菜天津现状

沈高峰 刘慧芹

摘要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结合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天津把 “减粮增菜”作为“十三五”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设施蔬菜已成为天津现代农业重要组成,是推动天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主要驱动力。阐述了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设施蔬菜;现状;问题;对策;天津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1-0200-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comb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modern coastal urban agriculture in Tianjin,Tianjin takes “grain reduction and vegetable increase” as one of important goals of “13th Five-Year Plan” modern urb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tected vegetable industry,protected vegetab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ianjin. In addition,it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ianj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rotected vegetable industry in Tianjin were discussed.Meanwhile,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ed vegetable industry in Tianji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rotected vegetable;Curr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Tianjin

设施蔬菜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天津设施蔬菜生产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特别是2008 年以来,天津全力实施设施农业 “4412”工程、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 2014年底,设施面积达 4. 07 万hm 占蔬菜总面积的65%[1]。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天津农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1 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设施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 2014年底,全市涉农区县设施蔬菜面积达 4.07 万hm2 ,比2008年增加1.27万hm 占全市耕地面积10.3%。设施类型主要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其中塑料大棚占全部设施的60.8%。随着全市设施蔬菜产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武清北部的河西务、下五旗、大良、河北屯设施蔬菜规模生产区,静海运河两侧设施蔬菜规模生产区,宁河蓟运河东岳龙、丰台、板桥、苗庄四镇设施蔬菜规模生产区,蓟县津蓟高速两侧的设施蔬菜规模生产区等,设施蔬菜产业化特点日益突出。

1.2 设施蔬菜机械化设备体系初步形成

天津市设施蔬菜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品种繁育、设施栽培管理、营养和植保、保鲜加工、温控设施以及其他设施农机装备的设施蔬菜机械化设备体系。保温被、卷帘机、微耕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和节水灌溉装置等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为设施蔬菜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1.3 设施蔬菜产业效益显著,农民收入增加 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显著,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设施蔬菜随中小棚、大棚、简易温室、一代温室和二代温室的升级,产值从0.03万元/hm2提高到 0.11 万元/hm2[2];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设施蔬菜年产量 261.5 万t,平均产量 116.4 t/hm 是全市蔬菜平均产量的 2.35 倍。设施蔬菜年产值达66.5 亿元,平均产值达 26.7 万元/hm 是种植业的6 倍左右,直接带动40多万农民增收[3]。

1.4 设施蔬菜产业服务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随着天津设施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根据全市涉农区县的统计,截止2012年底,共完成农民培训13万人,带动农民就业近28万人,约占全市农村就业人员的 38.4% ,带动了本地区的农民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

1.5 设施蔬菜产业专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设施蔬菜产业经营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为载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实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到 2013 年,国家级及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22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5136 家 ,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 90%。“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发展到 127个[3]。以宝坻区民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共有322戶,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业,基地蔬菜面积107hm2 ,蔬菜品种60多个,每天产量30t,大部分蔬菜运往北京、天津中心城区,满足了城市居民日常需求。这种以“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大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设施蔬菜产业经营成效日益显著。

1.6 大力发展绿色设施蔬菜产业,打造天津蔬菜品牌

天津设施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色为生产目标,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的农产品认证,截止2016年,天津共兴建20个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面积不小于13 hm2 ,按计划,预计到2020年,天津将建设示范基地100个,核心示范区总体将达到7万hm2 ,示范带动4万hm2 蔬菜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天津以本地特色蔬菜品种为突破口,通过对本地品种如“天津小青”白菜、“津青二号”卫青萝卜和津产茄子等传统品牌的复壮提纯,以及产业化生产,扩大了天津特色蔬菜品种种植面积,逐渐形成了“出头岭”牌食用菌、“鲜果园”牌金针菇、“思源”牌葛沽萝卜、“君健”牌蔬菜、“华明”牌蔬菜等特色蔬菜天津品牌[3]。

1.7 设施蔬菜产业多元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以及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功能性进一步被拓展,设施蔬菜产业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生产模式,在保证生产功能的同时,逐渐向采摘、观光、休闲、科普等功能的新型农业形式转变。天津设施蔬菜产业以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具有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的新型农业形式,形成了“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产品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设施蔬菜产业的附加值,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预计到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150万人次,消费规模突破1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

2 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类型不合理

设施类型与设施蔬菜产业化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简易温室和塑料大棚占蔬菜设施比重较大,其中塑料大棚占全部设施的60.8%,生产效率低下。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由于不能对光、温、气进行有效调控,只是具备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只适合春提早、秋延后的蔬菜栽培生产,不能进行周年的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不高。其次,很多温室和大棚的设计不合理,结构简单,建筑材料不规范,缺乏统一建设标准,导致温室和大棚的保温能力和抗灾能力差。

2.2 高端蔬菜生产能力缺乏,品牌建设落后

设施蔬菜的产量虽然逐年提高,但生产目标还是注重错季节或反季节蔬菜的生产,重产量,轻质量。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高端设施蔬菜生产能力不足,产量较低,没有充分发挥通过设施栽培提高蔬菜品质的作用。蔬菜品牌建设落后,进入市场的大多为无品牌的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面向高端市场的蔬菜品牌较少,设施蔬菜产业“走出去”能力不足。

2.3 农民专业技能偏低,生产管理粗放

据王静[5]等对天津设施蔬菜种植户调查发现,蔬菜种植户年龄分布在 30~72岁,平均年龄为 48. 6岁,40~59 岁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高达 79%,设施蔬菜种植户的文化水平以初中者居多,其所占比例高达 66% ,小学及以下者仍有 17. 2% ,而高中及中专以上者仅占 16. 8% 。由此可见,设施蔬菜从业者专业技能偏低,设施蔬菜生产的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由于劳动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低,一些新品种示范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系列农业科技在推广应用中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导致设施蔬菜生产管理较为粗放,无法达到精耕细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2.4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是要有一个配套的技术体系做支撑,这就要求设施设备、选用的品种和管理技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6]。设施蔬菜作为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伴随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设施面积的成倍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新型技术研发机构缺乏,创新型农业专业技能人才短缺,加上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导致现代高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推广跟不上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无法充分发挥设施农业的优越性。

3 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明确目标定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根据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把天津建设成为京津“菜篮子”产品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区的总目标的要求,利用天津地理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设施蔬菜规模化和产业化,通过深入发掘天津本地特色蔬菜品种,推进设施蔬菜的品牌化、名牌化、高端化,进而通过品牌产品的市场带动战略,增加设施蔬菜的附加值,提高设施蔬菜设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

3.2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天津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为创新主体,构建产学研推相结合的设施蔬菜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设施育种、设施环境控制、栽培模式、种植标准、智能化管理、配套机械、设施工程、设施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展科技集成创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采取科技下乡、专家下乡、科技特派员的多种形式把新品种、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使科技创新成为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动力[7]。

3.3 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设施档次

以农业基地、科技园区为主要形式的设施蔬菜产业区,应大力发展大型连栋温室、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开展设施蔬菜良种繁育、种苗培育和工厂化周年生产示范,拓展科技展示、教育培训、观光休闲等功能,提供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服务。以合作社或企业为主体的设施蔬菜产业区,应重点建设节能日光温室、钢骨架塑料大棚和新型复合材料温室,实现蔬菜的错季、反季节生产。

3.4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水平

提高设施蔬菜产业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提高设施蔬菜管理水平,实现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主要途径。一方面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单位,以设施蔬菜栽培种植、病虫害防治、配套机械使用等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8],另一方面以地方农业院校为依托,培养具有创新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设施蔬菜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确保设施农业的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锐竹,吴建金.天津市设施蔬菜高效生产模式示范[C]//全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与安高效栽培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园艺学会,2015:20-26.

[2] 陆文龙,信丽媛,宋治文,等.天津设施种植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73-477.

[3] 黄学群,崔凯,李瑾,等.天津郊区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2):33-39.

[4] 苏丽娜.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8):75-77.

[5] 王静,曾玉珍.天津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8):183-187.

[6] 刘丽红,李瑾.北京市设施蔬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7):24-28.

[7] 白曉军,高国虎.张掖市甘州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124-125.

[8] 张丽波,兰梅,钟利.弥渡县发展现代设施蔬菜的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32-35.

猜你喜欢

设施蔬菜天津现状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加快湖北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吕梁市设施蔬菜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设施蔬菜栽培管理要点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