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低段学生积累

2018-05-14庾艳艳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积累运用

【摘要】小学低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边学习边运用边积累。本文从“积累什么”“怎么积累”两方面,谈低段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运用中活化积累的“内容”和“策略”。

【关键词】低段阅读教学;运用;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低年级儿童处于口头语言向规范的书面语言学习过渡阶段,学生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为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打好基础。语言积累的贫乏既要加强课外阅读,也需要在阅读教学课上做好积累。那么,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什么”“怎么积累”呢?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要从课文中积累哪些内容呢?一是经常使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有特点的词语。如“等啊等”“黄黄的”等叠字词语,“又长又软”ABAC式词语,“碧绿碧绿”ABAB式词语,还有成语等。二是短语。这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积累内容。如“高高的松树”这样的偏正短语,“拍皮球”等动宾短语,还有“一张桌子”之类的数量词构成的短语等。虽然孩子并不需要知道这些名词术语,但是相关的积累却对学生的语感形成非常有利。三是简单句式。像句型结构简单的“谁怎么样”的陈述句、“怎么样了”的疑问句、“真啊”的感叹句等,“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要是……就……”等表示逻辑关系的句式,以及“把字句”“被字句”等都是低段阅读教学中需要积累的内容。四是篇章积累。低段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要求背诵,还有一些韵语、谚语、格言等都是积累的内容。

低年级课本中这些需要积累的内容不仅需要背诵,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边积累边运用,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言呢?

一、指导学生用图积累语言

调查发现,低年级孩子对图画有着天然的兴趣。那些对比鲜明形象生动的词语、短语或者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结合插图或者让学生动手配图加强背诵。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韵歌》里有“山清對水秀,柳绿对桃红”两句,暗含了“山清水秀、桃红柳绿”两个成语。但是对刚入学的小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此时,我们出示两幅色彩明丽的图画,让学生看图选择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能够表现你所看到的内容,学生异口同声做出正确选择。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两句韵语其实还包含着两个成语,教读几遍,学生就会很快记住它。《大小多少》中通过四幅图内两种事物的比较,不仅直观地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多少的意思,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积累“一堆杏子”“一头牛”等数量词。积累了课文中的数量词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量词,模仿课文中的插图把大小多少不同的事物画在一起,加深对“大小多少是相对的”这个学习难点的体会。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课后习题中直接要求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家乡。《月亮湾》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个例子,学生仿照这个例子,看着自己的配图介绍家乡,就可以激活自己积累的语言。

二、挖掘语言训练点积累语言

1.课文中一些有特点的短语需要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构词规律,在说话写话的时候合理搭配。积累这样的短语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先联系文本说一说,再引导学生发现短语的特点,然后拓展运用练习说话,指导积累。《怎么都快乐》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动宾短语,如“跳绳、讲故事”等。要积累这些短语,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跳皮筋、跑步、玩滑板、背古诗”等,再仿照课文句式填空:

一个人玩,很好!独自一个,静悄悄的,正好可以( ),也可以( )……两个人玩,很好!可以( ),也可以( )……

许多人玩,更好!人多,什么游戏( ),可以( ),可以( )……像这样的积累并不完全是背诵,即使有些孩子一下子背不那么准确,也完全可以在运用中积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

2.积累表示逻辑关系的句式和“把字句”“被字句”等特殊句式,要在反复训练中给孩子讲清楚道理,指导学生真正理解句子间的内在关系,避免逻辑错误。“一边……一边……”表示两件事情同时进行,就不能“一边扫地一边拖地”,因为扫地和拖地同时用手,但可以“一边拖地一边听音乐”,因为听音乐用耳朵。“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变化很快,但是不能说“写作业的时候,我一会儿吃水果一会儿上卫生间”。这样的句子虽然逻辑没错,但是无法培养学习要专注的良好习惯。

3.提供句式,紧扣文本,在反复运用中积累。有些课文语句结构单一,却在文中反复出现,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供句式,让学生从这些单一结构的语句积累中得到思维训练。《画》是王维的一首谜语诗。在学生熟读诗句大致理解诗句意思后,给学生提供句式“因为( ),所以我猜谜底是画”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谜底的。这样的设计既关注了语言表达训练,又关注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雪地里的小画家》中有“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连续四句。句式结构非常简单,却暗含了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因为( )的脚印像( ),所以( )画( )”的句式引导学生说话,小动物的脚印与它们所画的图案之间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才开始发展,所以即便是同一组关联词,也需要在不同篇目里反复练习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词语

对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在大人看来非常普通的一个词他们理解起来都可能会有困难,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画家”一词。对本文中 “小画家”一词的积累可以这样指导学生:第一步,朗读诗歌,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第二步,再读诗歌,想想说说它们为什么被称作小画家;第三步,能作漂亮的画叫画家,能唱美妙的歌叫作( ),能跳优美的舞蹈叫作( );第四步,你还知道什么家?教师相机指导用“谁是什么家”说话;第五步,这些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叫“某某家”。指导注重从文本内容切入,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小画家”的意思,然后举例激发学生联想自己知道的“某某家”,并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最后提炼出本文中“家”的含义。由此,把对课文中一个词语的学习拓展延伸成为对一类词的学习运用和积累,体现“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

四、连接生活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要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影子》一课,要求学生掌握“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及“朋友”“小黑狗”和“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这个句式。教学时,老师可以采取教师读文,学生用手指出方位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词。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有谁”,然后让学生用上“( )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 )”句式练习说话。《雪地里的小画家》最后有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这句话用问答的形式,拟人的手法告诉学生“青蛙会冬眠”。“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可能都是谁?”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需要动脑筋想一想,哪些动物也要冬眠,哪些动物冬天还会出来在雪地上活动。这样的问题把语言运用、思维训练和生活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阅读和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从而在运用的过程中积累内化语言。

五、读写结合,在写话中积累语言

汪潮教授指出,由读到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读,有现成的文章;写,却是从无到有,靠自己组织文章。怎样简化复杂的过程,降低难度,使初学说话写话的儿童易学乐学呢?仿写无疑是最基本的方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仿写典型、规范的句式来渗透写句训练,不但降低了写话的难度,也激活了孩子们的积累,锻炼了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提炼和有层次地指导,由一句话到几句话,由完整的句子到通顺的几句话再到语义比较连贯的句群,循序渐进地落實指导。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持之以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文本特点,有计划、有层次地指导学生进行词句积累,一定会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语言积累也会在运用中丰厚、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汪潮.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附 注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语用的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XDKT4133)。

作者简介:庾艳艳,女,1978年生,陕西省商洛市人,本科,一级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积累运用
积累活动经验 促进概念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