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典型案例分析

2018-05-14岳红妮胥继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典型案例家庭农场现状

岳红妮 胥继东

摘要 总结了唐山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并对2个家庭农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求唐山市在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唐山市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家庭农场;现状;典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1-0117-02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amily farm in Tangshan City, analyzed the typical cases of two family farms, and explor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 in Tangshan City,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angshan City.

Key words Family farm;Current situation;Typical case

家庭農场是以家庭经营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形式,是促进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的基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形式。笔者总结了唐山市家庭农场的现状及问题,以期为促进唐山市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1 唐山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唐山毗邻京津,是京津冀区域中心农业大市,在国家政策与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适度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1]。近年来唐山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健康规范发展,激发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向经营规模适度、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方向发展[2]。截至2018年6月,全市家庭农场达897个,争创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3个,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7个。唐山积极组织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的创建活动,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准、经营有记录、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五有标准,涌现出丰润田美、玉田沃野、丰南舒氏、遵化秀芝、乐亭新寨晨升等一批示范典型,在保障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产销链条延伸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极大地带动了该市家庭农场快速、优质发展。

2 典型案例分析

2.1 工业反哺农业型——丰润区田美农场

2.1.1 农场简介。

田美农场由唐山市经洪实业集团董事长领办,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农场核心区面积270.53 hm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和任各庄镇段。农场以丰润镇、任各庄镇、石各庄镇为示范区,将核心区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示范,辐射

带动当地农业高效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核心区、示范区占地面积总计2 066.67 hm 辐射整个丰润区及临近地区1.60万hm 年产值6 859.6万元,其中富硒种植业产值4 617.6万元、养殖业产值857.0万元、绿化苗木业产值1 044.0万元、休闲业产值50.0万元、其他收入291.0万元,年销售额为5 000万元以上,直接吸纳当地农民就业1 0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民1万人次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幅度高于同类其他地区30%以上。

2.1.2 经营特点。

该家庭农场项目是唐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战略部署“农业科技三大示范项目”中的“中部平原试点项目”。整体规划上与当地经济社会各项发展规划相衔接,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打造以“富硒养生”为主题的科技农场,创新性引进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以富硒粮油种植和矮化密植苹果栽培为主导产业,建设集富硒果蔬粮油生产、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示范和生态循环设施农业于一体的省级一流特色家庭农场。其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核心区内已达到“四通一平”,有变电站6个、农业机械30台(件)、机井30眼,埋设地下节水管道32 km,建设喷灌设施面积46.67 hm2。形成了产、销、游、居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走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带动丰润区及临近地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2.1.3 经营启示。

2.1.3.1 科技驱动引领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和“苹果省力栽培集成技术”等项目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富硒粮油、矮化苹果、优质林果、设施蔬菜等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1.3.2 产业集聚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田美农场为核心,抓住唐山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中部平原试点项目”战略部署的契机,加强与唐山广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农福缘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壮大农业产业集群,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龙头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培育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

2.1.3.3 商业模式助推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针对目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农场在规划之初,就突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围绕“富硒养生”,引进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导入富硒科技,打造富硒品牌;组织生产者和加工销售者,统筹农场内所有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定价,形成合力,打造农场主导品牌;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引导企业委托专业团队负责品牌推广,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农产品电商的品牌之路,分两步走,先从培育原产地区域特色品牌“晶红田美农场”“硒帮”和“千畦”开始,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培育企业主导的市场新品牌,力争到2025年,打造省级以上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3-4]。

2.2 管理机制创新型——玉田县沃野家庭农场

2.2.1 农场简介。

玉田县沃野家庭农场是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专门从事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与经营。沃野家庭农场针对自身特点,引项目、建基地,打品牌、强管理,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机制体制创新,短时间内得到发展和壮大,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家庭农场跨越式经营管理经验,带动了周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为玉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农场年销售收入91.2万元,净利润40.3万元,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6.7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带动周边杨家板桥、石臼窝、陈家铺等乡镇5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年产值净增2 000余万元。

2.2.2 经营特点。

2.2.2.1 规范土地流转。依法转包土地18.67 hm 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流转期限10年,并在玉田县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和杨家板桥镇土地流转站备案。土地流转信息通过省级农经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公布。

2.2.2.2 完善生产经营设施。农场投入163.0万元,建设办公用房100 m 仓储库房1 500 m 晒场2 000 m 农机设备24台。具备很强的抵御和防范洪水、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2.2.3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档案管理。家庭农场制定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经营水平,为顺势销售奠定了基础。全面实行档案化管理,农场建有工作、人事、土地和技术档案,资金管理、生产投入品的采购和使用档案,使全场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问题可追溯、有错误可追责,全面实现全程质量管理,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

2.2.2.4 科技运用。农场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唐山市农业科学院以及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关系,同时,还专门聘请技术人员为农业技术顾问,帮助农场进行生产规范、技术方案、销售策略制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引进小麦、玉米优良品种5个,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等新技术6项。

2.2.2.5 开展品牌建设。农场耕地是玉田县沃绿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10月通过河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玉田县俊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俊银” 商标,授权玉田县沃野家庭农场使用。

2.2.3 经营启示。

2.2.3.1 分工合作,创新体制。根据农场成员性格特点和特长细化不同岗位,设生产、后勤、销售、技术、财务、保管等岗位,明确各自分工及岗位职责,家庭农场成员之间既共同工作,又各有侧重,各司其职。

2.2.3.2 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引入工业企业的管理制度,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建立和完善各項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如《章程》、工作制度、财务制度、考勤制度、会议制度以及家庭农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用制度规范农场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2.2.3.3 引进技术,创新科技。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加强联系,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以及农业科技、工程项目,提高农场科技水平,增强农场发展活力。

2.2.3.4 标准化生产,创新品牌。建设无公害粮田和高标准粮田,按照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进行订单生产和订单销售,充分保障产品质量和品质,形成农场自身的拳头产品和“金子”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5-6]。

3 结论

唐山市家庭农场既有家庭经营的优势,又有适度规模的规模效益,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7],已成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唐山市要把创建发展示范家庭农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激励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各地要制定本地促进示范家庭农场发展的工作措施,强化各部门联合与合作,在涉农项目、资金投放和政策扶持上争取发改、财政、工商、国土、金融、保险等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扶持家庭农场做大做强[8]。

参考文献

[1] 韩苏,陈永富.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的适度规模研究:以果蔬类家庭农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5):89-97.

[2] 袁梦,易小燕,陈印军,等.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培育建议:基于农业部专项调查34.3万个样本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6):184-188.

[3] 钱明,黄国桢.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94-295.

[4] 岳正华,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4):420-424.

[5] 蔡辉,谢明强,李翊权.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5(3):205.

[6] 吕惠明,朱宇轩.基于量表问卷分析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4): 19-26.

[7] 虞华,陈法金,陈光亚,等.家庭农场发展瓶颈及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4(7):67-69.

[8] 张连超.河南省修武县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家庭农场现状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试验检测产学研校企合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