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再出发,朝向“自由贸易港区”前进
2018-05-14冯永宾司翠华
冯永宾 司翠华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2008 年9 月7 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9.72 平方公里,设计建设21 个码头泊位,由1992 年获批的2.5 平方公里青岛保税区、2004 年获批的1平方公里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和我国北方最大外贸集装箱口岸青岛前湾港三大片区组成,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求形成的保税港区。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作为制度创新的高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积极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试点整车进口新模式、搭建跨境电商平台……伴随着一系列突破之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成为助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全面提升青岛、山东乃至沿黄流域九省区开放水平的重要引擎,正持续为区域发展输出强劲的新动力。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李苏满表示,目前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下阶段,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新旧动能转换将围绕着“优化、改革、开放、创新”这四个关键词发力,围绕新标准、设置新目标、夺取新胜利。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青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2月7日,青岛全市项目现场观摩总结会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提出,青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要求全市落实好“一三三五”工作举措,奋力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一”就是坚持“一个率先”,即率先走在前列。第一个“三”就是找准“三个坐标”,即在全省坐标中,要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国坐标中,要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在全球坐标中,要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第二个“三”就是聚力“三个提升”,即要提升思想境界,要提升工作标准,要提升责任担当。“五”就是做到“五个突出”,即要突出党的全面领导,要突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扩大对外开放,要突出新旧动能转换,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开放的最前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李苏满表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围绕“三个更加”目标要求和“一三三五”工作举措,对标国内外一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做强特殊经济,放大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搭建政策更优、功能更全、层次更高的开放平台,服务山东省、青岛市外向型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争创“一个率先”,即要在全国130个海关监管区域内,争取率先走在前列。“目前我们现在排名15左右,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到两年的努力,跨入13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十名,这才能叫率先。在这个基础上,给自己在全市、全省、全国范围内这三个层面进行准确定位。”
在青岛市范围内,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符合青岛市发展布局,成为青岛对外开放的一个主阵地;在山东省范围内,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要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领头雁”。总体看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全省九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稳居第一。税收占了全省特殊海关区域总和的70%~80%,外贸占了全省九个特殊监管区域总和的50%以上。作为“领头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始终秉承“雁阵效应”发展思路,共同为全省的对外开放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全國层面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打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港,为贸易强国战略实施添砖加瓦。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青岛唯一拥有“境内关外”特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义不容辞地扛起发挥港口优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任。
再出发:向“优化”要发展空间
“建设自由贸易港首先必须有承载的空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用了一年的时间一直在做这个布局,对特殊区域进行优化整合。为了适应贸易便利化的需求,按照省、市要求,我们把亚洲率先投入使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纳入保税港区范围内,把海关特殊监管政策进行了延伸覆盖。”李苏满说。
总结二十多年来的经验,尤其在空间发展上存在的问题,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置换出了一部分空间,作为新业态、新模式承载的空间。根据这一次空间的调整,设置了一个“非保税”的配套区域,划定了严格的物理围网的范围和电子围网的范围进行整合,同时对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和青岛出口加工区进行了整建制整合。
“所有的板块全都面临着升级,比如两个出口加工区升级为更高一级形态的综合保税区,这可以为下一步发展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开辟功能政策的空间。”李苏满表示,经过一年的努力,国务院在2017年底已经对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优化整个的方案进行了批复,相应的一些功能政策就可以铺开。“比如自动化码头单纯完成了建设,怎样实行通关的便利化?如果没有保税港区的政策很难实现,现在方案获批就具备条件了。同时,我们把建设工作和申请的工作同步进行。这个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万一不批复,投入了这么多怎么办?所以把自己逼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事实上,有同等诉求的区域有十几个,但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现突破的只有青岛,获得了国家的批复,相当于把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全部进行了大整合,这样对下一步产业更加合理的布局,开辟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打下了一个空间基础。”
再出发:向“改革”要发展空间
现在国家要求各个地方复制推广自贸区的一系列创新政策,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同时继续申建自由贸易港。“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全国第一家向国家提出申办自由贸易港区的,因为种种因素我们与上次获批失之交臂,但是无论软硬件环境还是申建方案,我们前期都打下了良好的申建基础。”李苏满表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追求自由贸易港的脚步不能停下,近年来的产业布局也一直围绕着自由贸易港在做。在复制推广方面,坚持适者取之,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出现避免相关功能经验的水土不服。“在这么多年复制推广中,我们有很好的节选,复制哪些、推广哪些都进行了谨慎的把握。在改革方面,比如监管制度,整个海关特殊区域现在是整合的状态,管理体制都需要一系列改革,包括人事、行政审批制度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系列举措都在往前推进之中。”
根据资料显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市场及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与优势,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深化金融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监管制度等六个领域,推进42项先行先试工作。目前,首批28项已着手试点,其余14项计划于年内创造条件逐步铺开。其中,“进口货物预检验”“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等制度早于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一口受理”落地运营,办理周期由原来的一个月缩减到3天。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试运行“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无纸化通关随附单证”和“批次进出、集中申办”,成为全省首家试运行上海自贸区14项监管创新制度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以42项先行先试举措倒逼改革创新、倒逼结构调整、倒逼转型升级,探索建设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区的转型路径,更加有力地推动全省的对外开放进程。
再出发:向“开放”要发展空间
李苏满在采访中表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现在国家赋予它的是“境内关外”的特质。但是在大开放的格局下,保税港区未来的开放应该从“境内关外”“境外关外”“境内关内”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环绕式布局来理解和操作。“一个是国内板块,一个国外板块,一个是我们承内启外的板块,所以必须要找到这样一个路径才能实现未来的大发展。”
在“境内关外”区域的联动上,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主动作为,从本世纪初“区区联动”开始就着手开展省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联动,目前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全国的近70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了政府间的互联互通。对于“境内关内”区域的功能辐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省内布局了多个功能区,在河北石家庄和邯郸设置省外功能区,同时在黑龙江和甘肃探索设立经济合作区。“我们集聚发展这么多年,现在应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境内区域走出去、辐射带动的路径来。”李苏满说,“我们将按照‘山东龙头定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区建设体系,形成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根基、全省8家保税功能拓展区为补充、覆盖整个山东的保税经济网络,进一步降低物流和交易成本,服务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
如何实现与“境外关外”的联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也有着充满信心的答案。“比如我们做的跨境电商,我们鼓励企业去占领资源,去国外建立园区,鼓励企业建海外仓,这都是我们采取的举措,在开放这方面有很大的文章去做,现在也都在布局当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协助区内企业深耕哈萨克斯坦市场,在石油设备出口、技术出让、海水淡化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推进建设环保产业园,进一步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合作领域。”李苏满表示。
再出发:向“创新”要发展空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中,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我的体会是,创新是战略支撑,不是战役支撑,也不是战术支撑,它是要长期地、一以贯之地以科技创新来支撑我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就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国家必须迈过的关口和我们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李苏满说,“对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而言我们的产业布局要融入国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要创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近年来的产业都围绕着自由贸易港进行布局,“即使国家没有批,我们也要照着这个方向来做”,其中的重点就是“中心”和“贸易链”的建设。
要延长贸易链,就必须建设好“国际航运中心”,所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积极推进区域置换,把海关特殊监管政策覆盖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保税加工制造中心”的建设也将同时发力。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四大中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共同的联动,可以给整个区域乃至整个青岛和山东带来巨大贸易量。
当国外的国际航运中心的中转量都很大,而我国当下大港口的中转量却占极小的比重。从国际贸易上来讲,国际中转能力代表着在一个地区是否有足够的服务能力去承接世界货物贸易的往来,所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还要在国际中转上大作文章,找准突破点。而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其切入点就是创新手段盘活老产业。据了解,青島前湾保税港区的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静态的传统仓储类物流企业,拥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仓库,要延伸其服务链、价值链,就应该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仓储优势去做贸易、做交易平台,解决相关产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打造完善整个的产业链条。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在实现政策的突破和创新。“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试点,因为保税港区企业视同国内企业。区内的企业没有一般纳税人的资格,就不能很好的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链接起来,产业做不大、做不强。现在要打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其中一个极大的障碍点就是一般纳税人资格。我们的请示现在基本完成了国家相关部委的会签,马上就会得到批复。”李苏满介绍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另一处产业创新——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政策也即将实现突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虽然是整车进口口岸,从恢复口岸到发展为成熟口岸也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但是产业政策上跟宁波、上海、天津、大连还是有政策上的差距,限制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去年在最困难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就默默地做了一些布局,一个是争取试点以外,通过青岛市十个部门出台了支持汽车整车进口的意见现在已经正式颁布了,有很多实打实的含金量很高的支持举措,这对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李苏满介绍说,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总结经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了汽车物流园区并将于2018年正式开建。无论是硬件上、软件上、政策支持程度上还是积累的贸易企业数量上以及政企之间良好的关系上,2018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综合发力,做大做强汽车真个进口产业 。“汽车整车进口这是一个全国布局,它单纯对保税港区的贸易额贡献不是很大,但是这个产业带给全省的贡献实际上会更多。为了扩大整车进口的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在全省和沿黄地区布局汽车直营中心和远程汽车堆场。
(编辑/常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