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式太极拳“掩手肱捶”的发力
2021-11-14杜国兴
杜国兴
太极拳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健康中国的又一重要胜利。太极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正在发展成为大众化群众体育项目。下面以陈式太极拳中代表性发力动作“掩手肱捶”为例,谈一下自己体会。
从运动学角度分析“掩手肱捶”,它由在发力之前的预备动作、发力动作、发力结束后的动作三个基本环节组成,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則可以分为放松、紧张、放松三个神经状态基本环节。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说明此动作,现做以下简单说明:
(一)发力前的预备动作
左小腿屈收,左脚落于右脚内侧,两手臂顺缠内旋,掌心向内,收放头前。上体微右转,左脚擦地向左开步,两臂上下交叉相叠与腹部右方,掌心向下,上体慢慢转正,两手手掌向两侧张开,比肩略高,举平,掌心向外。
(二)发力动作
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左边手掌放至身体前方,高于肩平,右掌变拳头曲臂合于胸前,拳心朝上;重心向左移动,上体向左转动变成弓步,右拳向前旋转冲拳击打。
(三)发力结束动作
发力后的神经状态的放松和肌肉的放松就是发力结束动作(此动作在外形上无明显变化)。
重点提示:松紧转换是“掩手肱捶”的核心技术。
我们都明确知道,发力是“掩手肱捶”整个动作的重要环节,而松紧转换是发力优劣的得力保障和关键技术。中枢神经系统能直接影响肌肉发力的大小,如果神经系统传出的神经冲动频率高,强度大,那么肌肉内所产生的力量也就很强壮。因此可以多练习肌肉收缩和放松转换的能力,多进行负重练习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和状态。神经系统对松紧作用转换是决定作用时间的关键,因此如何做好发力前的最大限度且时间相对较短的放松是发力得到最好发挥的重要保证和前提。而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的训练,才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松紧状态的调节和高效的反应度。可见放松练习是发力动作的基础入门操练,而且放松的练习既对全身各部位的功能有调节作用,又对所谓内劲内气的培养起促进作用,从练拳的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放松练习始终是提高功力的关键因素。另外,我们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比如在练习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是容易出现前手发力而后手没有发力的情况,导致发力不平衡的错误动作。有些人在练习过程中总是觉得自己发出的力量不足或者缺乏弹力,这主要是由于发力前预备过程的放松度没有做到足够放松,同时在发力结束后没有得到充分放松所导致的。对此也应该多加对中枢神经调节系统控制性的训练,适当地加强训练强度,同时在练习时要注意最优化的以意带力,才能在最后高层次阶段做到意力结合,即神经对肌肉的高度控制和协调。还有身体不协调、动作姿势配合不到位等错误动作,我们在练习中要多加注意,及时避免错误的出现。
上述对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及松紧状态转换的说明,简单对陈式太极拳的训练动作机制有了初步的探讨和说明,但是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除了刚柔并济,松紧结合外,更应该注意太极拳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哲学等文化对太极拳本身的积极作用,注重身心修养,内外兼修,弘扬太极拳的文化精神。因此,太极拳不仅讲究套路动作的简单好学和姿态优美,还讲究精神与肌肉、呼吸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达到心神合一并不断完善。
作者系中国银行开封分行太极拳协会主席?
(特约编辑/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