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2018-05-14章玉松戚少燕
章玉松 戚少燕
摘要 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新形势下汇聚优质农业科技资源、集聚精干农业科研力量、解决重大关键技术瓶颈的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一种崭新平台,是一个多主体聚集、多资源聚合、多力量聚力的农业科技联合体,是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支撑力量。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契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吻合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趋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耦合农业科研一般规律,迎合农业科技人员期盼。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坚持“开放、流动、协作、竞争、共享”的运行模式,倡导“爱农、奉献、担当、务实、包容”的文化价值,践行“用心、用情、用智”的工作理念。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7-0225-03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Yusong1,QI Shaoyan2
(1.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enter,Hefei,Anhui 230001;2.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fic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Anhui 230031)
Abstract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of Anhui Province is a brandnew alliance and cooperation platform, which owns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powerful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the ability of solving key technology bottleneck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s. The system is also the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aggregation of multiorganizations, multiresources, multiforce. I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force for realizing strong agriculture, rural beauty and peasant wealth.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complies to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upled with the general rule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ets with the expectation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The system employs the chief expert responsibility, adheres to the operation mode of “openness, mobility,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 sharing”, advocates the cultural value of “loving agriculture, dedication, responsibility, pragmatism, and tolerance” and practices the work concept with “heart, emotion and wisdom”.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Industrial technology;System construction
作者簡介 章玉松(1977—),男,安徽东至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科技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8-08-31
为贯彻落实2005、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财政部围绕在不改变现有管理体制下,加速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一主题,在长时间调研酝酿的基础上[1],经国务院同意,于2007年4月9日,会同科技部等九部委印发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农科教发〔2007〕3号)。
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要求,农业部、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后,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国家体系”),着力解决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以此带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撑现代农业发展。2007年12月21日,农业部、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体系启动大会,开启了国家体系建设新征程,首批建设10个体系,2008年10月,第二批再建40个体系。至此,国家50个体系的“基本盘”形成,并延续至今。
为主动衔接国家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地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包括安徽省在内的全国各省积极响应,陆续建立本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1 发展历程
回顾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省体系”)建设历程,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1.1 艰难起步
正可谓“好事多磨”。国家体系自2007年底启动建设后,安徽省就开始筹建省体系,在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谋划、沟通、酝酿之后,于“十五”收官之际,省农委、省财政厅启动了省体系建设[2-3],2010年9月,遴选了16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011年1月,组建了以首席专家领衔的16支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吸纳了105个农业科研、教学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凝聚了315名农业科技人才。至此,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省16个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家禽、水产(虾蟹)、茶叶、蔬菜、水果、蚕桑、中药材]正式宣告建立。
1.2 艰辛维持
正可谓“行之为难”。必要的经费扶持,是维系省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省体系在2010—2013年时常面临着“没饭吃、吃不饱”的窘境。2010和2012年为“借粮糊口之年”,每年从合芜蚌试验区专项资金切块800万元,每个体系仅50万元;2011年为“断炊空腹之年”,没有安排资金;2013年为“野菜充饥之年”,从他处临时调剂160万元,每个体系区区10万元。这一局面的存在直接导致省体系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推进不深入、服务成效不显现,进而导致省体系始终处在低水平的基本维持阶段。
1.3 自我革新 在“十三五”开局之时,安徽省农委以主动适应和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按照“纵横结合、双轨并行”的思路,于2016年初,对原16个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了调整优化,在全国率先建立“十字型”架构的15个体系网络,即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的12个纵向体系+跨产业、跨领域的3个横向体系,聘任了15位首席专家和6位副首席专家,集聚了16家名院、名校、名企的195位知名专家,设置了遍布全省16个市73个县(市、区)的176个综合试验站[4-6]。至此,新的省15个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小麦、玉米、油棉、生猪、家禽、牛羊、水产、蔬菜、果树、茶叶、蚕桑中药材、农业信息化、农机装备应用、农业生态环保与质量安全)宣告建立。
此次调整优化过程,是一次革故鼎新、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次架构重塑、力量重聚的过程,是一次与时俱进、聚焦发展的过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 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
2.1 组织架构
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在借鉴国家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省体系组织架构,即每个体系由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2个层级构成。研发中心(不作为法人单位)主要依托省内的省部属涉农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涉农企业建立。综合试验站主要依托市、县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7-8]。
以省蔬菜体系为例,依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建立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按照支撑性强、兼容性好、力量均衡的原则,在研发中心内设置4个设置功能研究室,每个功能研究室由2~5名岗位专家组成。根据全省产业发展布局和区域生态特征,按照代表性强、基础性好、积极性高的原则,依托江淮园艺种业、宿州市农业科学院、芜湖市种子管理站等建立16个综合试验站,进而构成了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的蔬菜体系组织架构,建立了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蔬菜体系人员网络。
2.2 运行模式
省体系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每5年为一个周期,实行“开放、流动、协作、竞争、共享”的运行机制。运行路线是:衔接交融(行业体系与专项体系相互贯通)→明确任务(根据产业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和未来重大需求,在深入调研、广征意见、充分论证、反复推敲的基础上,确立任务)→落实任务(以合同书形式把任务细化分解到岗到人,层层传导压力)→绩效考评(每年度对体系人员进行绩效考评,实行动态管理)。
3 核心要义与主要特征
3.1 核心要义
就是“一不破、一建立”,即在不打破现有农业科研、教学及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一个首席专家领衔的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崭新平台,一个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多资源聚合、多主体聚集、多力量聚力的农业科技联合体。
3.2 主要特征
就是体现了“三个一”。一是一条线。即明确了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和每个环节的关键点位,形成了清晰的产业系统性技术链条。二是一机制。打破选题立项与最后评价都是在专家内部循環这一现象,建立了任务来源于生产实践,成果应用于产业需求的新机制。三是一体化。搭建了农业科技资源大整合、人才大联合、攻关大协作的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
4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走向
4.1 存在的问题
诚然,7年多来,省体系紧扣产业需求,积极主动作为,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当前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维度。
4.1.1 从体系管理部门的维度看,职能定位不清,引领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首先,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对体系究竟该走向何方、究竟该如何担当、究竟该怎样作为等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应对之招和有效之举。其次,过去几年是省体系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几年,虽然以“1331”为主的省体系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但正规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体系的品牌化建设任重道远,急需加强谋划、加大力度、加快推进。
4.1.2 从体系自身建设的维度看,可谓良莠不齐、泾渭分明。15个体系工作开展很不充分不平衡,部分体系善谋、善断、善为、善成,已成为榜样、标杆、旗帜;部分体系工作弱化、退化、边缘化,体现在定位不准、担当缺乏、尽责不够,部分体系首席专家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够、应对招数不多,特别是在现有各项规章制度框架内,没有做到“常管、真管、敢管”,也没有做到“真抓、狠抓、实抓”。
4.1.3
从社会关注期待的维度看,体系存在价值有待进一步彰显,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凸显,影响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体系的关注度更高、期待值更高,而体系该如何予以回应,该如何展现自己的新担当、新作为、新贡献,这是一个绕不开、避不了的现实拷问,也是一个需要管理部门和体系自身共同面对、共同发力解决的迫切问题。
4.2 未来走向 展望省体系发展未来,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4.2.1 对于体系管理部门,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按照“敢担当、勇作为、不負托”的要求,驰而不息在引领导向和管理服务上下足功夫。
(1)校正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省体系存在的生命所系,价值取向是否正确、是否精确,直接关系省体系能否生存、生存多久。省体系主管部门要观大势、把方向、谋全局,要把体系建设放在乡村振兴这个时代背景下深入谋划、重新定位、担当作为。要把能否有力有效支撑产业兴旺、进而助推乡村振兴作为体系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把能否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旗帜鲜明地树起来,坚定不移地落下去,贯穿在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
(2)演好“三个角色”。一是勇于创新,扮演好顶层设计者角色,当好设计员。在这个角色中,要坚持“三高”(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建立以价值取向为引领、以目标确立为核心,以任务制定为重点,以制度完善为保障的路线图,让体系建设发展始终有向可行、有业可为、有章可循。二是狠抓落实,扮演好统筹推进者角色,当好施工员。在这个角色中,要坚持“十指弹琴”要求,按照“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的原则,把体系的“四化”(正规化、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建设一体考虑、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三是改进方式,扮演好管理服务者角色,当好服务员。在这个角色中,要坚持“三不”(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定位,把管理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做到管理上水平、服务真到位。
4.2.2 对于15个产业技术体系,背负着各方期待,必须按照“树形象、创业绩、比贡献”的要求,始终如一在“一权两力”上下足功夫。
(1)聚焦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话语权。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关键问题、紧迫问题,是体系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彰显体系存在价值、体现体系作为的根本标志。各体系应强化问题和需求“双导向”,努力做到本心不变、初心不忘、痴心不改,着力打好成果创制、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应急处置、决策咨询5张牌。
(2)聚焦团队建设,不断增强团队战斗力。打造一支长期稳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干高效、攻坚克难的创新团队,是体系作用发挥大小的关键。一是强化担当意识。自觉把责任装进心里、扛在肩上。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配套齐全、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三是加强绩效考评。把考评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把利器,强化结果运用,确保“肌体”健康。四是加强互动交流。让大家时刻感受到体系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3)聚焦品牌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把在社会各界是否有认知、在业内各方是否有好评、在系统内部是否有声音,作为衡量体系影响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一是多领域参与。要在紧急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在重大活动中有图像、有声音、有资料、有实物。二是多形式宣传。既要注重传统主流媒体作用,又要注重新兴媒体作用。三是多层次对接。坚决摒弃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传统思维,牢固树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协作意识。既要加强与部门间的横向对接,也要加强体系间的纵向协作。
此外,对于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好“战略支援部”,在情感上充分信任体系,工作上紧紧依靠体系,协同上大力支持体系。对于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应当好“后勤保障部”,在人员配备、时间安排、设施条件等方面为体系人员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财政部.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A].2007.
[2] 安徽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皖农科〔2009〕109号[A].2009.
[3] 安徽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皖农科〔2009〕229号[A].2009.
[4]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2016〕18号[A].2016.
[5]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皖农科〔2016〕20号[A].2016.
[6]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皖农科〔2016〕169号[A].2016.
[7]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考评细则的通知:皖农科〔2017〕146号[A].2017.
[8]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建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三项制度一个平台的通知:皖农科〔2017〕124号[A].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