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8-05-14孙丽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孙丽艳

[摘 要]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它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的需要、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需要、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转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等策略来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技术不断地革新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涉及领域也进一步延伸,由此“互联网+”诞生。作为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正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而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互联网+”绝不会缺位。如果我们能够将“互联网+”全方位地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将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抓住大好机遇,认识到“互联网+”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寻找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向前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1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是97后一代,他们身上的个性特征和互联网的特征恰好相吻合,这就使得大学生极易被互联网所吸引,但是又容易被互联网所传递信息的复杂性所影响,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1 适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的需要,

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使得社会节奏加快,网络环境更加复杂,此种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变得多且杂,思想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加上“三观”教育缺失,西方歪曲的价值观和腐朽落后思想的渗透,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时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冲击。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对新局面,解决新问题,从而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需要

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敏捷,富于反叛精神,抗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灌输”方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恰恰是这种方式,这就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的兴起,使得高校大学生更易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且“互联网+”互动性强、形式多样,获得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在此种情形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表现功能,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使得采用 “互联网+”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1.3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的需要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高校大学生是作为被教育的客体,其主体性并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然而,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大学生恰恰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精彩纷呈的新鲜资讯,大学生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轻松获取和整理信息,师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沟通。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反应,并能即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调整,这些都可以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自主性,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2.1 转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观念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规律,紧跟时代步伐,着力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特色。在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被迫地接受知识灌输,无从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行观念转化,就必须“以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和接受程度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激发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

2.2 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资源形式多样,极其丰富。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可以提高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产生教育合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求效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搜集整理最新网络资源,尤其是音像资源,并合理应用到教学中去,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共鸣,改变传统教学活动单调乏味的缺点,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接地气”,从而更好地彰显“互联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和生活性。

2.3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较高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担当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的海量信息中明辨是非的重任。同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积极探索和应用 “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尤其是提升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网络信息知识,强化自身的网络素养,才能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互联网+”技术在大学校园的兴盛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抓住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契机,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渠道和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程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模式的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04).

[2] 陈赤华,姚芳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创新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

[3] 欧俊伟.“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4] 张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教育现代化,2017(03).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