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精神实现自我赢得尊重
2018-05-14赵加军
赵加军,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语商演讲口才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校长》杂志特邀主任编委,苏州市首批姑苏教育人才。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荣获全国中学十佳校长,全国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现为江苏省生态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人民政府责任督学,就职于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无疑是非常抢眼、振奋人心的重要决策,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必将揭开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的青少年就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教育的成效,教师乃根本之根本。《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教师的使命和职责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深远的价值:“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被提升到影响和决定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影响和决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重要基石”的高度。《意见》除了一以贯之强化教师的荣誉评价机制,还第一次“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教师的身份被党和国家正式归入“国家公职人员”范畴,这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是行使一种公共职责;意味着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赋予教师职业某种特定的法律予以保护。确立和实现教师地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确保教师收入待遇的提高。《意见》全文有十余处论及教师的“收入”“待遇”“工资”“薪酬”“投入”等,重申“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是《意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回应。
古人云:“才不称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如果说,历史使命、政治地位和收入待遇是教师职业令人羡慕的外在保障,那么,专业素养的全面彰显则是真正建立其职业地位的内在实质。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能够真正令人羡慕的内在要素。仅靠国家意志、行政指令并不能保证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真正的尊重,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也换不来家长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需要真正彰显高尚的职业品德与卓越的专业水平。过去我们只提培养合格的教师,这次《意见》中提出要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高素质,就是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专业化,就是要掌握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成长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创新型,就是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勇于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创造新的经验,培养创新人才。因此,“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髙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意见》的出台,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高度赞扬奋斗精神,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是勇于担当者创造的,时代是不懈奋斗者书写的。奋斗是艰辛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奋斗才是成就事业和实现梦想的根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奋斗精神强素质、提专业、谋创新,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砥砺奋进,不懈进取,不断促进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有新的提升,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过硬的本领、良好的素质、忠实的奉献精神,殚精竭虑地做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答卷,在推动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赢得社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