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18-05-14严必友
严必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曾任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校长,溧水区教育局局长。
当下,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各地都在大力推动“名校”建设工程,优质资源引进、本土资源整合、名校资源放大。“名校”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望、寄托和期待。
究竟什么是名校,名校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恐怕很难找到全面、科学的答案。但是有一些基本特质应当是众所公认的。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名校,无一不是经过历史的积累和岁月的沉淀逐步生长、壮大起来的,需要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校文化、育人方式、办学特色等方面不断建设、丰富和发展。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学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是学校的灵魂,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细节中。学校应当首先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应试教育”如火如荼的當下,学校教育要跳出分数的藩篱,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国家民族的未来。
就教育质量而言,学校要树立全面的、可持续的质量观:一是关注人人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体验成功;二是关注全面发展,学校不能只关心学业成绩的提高,更要着眼于人格完整和身心健康;三是关注个性发展,教育不是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统一的模式,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四是关注终身发展,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终身有益的东西。概而言之,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身心、能力、知识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名校。
为此,学校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终身学习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更要有博大的情怀和高远的理想,要充满爱心,富有激情,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去年,曾有网络报道我国东部地区某学校的建筑雄伟壮阔,气势恢宏,装潢和古代皇宫类似,引起网友的热烈争议。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曾提出:要将霍普金斯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把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放在人上,而不是倾尽在物上,注重内涵发展,注重学科建设,注重科研成果,注重人才质量,唯此才能得“教育之大道”。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可以说是办学的至理名言。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办成一所名校。
真正的名校应当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明晰自己的价值追求,而不是迷失在“应试教育”的汹涌大潮里。教育要指向师生的生命成长,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能,让教育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真正的名校一定是开放、自由、灵动、丰富、深厚而且个性鲜明的,每一位师生都能从中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种氛围的熏染下,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点,才有竞争力;有特长,才有发展力。
真正的名校应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独具风貌,就像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无论怎么模仿都只能仿其形,而很难有其神;也像当年的西南联大,尽管校舍简陋,但依然令莘莘学子心驰神往、魂牵梦萦。
名校不是靠简单的资源堆砌就能迅即实现的,而是要靠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要靠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创造。名校要经得起岁月长河的锤打和洗涤,“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荫花满枝”,即使很多年以后,甚至在异国他乡,都能被人们骄傲地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