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儿童与城市关系的行走课程

2018-05-14王潇潇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儿童课程

王潇潇

德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人们更好更道德地生活,因此,学校和班级德育离不开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小黑鱼班的德育班本课程就连接在生活与课堂之间,带着孩子们去探索城市的文化和生活,体验生活,发现日常生活中、城市中隐藏的无穷力量。

儿童与城市的关系的现状

我们的城市是一个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移民的大熔炉,这里有很多的新城市人,他们的子女和这个城市有更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我调查发现,我们的班级有60%以上都是新城市人的子女,他们关注孩子的教育,但对于儿童和城市的关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的教育重视学科学习,周末多组织娱乐消费活动。作为城市本地人,虽然熟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但缺乏对过程和内容的系统化关注,学校德育教育对建立儿童的城市归属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儿童与城市关系行走课程的重建

把课堂重建于生活之中,把思想打开,把教室打开,把学科打开,“生活教育”的理想便在学生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我们想带着孩子们在自己的城市里旅行,將自己当做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旅行者,一起审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并开启了班级的“行走课程”8个主题学习。

我以本学期组织的“探访古寺,寻觅文化”的主题为例,阐释儿童与城市行走课程的重建。本次课程是根据杜牧的《江南春》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蕴含着以下三个课程重建的目的。

重建儿童对城市的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新城市人为主的班级,我们在行走前观看了《国家宝藏》南京博物院专辑。学生在行走前做足功课,触摸到文物背后的名族肌理,激荡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让人热血沸腾,民族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重建儿童和城市的生活链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城市行走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诵读《大报恩寺》中隐藏的三首古诗《长干行》《江南春》《游子吟》,这三首诗不仅是存活在教科书上的文字,还是我们和生活和城市文化的链接。首先,孩子们要读历史,原来,“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南京的各种寺庙,是当时统治者的迷信,一个个立体的模型,古诗的前世今生,即刻变得鲜活、可触碰。接着,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大报恩寺,纸上的知识立体生动起来,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围观的群众一直举着相机,感慨我班学生的学习方式,甚至禁不住一起诵读起来,一种民族的文化自信升腾而起,一份城市生活的自豪之情浸润心灵。

重建儿童对城市的改造决心。教育专家认为:“东方教育偏重基础技能,西方教育更注重综合能力。其实,一个出色的孩子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而学习的终极意义就是我们用我们的综合能力去解决城市生活中的问题。行走活动后,我们设计了创意的作业,用乐高来改造“大报恩寺”的功能或者设计方案改造大报恩寺。孩子们小组合作,积极参与,让人脑洞大开。语文核心素养也提出:“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次活动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更是在班本德育课程中树立儿童对城市改造的决心。

儿童与城市关系行走课程的意义

“儿童与城市关系行走”已经不知不觉间成了有滋有味的学习方式,也有着它的特别的意义。

生活教育的形象化和体验性。儿童的学习大都是通过形象化的生活、形象化的人物、形象化的语言来达到其文化传承的目的。尤其是小学的儿童德育活动,这一特点更加突出。小学生在行走课程中,通过看《国家宝藏》、背古诗、听讲解等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接触到一个个典型的人、事、物,自觉地接受着生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学习是一种更深刻的体验,这样的教育感人至深,鲜活生动,较之空洞的说教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生活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德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教育功能。首先,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不同渠道,对社会生活、诗词文化等也有了更加广泛的接触。与单纯的课堂学习相比,德育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加注重文化和生活的多样性和广博性。其次,德育实践活动大都是校园活动为主,而这类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多角度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比传统的德育课程更有亲和力。再次,德育综合性学习大都是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自愿参与的,是其精神生活极其需要的。因此,在德育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但能够增强生活对学生的感染作用,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珍惜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情感教育的丰富性和潜在性。小学生的德育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首先,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师生丰富情感交流的过程。行走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谦让、礼仪教育,这种潜在性的学习比学校的德育更立体,整个过程中爱是绵绵不绝的养料,洋溢着浓浓的爱心。其次,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激发潜在情感的教育过程。我们的“感恩与行走”的诵读活动就另辟蹊径,大报恩寺中有“感恩墙”,学生观看了父母一生对孩子的付出的动画故事,齐诵《游子吟》,通过反反复复、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涵养着学生的情趣,积淀着学生的情怀,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感情,使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洋溢着人们崇尚的浩然正气,充满着万民称道的人间真情。

“儿童与城市关系的行走课程”,为教室打开了一扇窗,城市就是“校园”,而生活就是“课程”,班本德育课程就是努力让每个新城市的孩子走出去,在一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去探讨生活、交流生活,让每一个新城市的孩子扎根生长、蓬勃向上。

(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儿童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自行车的发明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