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使用信任研究文献综述
2018-05-14刘笑旭杜潇
刘笑旭 杜潇
[摘 要]共享单车是“互联网+出行”生活的新方式,该行业优势显著且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问题。本文从信任角度对共享单车的使用进行研究,对国内国外现有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综述。
[关键词]共享单车;信任;共享经济
[中图分类号]F570.5 [文献标识码]A
不断完善的互联网技术更新了人们的信息交往和出行方式。截止到2017年12月底,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网民使用率达到28.1%,其业务已覆盖国内各主要城市。在共享行业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任,作为传统信任在虚拟网络社会的拓延,在使用中共享单车存在的信任矛盾层出不穷。研究共享单车存在的信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外研究综述
在西方古典社会学中,社会学家认为信任并不是一个仅仅涉及个体层面的问题,它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维度,信任是社会制度与文化规范的产物,是一种建立在法律制度与伦理规范上的社会现象。齐美尔(1900)是最早对信任 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在《货币哲学》一书中,将金钱理解为一种实现交换的许诺,拥有金钱会给人们带来最集中和直接安全感,更能让人们对于社会更加信任。
1.1 关于信任分类的研究
韦伯(1915)在《儒教与道教》中指出,中国人的信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因此中国人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并且是一种难以普遍化的特殊信任。卢曼(1979)在《信任与权利》一书中提出:“信任是简化复杂性的机制之一。”他采用“二分建构”的方法,将信任划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巴伯(1989)在《信任的逻辑与局限》中,从行动者在社会互动中彼此寄予的预期入手研究信任。他将信任定义为一种期望,即“对于自然和道德秩序的坚持和履行的期望”。吉登斯(2000)从现代性角度研究信任,探讨现代性制度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传统社会中的人格信任与现代社会的系统信任的概念,吉登斯所谓的系统是由象征标志与专家系统组成的抽象系统。
1.2 关于信任功能的研究
詹姆斯·科尔曼(1990)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将信任视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并把人际信任关系纳入社会系统行动的分析中,而关系是平等交换的重要条件。货币物化了经济交换中的信任关系,因此众多个体之间的相互信用关系演变成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刘易斯(1968)更多地关注人际信任,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并且是由人际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聯决定的人际态度。他将信任定义为一种集体内部的品质,因此信任被视为集体所特有,只与人们之间的交互有关。
1.3 共享经济中信任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共享经济更加注重实证研究,以及参与者的心理信任的研究。Heinrichs H(2013)指出,在交易中对产品和价格的认同是双方交易的最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双方的诚信与否,这也是逐步的交易过程中积累信任的结果。因此将信任视为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需要实际市场需求的。Botsman(2015)指出“人际之间的信任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而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共享经济平台起到了中介作用,消除用户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也为双方建立信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Sheldon M(2015)提出动态定价机制,以及共享单车的投放位置等,这些研究和技术上的探索也对于共享经济以及下一步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启发和推动。
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信任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对信任的发生机制以及具体内涵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初,费孝通(1998)在研究人际信任关系时指出,人与人之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个体以己为中心建立与他人联系的社会关系”。因此,信任的模式取决于社会结构的特点。
2.1 对信任的本土化研究
郑也夫(2001)认为信任是一种相信某人的行为或周围的秩序使其符合自己愿望的态度。它具有不对称性、不确定性、主观的倾向性。同时,郑也夫认为信任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主要工具。彭泗清(1999)主要探讨了中国人的信任行为和方式,还进一步提出信任的建立机制,指出关系运作是信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方式。汪和建(1999)认为个别主义信任是由“熟识”产生,两个人的熟识状态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
2.2 共享经济中信任的研究
共享经济随着技术发展迅速崛起,交易双方通过声誉和担保交易等方式来消除对于感知风险的担忧,更好熟悉构建交易关系。信任被视为是共享经济的核心问题。朱文征(2015)认为共享的本质是陌生人的网上交易,提出个人因素、产品商家因素、结构性保障共同决定共享信任。苗益芳(2015)认为,通过提供个人信息的方式,可以增强共享经济的信任度。李雪萌(2016)提出对于信任的研究需要从信任的来源:可知性、可控性以及可预测性,来构建共享平台相关的规范和法规。
2.3 网络信任的研究
网络信任研究日益成为信任研究的重要领域并得到广泛关注。从社会学社会交往的角度,网络信任即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只是场域由现实生活世界转化为虚拟的社会空间,其本质也是对虚拟网络社会规则及一系列活动的信任。葛宜林(2005)认为网络信任是用户在虚拟空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对其网络平台的信任,这种信任与现实中消费者对提供销售服务的企业信任类似。金兼斌(2010)认为网络信任和社会资本一样,网络信任是网络社会中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社会的福社、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昌明、网络资本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远远超出单纯的经济考量。
[参考文献]
[1] In Bike-Shar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M].System Design& Management.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2] 邓大鸣,李子建.共享单车押金的性质及其监管问题探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