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进研究

2018-05-14徐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改进路径

徐杨

[摘 要]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制约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因此,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进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金融生態涵盖了系统理论、生态学、金融学等一系列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金融生态的概念是由周小川先生最先提出,金融生态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为金融运行提供一些基础的条件。金融生态环境受法律法规、政策约束、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文化、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涉及了公众风险意识、市场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相关内容。基于金融生态环境概念,所谓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指把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应用于农村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一个重要分支,体现了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信贷关系,为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外部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核心内容是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外部经营条件。

1 中国农村是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且,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例如,信贷市场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农村信贷资本的流动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本文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行政力量干预不当,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秩序被破坏。从整体上来看,农村信用社承担着金融支持的义务,管理体制方面体现出准行政性质。基于此,乡镇干部和一些基层政府就难免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造成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游走的特点。换言之,农村金融已经形成了一条潜规则,介于商业金融和官办金融之间,并且所有的风险由国家承担。由此可见,基层政府和乡镇干部的干预是十分理性的。一方面,基层政府出于寻租或政绩的目标需求,以扩展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范围,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对象等方式干预。事实上,这种理性干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几乎背离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于民的初心,农村金融机构已经沦为政府的专属信贷机构。与此同时,基层政府的理性干预也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出现了道德风险,忽视了涉农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还款能力、风险类型、还款意愿等,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此外,基层政府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员相勾结,徇私舞弊,违反相关规定,确立不正当的信贷关系,导致现在的审核和监督相关机制完全流于形式,金融市场的秩序被破坏。金融资产大量流失,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呆账、挂账、坏账的经营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末,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挂账总额达810亿元,2011年全年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不良率远远高于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不良率为12.13%。

其次,农业的弱质性增加了系统性的风险。当前,农户普遍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影响,最主要是由农业弱质性导致的。我国农业生产和再生产呈现出弱质性特点,例如,农产品公告弹性较大,生产单位分散,收益低,需求弹性小。市场的需求远远超出了农作物的供给,由于农作物的生产周期较长,出现了丰产不丰收问题,农户收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发达国家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目的在于对本国农业的保护。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大量的农产品以低价格流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对中国商品市场造成冲击,降低了农户的收益。由此可见,农民收益主要受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双重影响,农民的市场风险加大。另外,农产品市场风险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灾害频发,而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较为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自然因素给农业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总之,风险的共同作用诱发了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并且,据相关资料表明,自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以来,农村金融系统风险的概率逐年递增。

最后,金融机制的失衡,抑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农村正式金融比非正式更受到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系统体制机制的不协调以及农村金融环境的特征未能被充分重视,农村金融市场失灵。众所周知,基层政府长期以来霸占着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了垄断经营的局面,以至于农村信贷配给和金融市场惜贷现象的发生,这种农村金融自动化供给的因素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出现非农化,而农村金融非农化的趋势背离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于广大农户需求的初衷。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强制性限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供给,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市场配置作用完全失灵,以至于农村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性,金融产品研发力度不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限制。

总之,农村金融发展与城市金融发展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并且,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相脱节,贫困户依然难逃信贷排斥的宿命,农村金融市场将长期处于二元结构阶段。

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进对策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呈现出内容繁杂、主题多样、目标多元等速度方面的特点。同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涵盖金融活动的方方面面。并且,农村信用社的环境改进并非一蹴而就的,短期时间内并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还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推进。相关专家学者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相关利益主体例如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之间的博弈。因此,本文尝试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利益相关者入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对策展开分析与讨论。

首先,采用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手段。尽管农村的社会经济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区,但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能一味地由政府调控,农村信贷资源需要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政策引导相结合。依据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来循序渐进地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进中的重要作用,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来决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运行和退出。同时,政府发挥政策激励和一定的干预作用,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村的金融资本。具体来讲,农村政府所采用的干预手段包括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免税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专项费用补贴等。可以说,这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这是引导资本向农村流动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呈现出问题复杂性、矛盾多发性的特点,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的磨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打破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以思想成熟的发展理论为依据,加快推动技术创新,调整新政策,以实现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

其次,坚持增量发展和存量改革同步推进。农村金融存量改革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展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以合作性金融机构和传统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主体结构。以迅速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满足农民阶层分化的需求。可以说,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从整体上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结构的改革主要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下农村金融系统结构的调整。如今,农村金融存量改革擁有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明确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并且,农村金融增量发展的效果十分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自从2006年起,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崛起,但是,依然存在着风险管控能力、从业人员数量、组织规模、网点覆盖面等诸多方面的短板。在这种背景下,探索民间资本的有效实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总之,中国农村金融存量改革和增量发展是一个协同创新、同步推进的过程。

再次,坚持执法、金融立法并重的监管机制。中国金融市场从整体上来看进程十分缓慢,中国金融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解释模糊以及金融生态环境有待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已经从法律先进金融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借鉴。因此,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制定一套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相符合的以及满足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第一,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建立金融的农村金融机构准入、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农村金融行为朝向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确保农村金融发展的稳定性、合法性、连续性。第二,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全方位加强监管,让非法金融活动彻底淡出人们的生活,减低人为金融风险的比重,营造一个纯净的金融法治大环境。

最后,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农户贷款难、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难的双重局面,还需要积极商讨解决的对策。目前来看,创新信贷担保模式,进一步挖掘信贷资源,并推出保证、抵压和质押等担保方式,能够实现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具体来讲,第一,进一步完善存单、应收账款、专利权、仓单、商标专用权等,探索农村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第二,加快发展担保公司、担保基金等保证形式,进一步挖掘新兴的信用共同体担保实现形式,从深度层面和广度层面进行拓展。

总之,采用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手段,坚持增量发展和存量改革同步推进和坚持执法、金融立法并重的监管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进的具体对策。在今后的分析与研究中,还希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更多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行政力量干预不当,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秩序被破坏,农业的弱质性增加了系统性的风险以及金融机制的失衡,抑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足够的重视。在今后,还需要从采用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调控手段,坚持增量发展和存量改革同步推进,坚持执法、金融立法并重的监管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益平,王敏,傅秋子,等.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J].国际经济评论,2018(03).

[2] 何婧,郭沛,周雨晴.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第十一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 农业经济问题,2018(01).

[3] 张琦,费晓丹,曾之明,等.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主要障碍是供给约束吗?[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04).

[4] 努尔江·对山.少数民族贫困牧区金融扶贫现状及对策——以新疆尼勒克县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09).

[5] 刘梦迪,陈华.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结构失衡的成因及其纠偏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01).

[6] 祝国平,程呈,刘军君.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5).

猜你喜欢

改进路径
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改进路径
现代医学研究生科研临床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路径探索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诊断与改进路径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探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改进路径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路径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路径分析
新时期下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索
改进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路径探微
中国与东盟小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