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锡剧进校园的校本实践与思考

2018-05-14鞠汉伟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进校园戏曲家长

鞠汉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锡剧是滋养江浙沪人民的优秀文化土壤,曾被评为华东地区六大地方戏曲之一,让这么优秀的经典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传承并发扬光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已经到了濒临抢救的地步。锡剧也是如此,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一代的戏迷急剧减少。在这种局面下让锡剧走进校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真是不少。2013年,我校将锡剧引入校园,五年多来稳步前行。2017年,江苏省戏曲进校园现场会的代表们莅临我校参观,我校的做法引起代表们的热议。

合力保障,拥抱锡剧走进校园

锡剧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资金、师资的保障,也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而体制与机制的保障重点在学校。学校部门较多,必须合力保障才能让锡剧进校园顺利推进。

我校主要职能部门联动,出现了生动的局面。课程保障氛围浓。教务处把锡剧纳入校本课程建设中,每学期利用两节音乐课来普及锡剧,这样,了解锡剧的人多了,听得懂锡剧的人多了,喜欢锡剧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把锡剧纳入课程使小锡班的发展有了肥沃的土壤。小锡班就是我校几十个学生俱乐部中的一个响亮的品牌。教务处还要求音乐教研组定期开展锡剧教学研究,通过名师展示上锡剧课、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上锡剧课等,深入推进锡剧进课堂。教务处还在均衡分班的基础上将各年级的小锡班学员相对集中到一个班级进行管理。评比保障劲头足。德育处也不甘示弱,他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锡班的政策。比如,组织班级锡剧比赛,将小学员学习锡剧情况计入学生成长手册。在每学期期末评比中,增加“和美特长生”的奖项。后勤保障条件好。总务处为小锡班提供良好的设施和场所,两个舞蹈房都安装了空调,配置了电脑和功放设备,学校场馆、设备只要锡剧班需要都可以使用,需要的教具、道具、服装等只要合理一应满足。

顶层规划,彰显锡剧育人功能

纳入规划。学校将锡剧传承与办好小锡班写入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把办好小锡班作为学校强化特色建设、彰显特色成果的重要抓手之一。

校园活动文化,用锡剧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通过开班推进、比赛推进、展演推进等,推动锡剧氛围的形成。学校创造一切能让学生上舞台的机会,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学生们经常参加汇报展示、学校艺术节展示、送戏下乡等活动,孩子们的身影活跃在班级里、校园里、敬老院、擂台上、大舞台上、电视荧屏上。我校每年举办“唱响利小”合唱节,全年级的家长都参加,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要上台表演,共唱两首,其中锡剧歌曲为必选。每个学生在我校六年,就有六次登上大型舞台演出的机会,这种经历对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环境文化,用锡剧诠释艺术美。我们要做学生喜欢的、看得懂能理解的文化。锡剧是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很多学生了解锡剧,会唱锡剧,以此入手让环境文化更有亲和力。锡剧主题绘画、手抄报、面塑人物,给人较强的艺术冲击力。锡剧主题书法,除了给人艺术的享受,也激励师生做事持之以恒,做不怕苦、肯吃苦、能吃苦的现代小公民。梨园小舞台等场所,成了师生展示锡剧的固定场所。每隔一段时间,教工锡剧社团就在梨园小舞台表演,这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

精选师资,提升锡剧教学水平

办好小锡班,选好教师是关键。

精选学科教师,解决小锡班学员后顾之忧。小锡班学员的学科教师很重要,要让他们变成学戏的促进者而不是促退者。他们要有过硬的学科素养,要有正确的学生发展观与成才观,要理解支持学生学戏这件事,要耐心和爱心,对小学员因演出比赛落下的课要及时补上。

精选小锡班主任,统筹学员发展有保障。如我校小锡剧班班主任周老师对小锡班的每个孩子都了如指掌,学生一有情况马上找他们谈心;经常与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老师沟通好,保证孩子学戏、学文化两不误;她建立了小锡班家长QQ群,及时向家长发布小锡班动态;每次活动后,她都要把孩子们的精彩演出照片发到群里,有的还要制成光碟发给学生;每一届新生开学了,她都要像伯乐一样,准确看中苗子,推荐到小锡班来。

选苗育苗,放大锡剧办班成效

办好大拇指小锡剧班,能够以点带面,带动一大批学生乃至家长学唱锡剧,是锡剧进校园的重要举措之一。选苗育苗是办好小锡剧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保证。

早选苗。我校在招收新生前就开始选苗。在具体选拔时,我校音乐教师把好第一关,在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我们一听音色、二看长相、三询问兴趣。我们尊重学生,没兴趣的不勉强,家长不支持的不勉强。对学生自身条件稍欠缺但家长特别支持的,我们也放宽条件。这种早选新苗、创建学员梯队的模式,使我校的小锡剧班管理又上了一个台阶。

选好苗。选到声音和身材俱佳的苗子,辅导培训必然事半功倍。怎样才能选到好苗子呢?我校也想了一些办法:我们的老师走到幼儿园,凭着伯乐相马的经验,初步锁定好苗子。刘洋晨晨就是杰出的代表。小晨晨学唱锡剧已有四年多了,她多次获得了江阴市小芙蓉花奖和无锡市小小红梅奖金奖,还曾获得江浙沪锡剧票友大奖赛暨锡剧新苗杯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中国梅花奖江苏赛区金花奖,还曾经两次受邀到中央电视台去演出。

育好苗。找到好苗子,只是成功了一半。如果不能持续地培育好苗子,好苗子慢慢地也会变得平庸。育好苗要抓好严格练功管理、协调各科发展、促进成功展示这几个关键环节。

家长参与,推动锡剧传承振兴

汇报——把家长请进来。家长的支持是办好小锡剧班必不可少的一大力量,学校自始至终都把锡剧班的教学管理置于家长的全程监督下,消除了家长对于锡剧训练是否影响文化课的疑虑。例如,召开家长会解释教学安排,平时欢迎家长随时到校观察,中期汇报邀请家长参加,参加比赛邀请家长观摩,学期结束恳请家长提出宝贵建议等。

比赛——让家长跟着去。我们建了小锡班家长群,家长们在一个群里聊孩子学习,聊学唱锡剧,聊孩子演出,支持的力度更强了。每次演出,家长们早早地在群里出谋划策,有序分工,有的来帮着搬道具,有的来帮着梳头发,有的负责给孩子们准备点心……从此,每次演出的背后,不再是学校领导和锡剧班老师们在忙,也不再是几个唱锡剧的孩子在忙,而是一个个班级的任课老师,是一个个出色的家庭成员,是一位位优秀的爸爸妈妈在默默地支持着……有了这样强大的后援团,我们的每一次演出,每一次彩排,孩子们都能全力以赴、大显身手。

录播——让家庭嗨起来。“我家的孩子上电视了!”小锡班学员家长最开心的大概就是这句话了。一个孩子的成功带给一个家庭多大的快乐啊!

这不,刘洋晨晨上央视了,全家真嗨起来了。原先就晨晨奶奶喜欢锡剧,也只能算是爱好者而已。这几年,通过和晨晨一起学戏,进步还真不小。晨晨的爸爸是个锡剧盲,这几年也喜欢上了锡剧。他们全家定期举行家庭锡剧聚会,全家成员轮流上场,当然刘洋晨晨表演的更多一些。了解锡剧、享受锡剧的家庭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小锡班这颗种子的神奇力量。

一位记者参观了我校校园后写道:“走进利港实验小学,有走到锡剧专场演出后台的错觉。”这就是我们传承振兴锡剧所追求的状态。

我校也得益于这项工作,近几年来,通过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丰富了我校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特色,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五年多来,承办全市锡剧进校园的现场推进会,多次在全市交流经验做法,三名学生三次登上央视舞台,2017年还有幸成为全省戏曲进校园现场会的现场參观学校。没有戏曲进校园这个项目在我校的落地,我校近几年的发展不可能如此生动和鲜活。

思考建议:价值定位与儿童本位兼顾

进一步加强戏曲进校园与立德树人的研究。立德树人是戏曲进校园的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戏曲进校园的育人方式。深入挖掘戏曲的审美价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必须牢牢把握的主旨。

进一步深化戏曲教育活动研究。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戏曲教育形式,是文件对戏曲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戏曲的生命除了传承,更要创新。如何让戏曲既保留传统精髓,又拥有更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形式,就需要戏曲专业教师和学校艺术老师在表演、音乐、舞美等各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让学生多体验,多参与。在教学内容上,多选择、开发革命传统教育题材或贴近学生实际的或学生能够理解的作品。儿童视角是戏曲进校园时必须坚守的定位。让学生学唱、爱唱、会唱、唱响戏曲,我觉得前提是戏曲要“好看和好玩”。

价值定位与儿童本位兼顾,戏曲进校园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会越走越精彩。

(江苏省江阴市利港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进校园戏曲家长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家长错了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