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5-14李杰中
[摘要]从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分析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福建科技服务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欠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主体、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科技服务要素聚集,加大科技投入、统筹区域发展是促进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福建;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及经验知识,向社会各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在创新系统中角色多元化,既可是创新推动者,也是创新载体,还可成为创新来源,并且与制造业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其创新发展和获得市场竞争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加速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推进经济与科技深度融合,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福建省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因此,加快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全球和我国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为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大的情境,尤其是“一带一路”核心区与福建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支持福建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释放,既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福建省奋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势头向好。
1.1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1.1.1 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明确了科技服务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并将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列为重点发展任务,为科技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福建《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闽政〔2015〕8 号)发布,从大力培育研发设计服务新业态、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水平与科技服务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确立了工作内容和责任单位,为科技服务业落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福建省“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福建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等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政策措施的出台,科技服务业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政策或制度保障。
1.1.2 经济环境。近年来福建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据统计,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增加值达12242.28亿元,第三产业占比逐级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贡献率为52.8%。随着经济快速增长,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R&D经费投入增长相当于GDP增速的近2倍,增长1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有所增加,由2015年1.51%增长到2016年的 1.59%。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673956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802823,福建省经济的强劲发展和良好预期,科技服务相关经费的投入的增加,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
1.1.3 社会坏境。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改善,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治理机制和平台的建设。诸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着力解决“办事难、办证难”等问题;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建设;省、市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矿业权交易、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四类交易平台的整合;联通国家、覆盖省级和设区市纵横联通的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民生支出逐年增加,2016年民生相关支出约31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等;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加快推进,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空间格局。
1.1.4 生态环境。福建生态优势较为明显,“清新福建”广为传播,福建省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拥有一批国家生态市县、国家森林城市。大部分区域空气优良,2016年区域内城市空气优良天數比例为98.4%,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88.9%,在全国表现优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福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创设了适合产业群落发展的自然生态体系,有助于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的汇集。
1.2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服务显著增强
福建科技服务产业规模的扩大表现在科技活动人员、研发平台与科技服务平台、技术市场情况等多个方面。人力资源是科技服务最为关键的能力要素,截止2016年科技活动人员数达到272770人,较上一年增长迅速,如图1所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
从科技活动人员的分布来看,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的科技人数最多,有125352人,如图2所示,这显示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科技服务市场发展的骨干力量。
发明专利是科技服务市场发展的重要。近年来,福建专利申请受理数和授权数增长显著,2016年专利申请受理130376项,授权数67142项,均创下新高,如图3所示。相比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企业拥有最多的专利申请授权数;
技术市场基本情况既反映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也能显示科技服务的质量和趋势。从近5年数据看,福建技术市场成交额起伏,2015年至2016年增长快速,由2015年的538645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057125万元,如图4所示。
从技术市场服务业内容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均有涵盖,技术开发合同金额达到731769万元,占比最大。技术咨询仅有4075万元,占比最小,如图5所示。说明原发创新驱动了技术市场发展,未来在增强技术研发的同时,也需大力推进科技服务的多样化与延伸产业链。
研发平台与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福建省拥有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与国家海岛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各级各类研发平台或机构建设水平提高。截至2016年,全省共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9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96(其中国家级9家,省部共建4家),如表1所示。此外,截止2015年,福建新建省级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1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4个和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22个,28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得到组建,2011 协同创新中心3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45个。福建省拥有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福建省知识产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运行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对科技与创新发展的效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服务主体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截止2016年,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互联网孵化器37 家,省级众创空间113 家,如表1所示,科技服务基层更加扎实。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比如第十四届“6·18”对接5852项合同项目,总投资额达1433亿元。创新服务能力的增强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福建创新驱动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1.3 创新要素持续聚集,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创新要素的聚集有利于科技服务业专业化与规模化发展。福建省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政策措施加速了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聚集。截止2016年,全省共有253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其中新认定906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数681家,培育655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如表2所示。全省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超过100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分别达524个、445个、222个,创新要素的持续聚集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动力。
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福建省7个高新区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并且福建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福州、厦门),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福州等),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厦门、三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空间格局和体制机制逐步优化,科技水平与服务绩效再上新台阶。
2 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发展不均衡
福建科技服务业整体水平不断进步,但各地区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存在显著差异,科技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一是投入与支撑要素分化明显。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的地区投入与支撑要素有优势,从R&D经费投入看,福州和厦门数额较大,均超过100亿元,而南平、三明和宁德地区投入均未超过20亿元,R&D经费投入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重要驱动力,投入的高低表征了发展的日益分化;R&D人员是科技服务行业发展的生力军,福州、厦门和泉州人员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科技银行贷款助力于科技研发、扩散、转化和应用,尤其是对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精准帮扶,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从可获得的数据看,龙岩、三明等地贷款总数达数亿元,而宁德此项数据为零,如表3所示。
二是行业主体分布不均。科学研究、科技咨询、技术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相关组织在少数几个地区高度聚集,福州、厦门和泉州等地拥有较多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服务平台。无论是创新型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既可是科技服务业服务的目标客户,也可是科技服务的提供者。这些类型企业是科技服务业最为活跃度主体之一,一个地区创新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多寡成为行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示器。从2016年相关科技统计信息看,泉州拥有创新型企业最多,达到228家,厦门高新技术企业1225家,几乎是其他地区的总和,如表4所示,区域发展不平衡明显。
三是科技产出与科技服务绩效差距较大。据2016年数据可知,福州和厦门在发明专利拥有总量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三明、南平等地发明专利及其人均拥有量相对较少,科技产出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这既是科技与产业基础差距的结果,也是科技服务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厦门、泉州由于经济与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技术咨询、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市场表现异常抢眼,2016年两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均超过45亿元,而南平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与技术合同數两项指标均为0,如表5所示,各地科技服务绩效高低可见一斑。
2.2 专业人才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科技服务专业人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于信息、知识和技术的高水平服务依赖于高素质的专业化人员。从近三年福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情况可窥见大致情况,2016年人员数较之前人才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2015年科技活动人员数较上一年略有回落,如图1所示,且福建省科技人员总数与邻近省份浙江和广东比差距较大,专业人才的欠缺制约了福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2.3 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
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从投入力度看,发达省份的R&D经费投入普遍较高,2016年广东和江苏达到2000多亿元,是福建的4倍之多。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广东、浙江等地均超过2,福建1.59,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1,这显示如果未来福建不增加投入和持续发力,差距极有可能越拉越大;技术市场成交额是科技服务市场流量和总量的重要指示器,可表征该地区科技服务业的活跃程度,从2016年数据看,江苏和广东等地超过600亿元,福建43.2204亿元,浙江是福建的近5倍,如表6所示。当然,福建科技服务与发达省市相比,落后是全方面的,科技设施、科技人才、科技市场与体制机制等关键因素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服务业既有基础有很大关系。
3 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3.1 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主体,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
研发设计组织、科技咨询企业和科技鉴证机构等主体是科技服务业的微观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产业发展质量的好坏与水平高低。因此,应大力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主体,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以至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价值链。一是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将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充分纳入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涵盖云研发设计、网络众筹、虚拟制造与数字消费等方面的新型科技服务业主体,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二是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平台,壮大面向研发设计、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与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科技服务主体,强化关联,厚植科技服务发展土壤,挖掘发展潜能,引导科技服务业企业走规模化和专业化道路,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企业;尤其是科技服务平台能为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持续提供创新资源,与当地特色产业的良性互动,可促进官产学研一体化,提升科技服务业价值共创水平。比如新能源与电机电器产业属于宁德的优势或特色产业,如有全面和高质量的科技服务组织或平台与之联动,有利于产业生态的构建,有利于产业耦合发展,有利于科技服务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3.2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科技服务要素聚集
适合的外部环境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利用中央大力支持福建发展的机遇期,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科技服务要素聚集。一是建立与科技服务业运行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公平、高效与开放的科技服务市场是服务主体良性竞争的必然要求,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有助于产业本身的优化升级,监管机制的完善成为重要一环。并且科技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搭便车”行为有损于相关方的合法权利,阻碍产业发展,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重;二是进一步出台扶持和鼓励政策。既可以支持研发或技术中心等采购装备,予以一定比例资助,鼓励其面向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服务业绩佳的给予额外奖励。也可以为科技服务组织制定专门的税收和贷款等优惠办法,对属于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急需的组织机构减免税负和房租等。还可以为高层次科技服务专门人才的落户、住房和子女就学等提供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环境的优化,势必会加速人才、资本和专门化组织等科技要素的聚集,进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3.3 加大科技投入,统筹区域发展
科技投入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强化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區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则能增加对科技服务的有效需求,进而催生行业发展活力。科技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新技术与专利的造就、科技服务人才的引进等,都需要资金支持。为此,一是逐步加大诸如R&D经费等基础性投入,不断夯实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根基。政府财政投入或科技拨款作为压舱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投入力度,建立起匹配的财税支持体系;二是拓展科技投入渠道来源,建立多层次、全方面的投入体系。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流入科技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是不够的,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行业发展进程中来,出台优惠政策予以精准扶持;三是加强科技金融创新,建构从研发、中试到生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培育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产品,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福建科技服务业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既要立足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服务行业基础,也要关照科技服务产业链的合理布局和分工。破除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枷锁、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速技术与知识区域间的合理有序流动,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应用之义。一方面推进福州、厦门等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力争建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科技服务知名品牌,充分发挥科技服务聚集效应,进一步释放溢出效应,做好排头兵和领头羊,为全省科技服务业再上新台阶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后进地区要积极参与到科技服务产业协作中来,找准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涵盖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信息咨询与知识产权等全过程的科技服务工作不可能由单个企业或某个区域全部完成,因为既不经济,也没必要。欠发达地区应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通过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努力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乃至造就全省各地区各有特色、相互协同的科技服务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朱文涛,顾乃华.科技服务业集聚是否促进了地区创新—本地效应与省际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84-85.
[2] Drucker P F,Watzman R.The Drucker lectures:Essential lessons on management,society,and economy[M].New York:McGraw-Hill,2010:26-29.
[3] Dllek C K,Carlsson B.Manufacturing in decline?A matter of definition[J].Economics of Innovation&New Technology,1999,8(3):175-196.
[4] 张振刚,等.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46-47.
[5] 刘丽文.服务运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18.
[6] 王丽平,等.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与协作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 (6):71-72.
[7] 谢泗薪,侯蒙.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模式与立体攻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7(2):173-175.
[8] 李杰中.基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6(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