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及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2018-05-14申浩
申浩
[摘 要]东港区作为日照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既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优势,又受到城市规划、节能环保等限制,发展少占地、低消耗、高产出的科技产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必然选择。努力突破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完全能够成为东港区乃至日照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东港区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1 东港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东港区是日照市政府的驻地区,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委、省政府“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南翼”的重点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新兴的港口生态城市,具有区位、港口、生态、资源四大发展优势。围绕发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载体优势,东港区规划建设了总投资8.6亿元、占地598亩的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作为全区乃至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和孵化区。
近年来,东港区按照省、市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在省中小企业局、市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电子信息企业集群式发展,使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该区主导产业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区电子信息类企业已达到3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从业人数4.5万人,集群内企业以生产通讯终端、集成电路、电子光源、计算机配件、高中低压互感器及软件开发为主。目前全区电子信息企业在全国建立了50多个销售点,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群内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厂办科研机构26家,多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2016年度,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税10.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2 东港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
2.1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增长点单一,产业结构简单。东港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够大,相当数量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加宽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二是人力资源结构尚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用工问题突出,要素支撑不足。目前,园区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相对不足。第三是产业发展规模不够大,产业价值链较低端。东港区电子信息产业虽初具规模,但产业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产业需进一步延伸。
2.2 面临的机遇
第一是信息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创新正加速向多技术融合互动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创新周期大幅缩短。
第二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电子信息产业价值制高点,在大力构建信息经济新优势的同时,积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再工业化进程,争取未来全球高端产业发展主导权。一些信息产业新兴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资本及技术转移,导致一些跨国资本选择将其中低端制造业向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分流”。
第三是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产业化,是实现 “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具备了整体跟进,重点突破的能力。东港区电子信息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发展信息产业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地结合,政策扶持,举力推动,使之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3 东港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东港区应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为抓手,推进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按照鲁南临港产业带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突出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实施品牌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东港区都市型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3.1 运用好政策扶持,加强人力、物流要素支撑
把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关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发展合力。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上抓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带动,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定位,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产业集群科学发展与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执行中央及省市级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条例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东港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和《电子信息产业园三年滚动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建立扶持电子信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信用档案,制定对电子信息企业信用担保的激励和风险补偿办法。建立网络服务载体,培养专业的人才。在有专业服务业办公室保障的前提下,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学院项目应及时全面启动,包括远程教育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和综合办公平台在内的全方位支撑体系也应尽快启动建设。
3.2 加快产业园区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成龙头”的开发步骤,“统一规划布局、集约开发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的开发模式,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强化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建设一个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办公室,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和物业服务,为电子信息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打下坚定的基础。服务管理办公室加强创业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层次,扩展服务内容,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一整套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为孵化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3 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中小企业集聚。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行梯次转移。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横向就是促进配套发展,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配套能力;纵向就是按产业结构的上、中、下游产品扩展,特别重视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
3.4 促进技术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第一是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产学研联合。企业加大与高等院校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与人才优势,对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与管理提升。第二是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集中财力、精力,建设一个面向产业集群、面向核心技术、面向质量控制的开放实验室,能够同时满足多个企业的使用,并保证各个企业的产品的机密性和各个企业开发环境的独立性。第三是借助本地大学科技园的优势资源助力企业发展。日照市大学科技园目前已有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济医、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研发机构或分院已落户于此。此外,北大产学研居基地、清华科技园日照研发基地、南京农业大学高科技示范园也在大学城内建设了基地,东港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可充分借助大学科技园的科技资源,加强园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共同促进一个企业与研究机构互利友好的研发环境,加快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 阮建青,石琦,等.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规律与地方政府政策[J].管理世界,2014(12).
[2] 聂鲲.产业集群、产业共享、人力资本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 王云珠.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7(01).
[4] 张新芝,孔凡斌,等.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路径——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7(05).
[5] 張治栋,孟东涛.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