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一带一路的经济金融效应

2018-05-14徐梦洁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新常态一带一路

徐梦洁

[摘 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大格局的转变与升级,我国与国际上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而这些进出口贸易促进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高速发展,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加速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我国利用与有关国家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策略。本篇文章将站在当代学生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金融经济新形式,全面探讨该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采用有效策略完成一带一路战略目标。

[关键词]经济贸易;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目标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1 简述“一带一路”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多样,国际上的金融贸易文化正在发生结构革新进而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从前的固守自封已不再适应当今高速进步的经济新时代,增强联合提高经济往来交流才是立足于当今金融市场之关键,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策略,该战略手段意在利用多国合作互助的方法增强各自经济实力,促进金融贸易交流,提高国家GDP。

以笔者自身对该政策的了解,所謂“一带一路”战略方向,就是在多国之间建立经济往来交易链条,利用多国合作的优势达到互赢的目的。大部分国家均以本国的基础经济建设为发展核心,但是受到本国经济水平的制约,没有过多资金完成基础建设的目标,例如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资金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够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而银行可以为建筑企业提供充足资金帮助其实现工程建设,这种行为不但有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还可为银行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双方共赢共同实现经济飞跃。

另外,还可将这种互助方式应用到国家间的经济往来,部分经济基础较差的国家为了完成基础建设,可以向其他国家借钱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因为资金的充足使得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为国家创造收益,促进了国家的经济进步,被借钱的国家也合理运用资金的投入缓解了本国发展过剩的局面,通过资助其他国家获得更高的实体经济收益,双方再次达到互赢。

如果从更加具体深入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政策,那么该策略就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即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内核,秉承着共同经营、资源共享和工程共建的原则完成金融体系的扩充,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提高我国与参与该政策国家的经济水平,推动各合作方往来贸易的多元性与丰富性,通过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显著效果完成“一带一路”经济互助。

2 “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金融效果

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中提出“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手段,并且随着最近几年的逐渐深入应用,该策略已经发挥出其最大功效并且持续促进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步。该政策不再停滞于理论,而是通过具体实践进行科学有效的金融合作,将该战略手段应用到我国沿线的各个国家之中,改变着这些国家金融、文化现状,让参与到该政策中的国家享受金融互通带来的利益,在本国经济、文化及贸易交流等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革,完成创新转型。中国在帮助沿线国家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优化了本国的经济体系,丰富了金融贸易交流平台。

2.1 提高我国区域性经济的换挡速度

自从“一带一路”政策在我国提出并具体实施以来,各项金融体系通过一段时期的系统转型融入该项政策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来说就是该政策的执行是与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分不开的。其一,“一带一路”政策是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二,我国的区域性经济也在该政策中完成经济结构的转换,具体表现为:

2.1.1 应用“一带一路”战略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区域性经济差异较大的情况。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地理面积辽阔,部分偏远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及进步速度同发达区域的总水平存在较大距离,而缩短此距离又存在极大的难度,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和实践,我国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经济结构的转变,其金融合作内容增多,与其他地区完成密切的贸易交流,这种互助活动极大地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收益,我国的区域性经济差异得到了有效解决。

2.1.2 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增强了区域性贸易互通,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为了实现自身经济进步的目的增强了双方的协作交流,以此共同获利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

2.1.3 “一带一路”让我国经济结构得到升级与稳定。因为东部区域主要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总方向,并且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种产业传递方式让各地区发挥所长,从整体上完成了各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最大限度地响应经济一体化的号召。

2.2 将发展过剩产业进行转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国内各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久而久之产业过剩问题出现,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向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降低了相应资源配置及产品优化的机会。另外,以国际宏观角度分析此问题,可以探究出解决该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产业的有效转移。应用“一带一路”政策将我国发展过剩的产业向国际上较为落后的国家转移,这种战略性转移不但解决了我国产业过剩的现状还增强了当地国家的经济产业链,为落后国家提供金融贸易支援。通过转移的方式,让我国经济建设更加有序顺利地进行,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与沿线国家维持良好的供求关系,让本国过剩资源走出去,以此加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调控产业链,完成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强化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2.3 推动各国文化金融交流

“一带一路”鼓励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结合,文化与金融的合作,使文化产业渐渐归入国民经济的范畴内,显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一方面,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适应度,以更优的姿态来面对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文化金融的合作是文化和经济领域的新趋势与潮流,“一带一路”能够加速其发展,推动文化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把“一带一路”与文化金融合作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要从易到难:一是需要找出共有的文化需求,共有才能实现共享,来满足每个人;二是不局限,发挥创意。每个国家的国情是不同的,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文化点子;三是企业间的合作。企业文化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企业间加强联系,可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文化金融。

2.4 提高对外投资量,完成“走出去”的发展目标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得以提高。但我国的海外投资仍然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净投资收益较低的问题,“一带一路”加大了对外的直接投资,开辟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注重品牌意识的培养,大大地减轻了我国对外投资中的问题。同时,“一带一路”强调与沿线国家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类型屬于资源性产业,而我国有优势向这些国家输入各种机械和其他设备,实现产业在外,产能向外投放的变化,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企业重视自身的健康发展,就能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积累更多的外汇储备。

2.5 加快人民币向国家化发展进程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与深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金融贸易交流通常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此方式的意图是为了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最近几年,中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愈加频繁,人民币的功能性趋向多元,在国际货币价值排行榜单上也逐渐靠前,成为融资、贸易结算等多项经济交流的重点货币形式,这都与“一带一路”政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为该政策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应用,拓宽着各国间贸易往来渠道,人民币的使用率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基于此,“一带一路”的深入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让人民币向着更加国际化的进程扩进。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获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手段在我国的持续性深入,优化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并解决了区域性经济差异和本国产业过剩的情况,并且利用互通互助的手段,在提升本国经济体系的同时优化沿线国家的金融贸易水平,让我国产业走出去,实现各国贸易共赢,利用“一带一路”政策提升我国货币地位,推动金融交流,可以说,“一带一路”对我国整体经济体系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促进我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于翠萍,王美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互动关系——基于GDP溢出效应视角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15(06).

[2] 卢山冰,刘晓蕾,余淑秀.中国“一带一路”投资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研究[J].人文杂志,2015(10).

[3] 鄂志寰,李诺雅.“一带一路”的经济金融效应分析[J].金融博览,2015(04).

[4] 张春旭.“一带一路”的经济金融效应分析[J].科研,2015(10).

[5] 曹紫璇.关于一带一路的经济金融效应分析[J].赢未来,2017(14).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新常态一带一路
新形势下公路交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发展探索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苏斯特干港的战略地位及经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