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在高考备考中打通“点线面”关节的复习思维策略

2018-05-14林桂烽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点线面主观题连续性

【摘要】语文的备考是一个系统过程,逐一攻城,分步略地,以专题为板块进行复习是第一轮较为常见的做法,而到了第二三轮的

复习,却不可能是第一轮模式的简单重复。本文以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考后讲评为例,分“寻求点的突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三个内容进行探讨——思考如何在点、线、面上做功夫,打通各专题板块之间的关节,让语文复习回归到一个完整知识能力体系的搭建上来。

【关键词】点线面;方向性;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寻求点的突破

市一测成绩一出,我就发现自己所教的实验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客观题做得非常好。其中有一道题接近满分,但是主观题却做得很不理想,满分6分居然只得了二点几分。

为了掌握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的应试情境,我在堂上布置了一篇关于中国制笔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布置堂练到看着他们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我没有做任何的指引,而时间都快过去15分钟了,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奋笔疾书”。我叫停了“恋战”的同学,并以举手点人的方式得到了以下数据:

第一类,先读文本,然后看题,再回看文本再做题的,24人;

第二类,先看问题,后看文,等到做题才提笔的同学,5人;

第三类,先看问题勾画出关键字眼,然后边看文边圈点,最后再做题的同学,5人;

第四类,没固定套路的,比较随意的,4人。

其中第二、三类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完成,大多数完成不了的集中在第一类。

结合自己的“下水”心得和做题情境,我倾向于第三类同学的做法,因为有的放矢确实可以让阅读的目光变得更敏锐,提笔标画更有方向性和侧重点(其实关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不难懂,问题是——非知之艰,惟行之艰),不会出现要么没重点,要么处处是重点而变成没重点,耗时耗力,答题效率低下。

在课堂观察中我发现,相当多的同学拿到练习之后,问题都还没看,就匆忙聚焦文本。不带着问题,走远了反倒不知道缘何出发,初心怎记?

为了确定他们这种做题方式能不能准确地确定阅读重点,我收阅了大家的答案,果不其然,主观题的答题情况跟市一测差不多:要不就是答非所问,要不就是答不到点上。比如题目问的是“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而相当一部分同学纸笔呈现出来的全都在讲“中国制笔业”面临的问题。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甚至高效的阅读并准确简明答题的意识?毕竟应试阅读是戴着脚镣在跳舞,这里的脚镣就是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一点一点慢慢地啃,带着问题去阅读,才知道阅读的重点在哪里,才清楚要落笔的重点在哪里,也许这才是讲求效率的做法。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离开了平日备考时前后一致的“带着问题”训练,一切都是空话。

为了让学生对教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的建议产生兴趣乃至认同感,我预设了一个课堂情境——

我问学生,刚才预备铃响后,从门口到讲台老师迈了多少步?

如我所料,学生顿时傻眼了,面面相覷,有些平时互动多的同学试探性地起哄——谁知道啊?是啊,谁知道老师走了多少步?谁知道老师会提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老师就是这么真真切切地从大家的眼皮底下走过,只不过一开始大家并不知道老师要问这个问题,所以好像视若无睹了。

“再来一次!”似乎为了证明数步数难不住自己,或者想套出老师葫芦里卖的药,有学生开始建议了。

于是我就重演了一遍进课室的情形,结果刚在讲台前站稳,答案马上就来了——五步!回答正确。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因为大家知道老师预设的问题,从老师开始迈开腿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读取“步伐”的阅读模式。

我见时机成熟,趁热打铁引申道——

语文的备考,如同建造一幢大厦,在画图纸和起楼房的辩证关系中,谁都清楚图纸的重要意义——它是梦想照进现实前的关键环节,它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厦,我们需要夯实一个怎样的地基,我们需要设计怎样的内部格局,我们想给它穿上怎样的衣帽……这一些都是在施工前必须想清楚的,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得时刻惦记着自己最初的设想,否则一栋大厦可能建着建着就成宝塔、成亭台了——而且还很可能是烂尾收场。

具体而言,就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带着问题前行是为有效甚至高效阅读的核心!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为考查对象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我们不妨也从题目切入,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确检索和思考的重心;然后以图导读,根据提问要求到文本里面找,并在信息区留下阅读记号——记住雁过留声,阅读留痕!在信息整合环节,以图导写尤为重要,我们要先对重复的信息点进行整合,该合并的合并,该转换(如反话正说)的转换,然后依照“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有条理地纸笔呈现自己的阅读理解。

为了不流于纸上谈兵,我想到了示范,同时在指导学生时特地制定了“学车三步走”策略:第一,教师下水做题并实物投影现场示范,完整地“骑一次车”给学生看;第二,提供真题情境,扶着学生“骑”;第三,提供仿真题,放手让学生自己“骑”。

应试阅读通过这种以图导思、以读导写的方式进行训练,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点来说,精准阅读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并一点一点融入学生限时阅读的成就感体系。

二、点动成线

点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思考也浮出了水面——解决了某一道题、某一类题就行了吗?我认为是不够的!因为只停留在一个具体的点的突破上,其他原理相通的板块可能会因为缺少了点动成线的融会贯通而处于低效的被动学习状态。

借用亡羊补牢一词来说事,如果我们仅仅是停留在给羊圈的空缺处打补丁,而不点动成线,去横向思考可能存在的同类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打补丁的手段,那么我们永远只能处在等待鞭抽才能前行的层次上。

换言之,如果花了那么大的工夫仅仅为解决一道题的思维短板问题,顶多只能说在高考复习的精准克短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考虑问题呢——在解决一个点的问题时能不能“顺带”解决同一类的问题?这就像在上述课例中的“答疑环节”,就有学生抛出过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有学生问)“除了非连续性文本,其他的像小说、散文,包括新闻、科普文等现代文的主观题,是不是都可以用今天所学的,先由图导思再到以图导读,最后以图导写来完成练习?”

当我接收到这样的提问时,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是非常宝贵的点动成线的备考思维!于是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解释道:就老师自己所获得的做题情境及体悟而言,我认为,只要出题人的设问源自阅读文本,你就可以考虑用这种方式。当然“设问源自阅读文本”是一句废话,但我还是要提,以示强调。

可能你会说,文体特征不同,决定了文本的阅读侧重点不尽相同——像小说的核心在于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及其共同搭建起来的主旨;散文的核心在于从“散而不乱”的材料中聚焦出人“品”事“情”、物“志”的“神”;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作为消息,相同的“酒樽”却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装进不同的“酒水”(社会价值)……

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想,具体的文本形式尽管各不相同,但无非都是为了树典型立榜样或者指出不足针砭时弊,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给人有益的启示也往往成为出题人必须观照的思考点。

所以以图导思——带着问题出发,在任务驱动下以图导读,读完之后切片比对,按要求以图导写,在“问什么答什么”上精准着陆,就不再只是局限于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观题作答!借助点动成线的备考思维,讲一道题往往能起到“举一隅以三隅”的功效,由一道题带动一类题,事半而功倍。

为了让学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我还特地让学生拿出过往答卷,重温不同阅读文本,用真题验证一下“以图导思导读导写”是不是一种通用的主观题解答常法,从中体悟导图导思——在问题的驱动下,对文本精准把握的重要性。

三、线动成面

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这个点,带动了现代文阅读的一片文,就好比将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应对关节打通了——找到了能动起来、施展开来的思维常法。我顺势提醒学生——既然“点动成线”的有文章可做,那么“线动成面”呢——这里的“面”可以是古诗文阅读、连贯衔接逻辑推断、作文審题立意完篇……各个板块,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备考这个“面”。

换言之,我们要顺势思考的是:语文的其他板块有没有哪些关节也是可以打通的?解决这个梳理归纳的问题,是为“线动成面”。

受到了上述环节老师的启发,学生汇集上来比较有价值的观点,如:散文、小说、古诗鉴赏的审美艺术手法,很多是相通的,如都要指出手法;结合文本分析;明确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情感。

又比如,古诗鉴赏的主观题和非连续性文本以及散文阅读的主观题,都可以借力客观题选项的表述,找到主观题相关的一些思考方向。

再比如,文言文阅读考查文意理解的选择题(一般为12题)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选择题,均可以采取依据选项关键词逐个锁定文本信息区,然后切片与选项的具体表述进行比对以确定对错的方式。

……

四、结语

新高考不管怎么变,语文的冲刺复习始终像“施工”,高考“封顶之考”就像“竣工”前浓墨重彩的一笔。语文的备考永远在路上,不管处于哪个板块的“施工”阶段,总要首先面对画“图纸”的问题。当我们老师不总把“画图纸”的活揽到自己身上,而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先行在空白的“图纸”上运筹一番,引导学生弄明白自己的未来宏图是什么,自己的当下短板是什么,在有限而紧张的备考时间里,重点要突破的又是什么——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也只有结合自己实际,梳理出问题,带着问题才更有方向性,才能对自己进行精准地“扶贫补短”。

这就好比要搞清楚自己接手的是什么样的工程,自己又该有哪些具体的实施构想,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对着图纸付诸施工,至于“梦想照进现实”,那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相信遵行这样一个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以点带面的方式,对有效开拓学生自主复习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也必有裨益!

附    注

本文系林桂烽老师主持的广州市骨干教师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以图导写——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议论文教学模式实践 研究)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点线面主观题连续性
吴冠中的点线面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勾股定理应用“点线面”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东郊记忆——点线面
绘画点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