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和县爵誉村传统村落特色及传承保护研究

2018-05-14李芳高信波赵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传统村落

李芳 高信波 赵艳

[摘 要]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与城镇化建设矛盾日渐凸显,乡村与自然协调的空间格局正慢慢消亡。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生存现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泰和爵誉村传统村落为例,在研究村庄布局和村庄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保留人与自然的整体性、重点保护地域特色的原真性和创造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三点适应于爵誉村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爵誉村;传统村落;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爵誉村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城西北25公里的螺溪镇。爵誉村原本叫龙源村,因村里人才辈出,賢才鹊起,文风鼎盛,科举蝉联,宋仁宗赐名“爵誉”以示褒奖,村名沿用至今越1000多年。2016年被住建部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古村东起胡宗泉故居,西至肖天裕故居,南起康悦如故居,北临牛吼江。全村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1 爵誉村传统村落格局

1.1 村落整体空间格局

爵誉古村内部格局肌理清晰,整体布局严谨,功能布局合理,反映了中国传统古村规划建设的一种形式与发展模式。村落南、西高,东、北低,版图近似方形。整体呈长条形,村前武山巍峨,地势开阔平坦,阡陌纵横交错,沃野千顷。村后紧临牛吼江,江水清澈,四季常流。村内古樟书翠柏,桂树参天,山青水美。民居呈手枪形。

1.2 村落街巷格局

爵誉古村的历史街巷的尺度空间十分舒适宜人,并且不同于一般村落自然的自发形态,相对规整、严谨,更多体现了传统较大规模聚落建设的规制,蕴含着深层次的宗族与礼法内涵。如古村孝德堂区域,格局十分规整,巷道村路统一呈东西走向,互相平行,东西均可与村庄的大路相连,交通便捷。同时在主要街巷之间,都有南北向的次巷相通,次巷最窄的仅宽一米,只能容一人通过,网格化的街巷布局对整个村落的通风采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利用窄街巷组织交通空间十分节约占地,有利于村庄大规模扩展发展。

1.3 村庄传统建筑院落格局

传统建筑特色整体体现庐陵建筑风格,大气、壮观、富丽,同时还独具当地乡村建筑的朴素、简约、典雅之感。建筑院落格局基本上是遵守天井式格局布置,后建造上位采光的中小型住宅形式,出现了天门和天窗的上位采光方式。现存的有崇德堂和复亨堂,民居建筑75处。

1.4 村落公共空间

村落主要公共活动场所为祠堂和书院所在位置,现保存较完整的古祠堂建筑就有20余处,书院1处。祠堂分布均匀,到处祠堂建筑体量较大,青砖墙面、马头墙,建筑细部丰富,室内有天井,前面一般都有古樟、池塘与活动场地,建筑风貌完整,是体现村庄特色与文化的主要载体。

1.5 村落公用设施

爵誉在整体因地制宜的格局当中,充分考虑地域性环境的体现,街巷的规制排布有利于排水汇水,赣中地区为多雨地区,降水频繁,方格网状的格局形态更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气,每条街巷旁都配有水圳系统,所以沿着街巷走向排水很便捷,这一点突出体现了古村落内部格局的科学价值。

爵誉村内部的水圳系统也保存十分完整,并且现今仍在使用,古村的排水、小气候调节、灌溉给水、防火以及开放空间的组织都依托池塘、水圳系统展开,其体现了传统古村内部科学布局与因地制宜的内涵,延续至今的使用价值和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仍在延续和传承的特点,集中体现了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突出的社会经济价值。

2 爵誉村传统村落特色

2.1 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村落整体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延续具有重要贡献

爵誉古村不仅在空间山水格局上的独特价值,同时“水—田—居”的景观风貌也凸显了赣中传统村落在宏观整体环境上的特色。这种传统的村落居住与农业生产和生态景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村民就近耕种,利用现有水系引水灌溉,现在这种利用周边农田耕作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依然延续,是传统格局环境的优势所在,是对生产生活延续的贡献。

2.2 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国历史上南方民系族群形成演化的重要例证

爵誉古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南方民系族群形成与演化的重要例证,中国历史上政治社会嬗变的一个窗口。爵誉作为周、康氏宗族的重要传承地与聚居地。今天在爵誉古村中仍保存了众多与周、康氏宗族文脉发展延续相关的众多历史遗存,包括周氏大宗祠、康氏大宗祠、《爵誉康氏族谱》等重要历史遗存和文献都是在爵誉繁衍发展的例证。更具有价值的是,爵誉古村周、康氏宗族仍然繁荣发展,血脉延续至今,现状村中人口以周、康姓占绝大多数。

2.3 庐陵文化古村落的典型代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吉安古称庐陵,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底蕴深(下转页)

(上接页)厚的庐陵文化。庐陵文化,是江西赣文化及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系,向来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研究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爵誉古村是庐陵文化古村落典型代表,独具魅力的乡土建筑博物馆。爵誉古村自开基建村以来长期处于庐陵地区辖区之内,深受庐陵文化的侵淫,在文化理念,村庄布局、宗族特征、建筑风貌以及传统习俗等方面均集中体现了庐陵文化的特征,是庐陵文化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3 爵誉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对策

3.1 继续保留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爵誉古村落完整的古村落形态、极具特色的院落空间与街巷格局与几百年来纯朴的宗族文化相得益彰,构成我国农耕时代赣中地区一个鲜活的村落缩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同营造的村落风水格局和特色的历史景观环境,是体现我国传统风水学环境观的典范,因此应整体地加以保护。在爵誉的发展建设中应整体延续古村落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脉络,不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在保持爵誉古村落方正规整的格局特色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3.2 重点保护地域特色的原真性

爵誉古村落随处坐落着各时期的传统建筑,统一风格中的多样变化。作为赣中地区典型古村落的代表,其在青砖翘角马头墙之外,还有传统建筑特色独具赣中地区乡村建筑的朴素、简约、典雅之感。应重点保护或恢复古村落的宗祠、书屋等公共建筑及阁楼、居住建筑,注重村落的空间肌理、结构布局、街巷道路尺度与铺地形式等历史要素的真实性;传统建筑的修复应按照原规制进行复建,应建立在对本地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真实而独特的魅力。

3.3 创造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保护古村落的物质性(有形)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应充分研究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风水文化、耕读文化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内涵,并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对历史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关注当地村民的社会生活发展,营造和谐的村落社区环境,激发村民有意识自主地保护文化遗产,热爱爵誉。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13(01).

[2] 柯善北.保护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N].中华建设,2015(01).

[3] 高茜.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色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07).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传统村落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