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现状及协同发展研究

2018-05-14杨丽类淑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资源

杨丽 类淑霞

[摘要]基于2015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对京津冀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分布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京津冀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协同发展存在政策协调不够、支撑服务体系不完善、共享利益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开放共享、发挥平台作用及发挥北京核心地位与比较优势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京津冀;协同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指用于科技活动的物力资源,包含各种以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生物资源、科学数据等形式存在的物质实体。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对国家及区域的科技创新活动、国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产生广泛的影响。近年来,中央及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投入力度,各地区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区域之间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规模、结构及共享情况仍然存在较大差别。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及其协同发展成为首都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基于2017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对京津冀区域重点科研机构及高等学校的机构规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阻碍北京、天津和河北科技基礎条件资源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推进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单位概况

截至2015年底,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的京津冀三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总量为669家,占全国参与调查单位的16.5%。从调查单位性质看,调查的高等学校以及企业河北省均高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但北京市的科研机构占有绝对优势,调查科研机构数是河北省和天津市的三倍多(详见表1)。

1.1 固定资产规模

2015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参与资源调查的669家单位固定资产总额6545.4亿元,单位平均资产9.8亿元。其中北京市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规模和单位平均固定资产量远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但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和单位平均固定资产规模河北省都较高,这是由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落户河北,因此河北省不仅调查数量多,而且企业投资规模较大。

1.2 科技活动人员规模

1.2.1 三省市单位人均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相对较大。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到25.6万人,占全国调查单位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17.8%,其中北京的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最多,达到13.3万人;从单位平均科技活动人员数来看,北京的单位平均科技活动人员为409人,高于河北的389人以及天津的267人(如表3所示)。

1.2.2 北京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活动人员比例较高。从各省市科技活动人员的职称结构来看,北京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活动人员为5.8万人,占北京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43.6%,天津市为1.0万人,占天津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42.6%,河北省为2.7万人,但是河北省科技活动人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较低,仅为27.1%(如图1所示)。

2 京津冀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现状

2.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2.1.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规模差别较大。2015年,三省市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量达到19723台(套),其中北京为16047台(套),仪器设备原值达到251.9亿元,天津、河北分别为1738台(套)和1938台(套),仪器设备原值分别为22.7亿元、35.4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市集聚了京津冀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80%以上,在仪器数量方面,河北省与天津市与北京还有一定的差距。

2.1.2 大型仪器设备的类型分布各有优势。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类型来看,各省市的仪器设备主要类型为分析仪器,但其他类型仪器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如河北省的地球探测仪器数量较多,达到83台(套),远高于天津市,具有很强优势;天津的海洋仪器达到51台(套),而河北仅有1套此类仪器设备;京津冀三地天文仪器42台(套),其中有41台(套)都分布在北京(如表4所示)。

2.1.3 参与外部共享的仪器比例相对较低。2015年三省市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参与共享的仪器设备为16341台(套),占仪器总量的82.9%,其中参与外部共享,即可以对本单位以外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仪器为8479台(套),占比43.0%。分省市来看,北京市的仪器设备参与外部共享的比例最高为45.6%;河北省的外部共享比例为32.1%,天津市的外部共享比例则相对较低,为30.8%(图2所示)。

2.2 国家级研究实验基地

2.2.1 北京的研究实验基地具有绝对优势。2015年三省市的研究实验基地总量为1051个,其中北京最多,达到225个;其次是天津,为13个;河北省有7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各省市的研究实验基地主要类型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拥有9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别有4个(表5所示)。

2.2.2 北京市国家级研究实验基地参与共享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比例较高。2015年,三省市所属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情况来看,北京市的共享情况好于天津市与河北省,其参与共享的仪器比例达到89.4%,高于河北省的87.8%和天津市的86.6%。天津市研究实验基地在法人单位内部实现共享的仪器比例较高,达到一半以上(如图3所示)。

2.2.3 河北省研究实验基地所属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从研究实验基地所属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情况来看,河北省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达到102.2%。天津市研究实验基地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利用率最低,仅为79.4%(如表6所示)。

2.3 自然科技资源

生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种质资源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生物种质资源保藏机构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藏、研究与利用都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2015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对全国生物种质资源保藏机构开展了调查,摸清了我国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类保藏资源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三省市共有生物保藏机构65家,其中北京市51家,天津与河北分别为5家和9家。从保藏机构的类型来看,三省市都以植物种质资源保藏机构为主,京津冀地区植物保藏机构占到全部保藏机构的四分之三(如表7所示)。北京市由于良好的科研环境及充足的资金投入,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藏工作上优势明显。北京市集中了全国十分之一的植物种质资源,资源总量达78.5万多份,占京津冀地区植物种质资源总保藏量的85.0%。

3 京津冀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协同发展存在的

问题

3.1 资源规模差异大,难以形成资源共享局面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建设需要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天津市与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水平与天津和河北两地的差距也比较大。以2015年的资源規模来看,北京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高达234家,而河北为104家,天津为80家。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其投资水平可以侧面反映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北京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总额为1466.9亿元,而河北和天津仅为392.7亿元、301.8亿元。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生物种质资源以及科学数据方面,三地之间也存在较大的规模差异。

3.2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需求差异影响资源的共享利用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批高等级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实验室资源等具有较高等级和水平。而天津和河北受自身发展影响,资源需求相对集中于传统资源,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需求有较大差异,使得有些资源没有共享的可能。以科学仪器设备为例,北京遥感技术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的仪器设备在区域内共享中,并不占优势,天津的海洋仪器,在其他地区的发展应用中,相应的利用需求较少,共享需求的差异影响了仪器的共享利用。

3.3 政策协调不够,跨区域共享水平较差

在科技基础条件的共享方面,各地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对阻碍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各种问题,北京市科委主导搭建了首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在缓解科技资源供需失衡、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北京通过合理的市场化制度安排,实践出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河北组建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服务联盟,推动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整合。天津市不断加大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对策研究,出台了《天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施细则》等。三地在各自区域内积极推动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但从科学仪器设备的跨区域共享来看,虽然现在已经开始制定相应的政策,但由于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现阶段效果并不明显。

3.4 服务体系不完善,难以实现共享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区域协同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拥有单位之间、科技资源人才之间的有效合作,还需要有相对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影响,各地区的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科学数据库、自然科技资源等各类资源在区域间无法实现共享。为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建立了几种类型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各类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但从京津冀的共享情况来看,效果有限。天津、河北支撑科技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使得北京在与其合作和共享中,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

3.5 共享的利益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区域共享格局

区域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需要有共同的利益分享机制。各地针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出台了相应的补贴与奖励措施。但京津冀三地的共享补贴措施具有一定的地域及差别性,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地方政府难以突破地域的限制,难以形成统一的利益诉求与利益共享机制,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中,不能形成跨区域的共享,制约了整个区域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

4 京津冀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协同发展对策及

建议

京津冀区域重点科技基础条件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京津冀三地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与应用协同发展的共同体,该共同体要以协同发展机制为基础,以政策协同为保障,消除行政障碍与体制壁垒,推动科技资源基础条件跨区域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1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

4.1.1 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在科技部层面设立区域科技基础条件按资源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其中京津冀作为重要地区进行重点关注。三省市科技厅设立专门的岗位以及负责人,开展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工作。

4.1.2 健全工作机制。设立由三地科技主管领导挂帅的京津冀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协调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国家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决策,并且编制相关发展规划与方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国家顶层设计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跨区域共享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4.2 以激励政策带动,鼓励开放共享

制定统一的共享激励政策,以政策带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结合北京、河北、天津已有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优化相关内容,制定统一的共享激励政策。各地要鼓励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活动,对跨区域开展共享活动和共享服务的机构给予支持。对面向京津冀三地开放并提供服务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生物种质资源保藏机构以及科学数据中心,根据服务性质和内容给予政府采购、运行补贴等不同方式的支持。

明确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产权主体,划清产权边界和理顺产权关系问题,让所完成的产权界定得到社会的识别和承认,并得到社会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提高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利用的能力与积极性,寻找各方的利益结合点,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形成利益统一体。

4.3 发挥平台作用,聚集科技资源

发挥现有平台的作用,引导共享资源与需求聚集。为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与协同发展,首要是对已有的科技资源进行聚集,并对不同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与重构,搭建京津冀地区资源拥有单位交流利用平台,建立各要素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平台一方面聚集了各省市拥有的科技资源,开展科技资源的经营活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资源需求者的利用要求也得以体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方均得到了充分展示,通过双方面的对接,形成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

扩展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目前京津冀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方面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及共享平台。总体来说,在大型科研仪器利用方面政策体系、平台设置等较为完善,发展情况较好。但在研究实验基地、科技数据库、自然科技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平台基本没有,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体系,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类型、数量的全方位共享与协同发展。

4.4 以北京为核心,发挥比较优势

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中,基于科技基础条件的规模及影响力,北京处于核心位置。北京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具有提供共享服务的强大能力,且在共享成效方面具有相对先进的经验,这是河北省与天津市难以匹敌的。但是河北与天津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的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优势,以实现区域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及资源共享工作的高效开展。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为代表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提出了“要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了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优化配置与开放共享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贵红,朱悦.深入思考 科技基础条件供给的公共属性[J].华东科技2017(06):64-67.

[2] 叶玉江.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提升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水平[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6,07(48):1-5.

[3] 呂先志,王瑞丹.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提升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水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8):23-25.

[4] 何世伟,吴晓玲,郭鹰.浙江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分析——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9(11):31-34.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京津冀协同发展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