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认识

2018-05-14田维霞张熙凤刘晓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田维霞 张熙凤 刘晓丹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当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准确定位。对新矛盾的的理解也需要站在时代和现实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脉络。在牢牢把握新矛盾不同表现形式的前提下,提出具有科学的战略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砥砺前行。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十九大是在即将建成的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举行的一场盛会,在回顾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展望中走好当下,期盼未来。这次大会精准把握住了我们现在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前行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打下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1 新时代提出的历史定位和重要判断

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的时代概念,它是标志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使用的一个概念。新时代这个新概念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提出来的,十九大正式提出的的,是党对社会主义做出的新判断。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我们党始终以勇毅笃行的决心所向披靡,让中华民族得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央。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1 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这个新的时代,承载着伟大的成就,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回顾历史更需要展望未来,需要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为新的更高的荣耀风雨同舟,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和全国人民勠力同心的共同奋斗下,为满足人民心愿,为实现民族复兴、为全社会、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总之,这个新时代既是在打牢基础也是在开创未来。

1.2 新时代提出的重要判断

1.2.1 新时代提出基本依据。十九大宣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是既坚持社会主义同时又不断根据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美好愿景赋予这个时代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新时代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是我们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其他主义的新时代,是独具中国魅力的时代,也是我们持久以来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所有丰功伟绩的取得是全方位的、史无前例的,我们的变革是从深层次、根本性的原点出发的。这些成就和变革正是立足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精准把握,不仅为我们实现从中华民族成立以来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以来傲人成就的富起来,到在不久的将来打造特色强国的强起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的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时代本质。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仅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愤图强,更是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事必躬亲。这是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为整个人类发展所发出的最强音。这三个意味着正是对我们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出的基本判断依据。

1.2.2 新时代提出的主要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即矛盾,也就是对立统一。矛盾也是贯穿我们生活始终的指向灯,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主要矛盾则对事物的成败起决定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有着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道路。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是我们发展的结果,是我们从穷到富,从单兵推进到全面发展。从十八大一路走来,我们大踏步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取得伟大胜利;“十三五”规划也在我们的努力下顺利实施。虽然这其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质量更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要求更高水平;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着眼于我们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当下,人民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但是社会的发展则表现出了不平衡不充分,所以,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重任就是相应的调整战略、目标、任务。由此,新矛盾是我们提出新时代的主要依据。

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转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在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来的,但新矛盾的提出并不是偶然或是主观,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这是特定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主要矛盾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枢纽。

2.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基本依据

2.1.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依据。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们将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有朝气的活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迈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小”时代条件下,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据此,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在基本国情不变的情况下,遵循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客观实际做出的重要判断,也是制定黨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2.1.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现实依据。十八大以来,面对艰难险阻我们党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实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起点、新阶段的广大人民已经不仅仅单纯的局限于对物质的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在对自身权益与保障,民主政治的参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高标准的追求。我们的党已经稳定的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生产力水平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了社会进程中主要的制约因素。从根本讲,这是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做出的提纲挈领的新论断,有的放矢的指明我们发展的症结所在。

2.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脉络

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前。新生的国家,国内外情况纵横交错,内外交困的中华民族正面临着重重压力,重重矛盾。从成立到1952年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社会的主要矛盾以不可调和的状态呈现出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力量之间的斗争。第二个阶段,1953年到1956年底。随着土改的顺利完成,反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跃居为主要亟待解决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三个阶段,八大上矛盾变成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党内出现了阶级斗争为纲的认识性错误,所以致使正确的指导没有贯彻下去。第四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的基础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进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3.1 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这是党给中国人民的承诺,回顾历史,在经济文化欠缺发达的时期,我们的生活向往是吃饱、穿暖,我们的需要主要是物质需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成为新的需求。当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但随着我们将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这一制约将不断得到缓解。

3.2 牢牢把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当前的发展表现为不够充分,还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问题,也是现实留给我们的实践问题。它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联系的。这就昭示我们要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就要把满足人民的美好需要作为努力方向和衡量标准。

3.3 牢牢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远观我国所处的历史坐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的产品质量还有欠缺,我们的解决效益较别国来说还不够高,创新能力虽然比之前有很大成就,但是总体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建设美丽、绿色的生态环境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未达到党和人民的预期水平。从我国在世界所处的坐标看,我国人均GDP已超8000美元,但劳动生产率水平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3.4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策略

新征程的道路上,我们站在了更高更远的历史起点上。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我们的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对以往的战略经验做出系统的总结,而且要求我们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问题意识,直面新矛盾的突出特点,聚焦新矛盾的实质内涵,提出极具前瞻性、针对性、思想性以及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聚焦于发展的“不平衡”这一关键性问题,那么现代化战略方针的主线,就必须紧扣以优化结构来化解矛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后近四十年的超常规发展,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矛盾累积、隐患叠加的复杂局面,集中体现为种种结构失衡问题。为进一步跟上时代,突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现代化瓶颈期即关键的冲关期,着力以供给侧性改革和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在制度结构、产业结构、人文与生态结构等方面,有效地克服“不平衡”的问题。形成动力体系和供给体系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式创新。

4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意义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社会主要矛盾与党的主要任务之间应是因果一致的关系,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4.1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变化,都带动党治国理政主题的变迁。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弱化矛盾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之同甘共苦的过程。矛盾会变,需要也会变,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发展中国家这个做大的实際没有变。治国理政就是在这两个不变的总基调上,以不变应万变,攻克一个个难关,解决一个个矛盾的过程中螺旋式的上升,从而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迫切需要。新时代的主义矛盾的源头是改革与发展。党治国理政主题将在为满足人民新期待的的基础上,紧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环节,促进改革发展的纵横贯通以实现人的共享发展、全面发展。

4.2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

基础

历史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来部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不断取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的一条宝贵经验。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实践品格和理论品质。

4.3 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提出是实现中国梦的标志

当前,我们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解决着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朝着更伟大的目标前进。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拓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道路,内外联动,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打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让生态更美、祖国更美,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所有问题中,人民始终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定义社会主要矛盾,翻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篇章,这是对社会变迁的完美把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瞄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目标、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无愧中华民族的新时代,这条路注定不平凡,但党和人民会义无反顾的坚定,会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定会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7-11-03.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 阎治才.对中共八大文献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J] .党的文献,1975(1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785-786.

[5] 胡庆胜.深刻认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N].河北日报,2017-11-08.

猜你喜欢

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