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社联动”模式在保障房社区管理中的建议

2018-05-14申燕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社区管理

申燕飞

[摘要]“三社联动”模式是转变政府职能、社会利益多元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对“三社联动”出现的必然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指出保障房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创办“社区大学”解决人才需求等建议。

[关键词]三社联动;保障房;社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在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座谈会上,相关专家学者一直认为,“三社联动”机制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扩大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有利于发挥社区、社会组織、社会工作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协调服务等方面的整体优势,突出综合效能。

如何实现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的三者联动,促进“三社”在统筹协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社区基层治理创新,激发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努力提升民生的幸福指数,是政府部门实施“三社联动”重点要关注的问题。

1 “三社联动”出现的必然性

1.1 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转变,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来的企业办社会现象也走入了历史,从原来企业、单位剥离出来的各种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转移到社区层面,社区功能不断扩大,社会管理改革趋向社会化。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社工助人自助和服务社区作用的发挥,成为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也是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互动的基础。

1.2 社会利益多元化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产生了新的产业、新的职业,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居住集群,同时由于社会成员在年龄结构、职业岗位、收入水平、人口来源、文化水平等背景的不同,导致出现社区事务琐碎细小、社区问题纷繁复杂、社会需求多样具体、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等特点,给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要求社会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组织也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专业的社工人才需求也日趋明显,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为“三社联动”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

1.3 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伴随国有企业改制,原属企业管理的小区逐渐疏于管理,同时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放大了这种管理真空带来的危害,一时间社区治安管理混乱、社区环境脏乱差、社区服务消失,社区矛盾突出,这些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阻碍,通过政府引导、合理投入促使社区功能恢复成为时代的需求,这为“三社联动”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2 保障房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障性住房作为未来我国主要的住房供给主体,在发挥“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社会保障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地方政府当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保障性住房面临突出问题。国家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保障房小区可持续运营机制,构建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后期管理机制。保障房小区社区管理是后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全国已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超过4013万套,实现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0%的目标,帮助近8000万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显缓解。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到2016年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已基本建成5628万套。多年来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使得保障房社区管理面临日益紧迫的需求。由于保障房的特殊性,使得保障房社区建设和管理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的属性。与一般住宅小区相比,保障房社区具有成立背景特殊、成员需求复杂和自组织程度低等特征,使得保障房社区管理难度大、要求高。

3 “三社联动”在保障房社区管理中的建议

3.1 强化政府主导,完善“三社联动”管理的政策支撑

党的政策引导和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推动“三社联动”管理模式在保障房社区有效运行的基础和重要前提。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三社联动”社区管理工作中政策引导、组织规划、监督评价和经费支持的角色定位。政府逐步加大对发展社会组织和社工培养的力度,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财政投入。应进一步统筹管理资源,加强“三社联动”社区管理工作的规划协调,成立由住建部门和民政部门联合成立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对保障房社区“三社联动”管理模式创建的指导工作。

推进“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创建,制度设计是关键。政府要从社会组织发展、社工培养、社区管理服务项目采购管理和社区组织机构改革等方面出台文件,并完善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综合评估、设置社工岗位、社区服务项目规划、社工职业岗位证书及薪酬待遇等一系列配套文件。通过相关政策,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参与保障房社区社会服务工作,从而推动保障房社区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实现政府在保障房管理中社会保障职能。

3.2 积极发展社会组织,丰富社会服务项目

“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民政相关部门要社会组织创建和发展、社区服务项目设定和社会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共青团和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发动其部门及相关单位人员积极创建相应服务类社会组织,并进驻相关小区开展专业服务。住建、民政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有限培养和扶持基础条件好、社会服务项目急需的社会组织、社工进驻孵化基地,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个人、组织创办社会公益类和服务类的社会组织,相关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应整体规划,稳步推进,重点在社会福利和救助、居民权益维护、健康心理辅导、创业就业培训、家庭服务、医疗救助及康复、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发展专业社会组织。鼓励个人、企业和其他公益组织参与专业社会组织,地方政府应该在税收及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社会组织应该优先设置服务类、公益类的社会服务项目,根据保障房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对社区服务项目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标准体系设计,优先在社区养老、残障康复、儿童教育托管、医疗卫生和社区社会福利及救助等方面开发和设置服务项目,建立政策采购服务项目库和社会组织库,选择条件较好的社区开展试验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3.3 创建“社区大学”,积极培育优秀社会工作人员

按照保障房社区管理及社会服务项目的需要,地方政府与大中专院校开展合作,成立“社区大学”,开展订单式培养,优秀毕业生优先安排基层社区管理机构工作。同时,将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医学护理、文体表演等专业毕业生纳入社会组织人才储备和管理库,政府、社区大学、大中专院校和社会组织共同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相应的社区服务项目,学校和政府在社会实践学分、奖助学金评选和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鼓励社区大学组织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等职业水平考试,考试合格后,扶持和引导持证人员进入基层社工机构和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就业。政府部门应该在社会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工作岗位和职称评定及职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通过收费性服务,获取经费保障。

4 结语

“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而能否管理好保障房社区关系到中低收入家庭的幸福生活,更关系到党中央这项民心工程的成败,“三社联动”在保障房社区管理中的实践对我国社区治理及保障房管理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做好保障房社区管理工作,必须强化政府在保障房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三社联动”管理制度和政策制定及引导和财政支持帮扶等方面;必须积极引导发展社会组织,为保障房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必须通过创办“社区大学”的方式培养人才,为“三社联动”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永祥,曹国慧.“三社联动”的历史实践与概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2):54-62.

[2] 于宝华.推进“三社”联动发展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报,2014-07-23(007).

猜你喜欢

社区管理
公共服务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研究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及管理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研究
基于家庭医生制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