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分析

2018-05-14赵昌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赵昌林

[摘要]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具有宜昌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宜昌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传承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村、示范点已经形成,立足宜昌区域文化特色,乡规民约再出发,构筑乡村治理的软实力,将大有作为。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典型村;乡规民约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B

在我国封建社会,农村的风俗习惯从道德、礼仪、信仰、舆论等环节上影响和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调节社会秩序,维持着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农村的乡规民约对村民也具有习惯法的效力,起着防止各类纠纷的发生、维护农村村落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快,无论是在农村社区还是在农民身上,对传统的保留日趋淡化,对传统的认识愈来愈少,传统的风俗习惯的约束日渐衰微,尤其农村新生代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逐渐融入现代化的大潮中,成为传统的“叛逆者”,与优良的传统习俗相左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以及伴生的各种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现象逐渐蔓延。

所以,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对宜昌以 “风俗习惯”和“乡规民约”为代表的传统乡村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重塑其权威,对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实现乡村社会良性运行,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宜昌历史悠久,巴、蜀、楚文化在此融合,源

远流长,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富有特

色,为宜昌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漫步宜昌,充满传奇色彩的远安嫘祖文化、兴山昭君文化、秭归屈原文化、长阳巴楚文化、當阳市和夷陵的三国文化、以及在现代农业中发展兴旺的柑橘文化、茶文化等等成为一张张宜昌文化名片。截至2018年,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屈原传说、王昭君传说、长江号子、土家族撒叶儿嗬(又叫巴山舞蹈)等19项独具宜昌特色的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此外,宜昌还有省级非遗名录45项,市级非遗名录80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0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444人,省级非遗示范基地2个,市级传承示范基地17个,数量位列全省同类城市首位。走进宜昌乡村,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民谣、民风、民俗、乡规、民约等等更是让人留恋忘返,传统的农耕文明在这里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宜昌乡村文化建设中大将大有可为。

2 宜昌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务体系已基

本形成,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支撑

根据笔者调查,文化传播的硬件设施在宜昌正趋于完善。目前宜昌区域共有群艺馆(文化馆)14个,图书馆12个,博物馆18个(其中民办博物馆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530多个、乡镇街办文化站106个,随着宜昌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全覆盖,文化送下乡,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宜昌市从2007年正式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开始,到2017止,宜昌市已建成高标准农家书屋1450多个,实现了全市行政村的全覆盖,其中,宜都农民读书节被评为湖北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农家书屋管理员李玉洁当选为全国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这些以农家书屋为代表的乡村文化点的形成,标志着现代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对农民精神生活具有重大导向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农村土壤,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做好了铺垫。

3 具有巴楚文化特色的典型村、示范村已经彰显

文化影响力

贯彻发展新理念,乡村的绿色、生态、环保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有宜昌特色的乡村文化魅力凸显。宜都高坝洲镇青林寺村为宜昌乡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青林寺村的文化渊源久远,我国第一部关于一个村落的谜语集和谜歌集就是在这里诞生。自古以来,这里因为有“谜”而声名远播。 在这个不足千人的村落里,谜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村民从小孩到老人,几乎人人会猜射,个个能承传。近年来,这里成了全国民间文学、民俗学、语言学、方志学等各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该村2001年7月被湖北省民协命名为“湖北谜语村”,现在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走近青林寺,一道群众喜爱的“文化大餐”在青林寺的山坡上、溪流边或田边地角,随你碰到什么人,一扯起"猜谜子"的事,他们立时有了好兴致,男女老幼,一射一猜,有招有式,射者尽施手段,猜者各领风骚。据该村党支书介绍,全村人口近1000人,其中,95%经常参与充满趣味的谜语活动,掌握10则以上谜语的占50%左右,30则以上的占20%,目前,青林寺以谜语猜射为主导的民间文化活动成为村民喜爱的一道“文化大餐”,也成为宜昌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文化为媒,旅游牵线,农家为乐,人际和谐,经济繁荣,成为宜昌区域范围内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乡村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4 立足宜昌区域地方特色,乡规民约再出发,构

筑乡村治理的软实力

首先,重塑乡规民约,有历史的必然性。宜昌远安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堪称典范,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与其保护生态的历史文化传统不无联系。2000年4月,远安县文化馆在该县洋坪镇漆树垭村四组首次发现一块距今126年的乡规民约石碑。该碑立于清朝同治十二年,碑上方横刻有“同乡公义”四个大字。全文 共226字,简要明确,但对乱砍滥伐却不惜重墨,大加挞伐。碑文中明令禁止乱砍滥伐“……又有无耻之辈,进化论桑梨松树乱砍,亦为可伤…… 树木乱砍,更不宽宥……”,并制定了对违规者“罚戏一台”的惩罚措施。碑文反映出的文化价值追求与当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该县充满传奇魅力的古村落——翟家岭村则正是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翟家岭古村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现有数十棵百年老树,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整个村子掩映林中,泥墙石屋、生态民居,村庄、树林和竹林相映成辉,该村以自然、和谐、古典、朴素的村容村貌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探访。翟家岭村的实践启示,不仅仅是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更是给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乡村如何寻找一条自己的振兴之路提供了参考。

其次,乡规民约是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更不可能全部纳入国家法律的控制范畴。所以,必须给乡规民约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乡规民约在乡村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它扎根乡村生活更接地气,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广大乡村社会,乡规民约往往成为村民解决生活争端的重要依据。因此,让传统的乡规民约换发新时代的精神,与法治乡村相结合,通过将地方性法规与传统的乡规民约相衔接,引导村民进行讨论和修改乡规民约中的陋习而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国家法律也更加容易被群众发自内心接受和认同。如此一来,村民既是乡规民约的主人,也是地方立法的主人,村民就会由过去的“畏惧法律”、“规避法律”,转变为自觉学习、遵守和信仰法律,乡村的协商民主也将通过共商、共订乡规民约而得以实现。所以,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意义重大。

第三,乡规民约承载着乡村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宜昌市秭归县是屈原文化的源头地,屈原的爱国情怀渗透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扎根民间,该县从2012年开始创建“幸福村落”,在这一过程中,把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情怀融为一体,使得因为城市化而正在日益淡化、丧失效力的传统村规民约,摇身一变成为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法宝”。其模式是,由各行政村和村落充分进行民主协商,先由村党支部书记与党员代表商量制订程序, 然后召集全村村代表召开会议,在会上村民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村风民俗、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献言献策,根据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结合各村经济条件、位置环境、人口结构等差异,形成各行政村均不一样的《村规民约》。各村落则在行政村《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再根据各村落的不同情况召开户代表进行商讨制订,或以宣传牌的形式立于村头,甚至田间地头,或以宣传标语形式上墙、或形成宣传单张贴到户,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屈原镇西陵峡村。

屈原镇西陵峡村立足美化家园、打造“宜居村庄”,新建一个可储10年垃圾填埋场并投入运行后,纳入《村规民约》管理,严格执行“三包,四禁,五堆”管理,“三包”即门前包清扫,包卫生,包秩序;“四禁”即禁止散养畜禽,禁止乱倒垃圾、污水等废弃物,禁止焚烧垃圾、破旧衣物和废旧塑料,禁止损毁村容村貌;“五堆”即理顺柴堆、草堆、粪堆、砂石堆和垃圾堆。为保障措施落实,村民相互监督与定期巡逻结合,由此形成了村落和社区的共同监督机制,屈原文化通过“乡规民约”体现其时代价值。

文化因时而兴盛,傳承中也因时而创新。《村规民约》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也因时而变化,其内涵也因事而修订。秭归县磨坪乡全乡12个村在修订时,结合时代需要,一是增加了教育、服兵役的奖励制度。二是增加了禁止路边农田内土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焚烧秸秆、禁止滥砍乱伐等规约,并出台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三是倡导新的乡风民俗,提倡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禁止铺张浪费。四是提倡健康娱乐,禁止赌博,营造积极向上的娱乐休闲氛围。五是对资源保护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约束村民乱采乱挖、破坏旅游资源等行为。最终,这些村规民约成为“幸福村落”建设中最美丽的风景线。

总之,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挖掘宜昌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宜昌的乡村文化以“民风民俗”、“乡规民约”等为载体,以特色村落为典型,农家书屋等文化点为示范,共同奏响新时代的主题曲,构筑乡村振兴的魂,打造乡村治理的精神家园,将成为宜昌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宜昌市志,湖北省宜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M].宜昌:方志出版社,2012.

[2] 湖北远安县首次发现清代乡规民约[N].三峡晚报,2000-4-14(3).

[3] 林琳.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乡规民约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3).

[4] 张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3).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