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英语诗歌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18-05-14杨津秀王希茜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诗歌素养

杨津秀 王希茜

一、引言

思维品质指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即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教师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先导,同样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这就意味着,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再是高中生的发展需求,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英语诗歌因其语言凝练,又有一定的节奏和旋律,意蕴优美,内涵丰富,符合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学习要求,承载着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思维能力发展的任务。英语诗歌教学过程既是音、形、意等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概括、推理、想象、创新的深度思维活动过程。这是由英语诗歌的属性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强烈的投射关系决定的,如意境推断、现象思辨、诗歌创造、思想渗透映射思维品质。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话题项目表中,才对诗歌教学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能感知歌谣中的旋律,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可见,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诗歌学习的落脚点应该是:模仿、体验、感知、理解与欣赏。既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本所表现的内容主题,又能欣赏文本形式和节奏所展现出来的语言美和旋律美,实现滋养心灵、情感共鸣、启迪智慧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均需读者通过深层而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达成。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涉及诗歌教学内容的有七年级下册Unit 8 Reading(My dog, My goldfish)两首小诗,以及八年级上册Unit7 Reading (Seasons of the year)。在内容分布和题材选择上,占初中英语教学比重较少;在一线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中,研讨机会少。这样,一线教师可参考学习诗歌教学的资源极少,且诗歌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的文化底蕴要求较高。笔者发现,初中英语课堂的诗歌教学存在着赏析形式单一乏味,思维活动低阶浅层等问题。例如部分教师纠缠于字、词、句的讲解和语法分析,忽视诗歌本身的特点;有些教师虽然能够对学生进行音、形、意的语言能力训练,但未能挖掘文字意象的内涵和诗歌所表露的情感价值,忽略了诗歌教学应当具备的思想启迪和思维碰撞;更少见教师能引领学生进行抓住意象、纵横深究、大胆质疑、合理创作等深层思维活动。

鉴于此,笔者在2017年度教育部“国培”计划——“青海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了一节诗歌教学示范课。本节诗歌教学课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深层互动中,较好地体现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更培养了学生体验感知、概括推理、大胆创作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所选课例出自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7 Reading板块,为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Seasons of the Year。該诗分为四个诗节,共18个诗行,以aabb的方式压尾韵。从冬季开始,每四个诗行描写一个季节,最后回归冬季,形成回环,体现了生生不息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笔者基于教材内容与八年级学生基础的分析,结合阅读第一课时的课型以及诗歌教学的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shower、memory、stream、shade、drop、fall into piles、upon the ground、harvest crops等词汇。

(2)在朗读与咏唱中体会并找出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3)在赏析与比较中体验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诗文营造的意境。

(4)通过借鉴和模仿部分诗节,尝试将所学小诗翻译成中文诗歌或创作一首新诗,体会中西文化异同,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 教学过程。

Step1: 导入新课,激活思维。

呈现四幅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辨认季节,提取具体意象。

Step2: 赏析押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1. 引入诗歌文本,学生快速阅读。

2. 以第一个诗节为例,引导学生关注韵脚,同时介绍韵的概念。

3. 学生指出其他诗节韵脚,以 “A rhymes with B” 的句式两两说出押韵词汇。

4. 带领学生咏唱第一诗节。很多学生意犹未尽,于是,笔者借机鼓励其课后寻找合适的曲调填词。

5. 以第二个诗节的首行为例,用符号标出节奏特点与朗读技巧,并朗读示范。

6. 学生通过聆听,以小组为单位仿照范例,标记剩余三个诗行,讨论后检测结果,最后跟读与模仿朗读。

Step3: 对比感悟,品味诗歌的修辞与意境。

1.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1)呈现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判断优劣: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 in winter.

Trees and flowers stop growing in winter.

(2)引出拟人的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在诗中找出更多例子。

2. 语言营造的诗歌意境。

(1)学生阅读比较两段文字:①诗歌原文;②用完整句子结构改写后的文字。

(2)学生对比研读,表达喜好、阐释理由,尝试探讨诗歌语言的特点。

Step4:借鉴模仿,创作主题诗句。

1. 呈现以下改写后的句子,分享笔者对春季气候与活动的想法:

The days of spring are pretty and pleasant.

What a wonderful time to make a present!

2.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分享,选代表口头展示自己的创作。

3. 提问学生夏日常做的事情,以发散状的思维导图样式记录汇总学生答案。

4. 小组分享各自的夏日回忆,讨论借鉴原文的句子架构,创作属于自己的短诗。

5. 小组代表展示分享,师生点评。

Step5: 揣摩诗意,推进思维深度。

1. 呈现最后一个诗节的前四行诗句,配上图片,围绕changes提问。

2. 学生阅读最后两个诗行,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了季节更替,耕耘收获等自然规律。

3. 笔者分享自己的思考,配合PPT展示。

Step6: 二次创作,充分展示自我。

1.用中文翻译本诗。

2.有兴趣的同学模仿创作英语诗。

三、教学后的思考

(一)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是诗歌课堂教学深度互动的前提。

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予了读者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理智与情感的享受与共鸣。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个人专业功底、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教师的思维活动一直停留在字词讲解、信息查找、正误判断等思维层面上,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发散性的阅读能力?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诗意的眼光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就很难发现本课例中诗歌运用的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蕴含的四季更替、生生不息的主题意义等,更不可能做到示范引领、适时点拨、层层追问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因此,教师应注重广泛阅读、拓宽视野,提升品位与学养,同时应积极参加专业培训,认真研读课标,勤于反思,才能以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维素养,设计出师生、生生、生本深度互动的教学活动,hold住英语诗歌教学的课堂。

(二)充分发挥诗歌体裁特点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

诗歌教学虽属于阅读教学,但诗歌中的韵与节奏是区分诗和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诗歌音乐性的重要因素。诗人依靠这种音乐性来烘托或加强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初中生虽然处于诗歌的入门阶段,但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乐于尝试。教师应创设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跟读吟诵中充分体验、感知韵律与节奏的美感,既是对音、形、意的训练,也是愉悦身心、活跃思维的方式。诗歌还具有象征性与含蓄性。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中会采用各种语言技巧,比如意象与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透彻、更准确地领会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并示范比喻,让学生通过感悟、品读、赏析、对比、推断等活动,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养成批判性思维品质,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改变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核心途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优美凝练的诗歌语言一定是在复杂高级的逻辑创新思维中诞生的。在英语诗歌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遵从激活思维——推进思维深度——形成思维产品的基本步骤。

在本课例活动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始终围绕诗歌学习特有的形式:体验——感知——品读——对比——推理——判斷——概括——借鉴——模仿——创作等。如:画面导入时,情景交融、以旧带新、由浅入深、活跃思维、渐入佳境;初步赏析时,吟诵赋曲、品读对比、合理推断、喜好分享、情感共鸣;二次创作时,借鉴模仿、合理想象、合作交流、作品展示、收获成果等。在上述活动中,始终以思维参与为核心,在意境推断、现象思辨和思想渗透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升了高阶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诗歌素养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