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加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比较研究

2018-05-14袁冬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加拿大思维

袁冬华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中加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的差异,旨在取长补短,优化教学实践,让学生养成在课堂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中国 加拿大 初中数学 提问 比较

课堂不仅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推进教学内容的展开,是新课改中实现“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能够带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能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如何来借提问这一常规手段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命题。笔者去加拿大参加初中教学改革研修班培训两周,在深入了解加拿大数学教师如何上课的基础上,与中国课堂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问的异同,找寻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突破口,以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两国课堂提问方式对比

1.教师提问方式。

加拿大教师更喜欢数学观点方面的问题,他们的提问倾向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中国教师则侧重于关注数学中事实性的常识,让学生反复记忆,而非如何获得这一概念的过程,致使很多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加拿大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又联系了生活,而中国学生则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对教科书的研读扎实了数学知识。中国教师避开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用现成的知识结论机械地来教,学生学起来自然毫无动力、趣味和生气,即使学会了也难以形成独立的数学能力。而加拿大教师则巧妙地设计知识发生的过程,引起学生无限的求知欲。

2.学生提问方式。

对比两国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发现加拿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放松,他们很愿意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向教师提问,寻求教师的解答。而中国的学生大多坐得端端正正等答案。在对比之后,我们开始探索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课堂展开的形式造成了学生对于提问认识的差异。加拿大学校的课堂经常使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追根究底,勇于去思考为什么以及怎样做,这样既可以解决自身不会的问题,同时也会在思维碰撞中激起新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而在中国“填鸭式”的课堂中,教师们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倾倒,不在意学生的接受,不仅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而且学生和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如此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虽然我们的课堂也多有尝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但很多都是热热闹闹假探究。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中加两国的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因为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主动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更能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乐趣。

二、两国课堂提问特点

1.对提问设置的准备情况。

两国教师都会为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展开而设置提问环节,只是侧重点不同。加拿大教师设置问题时,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他们不仅考虑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征,还会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他们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中国教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进行复习引入:一次函数直线有何种形式?怎样定义一次函数?一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什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束缚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而加拿大教师这样设计:已知一次函数过点A(0,2),要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还需什么条件?能否只用一个方程表示所有过定点A(0,2)的直线呢?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现有知识的不完备,使学生产生不完备的地方能否给予改进、提高的想法,无论是思考的角度,还是思维训练的深度,都远远超出了前面几个线性提问,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发散学生思维。

2.课中提问实施的情况。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方面,加拿大的教师相较中国教师,更喜欢设置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中国教师则更喜欢在“一题多解”方面来设计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证明相似三角形定理时,中国教师喜欢通过几道证明题来回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证明方法,甚至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法来证明,从而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加拿大教师则喜欢在提问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拿出一个构造简单的测距仪,接着提出:“测距仪是怎样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学生共同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对问题作出探讨,一旦学生开始了解测距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教师就允许他们使用测距仪测量距离。正是因为中国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视一題多解,所以中国学生的解题能力相对来说更强。这种课堂提问方式对于学生解题技巧训练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点是我们应该警醒的。

3.用提问来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加两国的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上,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中国教师经常用单项选择、判断题和填空题来测试学生,而加拿大教师则会设置开放性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中国教师更注重知识的教授,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理解,尝试实践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中国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两国课堂提问技巧比较

1.以问引趣,激发思维。

数学知识的本身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以这些问题为载体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拿大教师喜欢由学生举出例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学概念,依托这样的思考过程来理解数学概念。而中国教师则是直接给出具体的例子,然后直接告知数学概念。比如: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时,加拿大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一概念,而中国教师更多的是告诉学生墙角线与地面的关系、桌面与桌腿的关系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加拿大学生在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在头脑中形成直线与平面的初步印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中国学生则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加上对教科书进行研读夯实了数学知识。

2.过渡提问,掌握难点。

在进行新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使得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温习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中国的数学教师比较喜欢在上课之初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已有图式,而加拿大教师对课前复习这块并不注重。

3.以问点拨,举一反三。

点拨提问的主要策略是重复、提示、补充与确认学生答案。通过多次点拨,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够把握住“应该学习什么”,这样易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清重、难点。在这一点上,中加两国的数学教师无明显差别。

四、总结

在我们平时的授课中,在学生的头脑风暴还没有打开时,教师用心设计的提问会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探索的题目上来。中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妙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同时也要向加拿大教师学习,多加入开放性问题的设计,通过开放性问题和“一题多解”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上巧妙运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脑中搭建知识框架,多采用小组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

【参考文献】

[1]车思杨.中美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2]唐洁.加拿大的“体验式”数学课堂探析[J].教育科研论坛,2011(1):96-96.

[3]于晓彬.中加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以青岛九中中加班教学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6.

[4]曾宪林.加拿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87-89.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加拿大思维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