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2018-05-14季闯田莎莎申欢欢
季闯 田莎莎 申欢欢
[摘 要]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基于其2007-2016年间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况,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结果显示:①2007-2016年安徽省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从整体来看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上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不断提高。②安徽省2007-2016年间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协调发展过渡,并在2016年达到了中级协调水平,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逐渐渗透,相互促进。③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从2007-2011年旅游业滞后发展到2012-2014年旅游业滞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滞后发展交替出现到2015-2016年新型城镇化滞后发展的阶段。并基于此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业;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旅游产业具有关联性强、产业链长、资源消耗低、环境效益好、带动就业能力强等特性,符合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其他机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这些特性使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极易形成旅游业主导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内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进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消费中心和生产中心。由旅游业产生的经济集聚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兴动力。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可以说,新型城镇化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彼此关联,良性促进,相互推动,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然而,旅游業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全国角度来看,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开发效率不高,城镇化快速发展,但是城镇化总体水平相对落后,旅游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规划使得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进而使得二者双向促进的作用机制受阻,区域内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不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深入研究安徽省旅游产业的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目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于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实证分析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都停留在定性分析和二者相关关系的研究,但是仍然有部分学者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研究并且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马鸣(2017)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定性地研究了秦皇岛市2007-2014年旅游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王亚菲(2017)以新疆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新疆2005-2014年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多个指标,并构建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关联模型,探究了新疆地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关联耦合程度,并基于此结果给出相应建议;刘金伟(2015)以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为例,计算各地区旅游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多种计量方法系统地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和城镇化的复杂系统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科学地测定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为安徽省这样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城镇化水平不足的地区建设旅游强省,提高新型城镇化效率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但由于笔者的认知能力有限,统计指标不够完善,统计数据获取难度高且不足,所得结论有待实践检验。
2 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
2.1 旅游业发展概况
安徽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内名山、大湖、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数不胜数。“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旅游投资不断增加,累计完成投资8045亿元,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明显,然而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存在问题,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单一,地区特色不明显,品牌力量不强;旅游企业规模不大,缺乏龙头企业,创新型旅游企业融资难仍然是突出问题;旅游人才供给不足,未形成大规模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培训,无法适应高层次的旅游市场。这些问题制约着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2.2 城市化发展现状
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镇化水平依然落后。2017年安徽城镇化率52%,比上年提高1.5%,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布局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皖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远远低于合肥经济圈内城市的城镇化率,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居民环保意识不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安徽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是发展的关键时期。
3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3.1 指标选择与权重确立
为了深入研究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复杂子系统,依据科学性、主导性、层次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本文建立在了解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业系统包括旅游收入、旅游人数、旅游基础设施3个一级指标以及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行社数量、入境旅游人数等10个二级指标;新型城镇化系统包括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人口概况4个一级指标以及人均GDP、人均绿地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等13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上述数据来自于2007-2016年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安徽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安徽省统计局网站等。由于影响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较多,为保证结果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本文采取熵值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3.2 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
3.2.1 数据处理
为尽可能避免各个指标中不同量纲和数量级对数据的影响,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的内涵,选取线性加权法来测量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具体公式如下:
3.2.2 模型建立
为了解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原理,经过实际简化可以得到测量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公式,具体如下:
其中,C表示两个系统的耦合程度,U1,U2分别表示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值,
但是,耦合度仅仅反映了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程度,并不能反映各个系统自身的变化,所以,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以及自身发展水平,我们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
其中,D表示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C表示两个系统的耦合程度,T表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未定系数,从各个文献研究方法中进行总结,又考虑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属于两个同级系统,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故这里设定α=β=0.5。
3.2.3 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为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刻的了解,使得结果更加清晰明了,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利用均匀分布函数法进行划分等级,具体划分结果如表2: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结果
把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上述步骤后,得出安徽省2007-2016年间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具体数据见表3:
4.2 评价分析
4.2.1 失调阶段(2007-2009)
在2007-2009年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旅游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从0.2916增长至0.3976,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从0.3420增长至0.4831,从总体来看,城镇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增长较新型城镇化较快,属于旅游业滞后发展类型。这一期间,2008年汶川地震、安徽等各地特大雪灾、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在旅游人数,旅游消费信心,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旅游业发展缓慢,然而,这一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较为快速的提高,主要是受2007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和2009年国家“四万亿”计划的推行对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遏制金融危机的暂时作用影响。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步调不一,但是总体上二者协调度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但是水平较低,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固化的要素,协同发展关系较为薄弱,要素之间没有实现深度交互融合。
4.2.2 协调阶段(2010-2016)
2010-2016年中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继续融合互动发展,二者的耦合程度和协调程度稳步提高,这一时期,我们又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小的时间段,即2010-2011年勉强协调时期;2012-2015初级协调时期;2016年中度协调时期。在2010-2011年间,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有大幅提升,这和2010年间安徽省内合肥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体育代表大会、巢湖全面启动滨湖新区建设、黄山跻身十大“最中国旅游城市”以及全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密切相关。这些事件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一时期,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属于旅游业发展滞后型。2012-2015年间,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度步入了新的层次,耦合度逐步稳定在0.5左右,协调度从0.6256增长到0.6989,达到了初级水平。这说明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开始不断渗透、不断调整各自结构以达到协调发展,这一时期也呈现出旅游业发展滞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交替出现的趋势,可见二者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社会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生态旅游产业以及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提供了契机。产业结构不断改善,旅游业产品供给趋于多元化,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潜力不断被挖掘出来,安徽省在旅游强省的转型中做出进一步努力。这一时期,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迈入中级协调的轨道。
5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通过构建安徽省2007-2016年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2007-2016年安徽省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从0.2916增长到0.9897,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从0.3420增长至0.9820;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上升,从2007年的0.4984上升到2013年的0.5,并且2013-2015年保持在0.5;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不断提高,从2007年的0.3974增长至2016年的0.7021。②安徽省2007-2016年间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协调发展过渡,并在2016年达到了中级协调水平,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逐渐渗透,相互促进。③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从2007-2011年旅游业滞后发展到2012-2014年旅游业滞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滞后发展交替出现到2015-2016年新型城镇化滞后发展的阶段。
5.2 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
5.2.1 合理认清当地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由于安徽省各个地区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个地区在以旅游业发展为主要模式和以城镇化发展为主要模式,或者是以旅游业和城镇并重的发展模式的权衡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比较优势,正确认识各地区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特点,发挥特有的文化魅力,形成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品牌或者城市特色。这也对各地政府做出了要求:给予合适的政策导向,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内资金、劳动、技术、资源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深度挖掘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之间的深层价值,迸发出新的经济潜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5.2.2 加大环境生态的保护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宜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更是新型城鎮化发展的保障,所以对于环境生态的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这要求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区域内落后的、污染的、有害的产能进行剔除或者改造。利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引导区域内人口流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产业的升级,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创造宜居、健康的城市空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王亚菲,瓦哈甫·哈力克,王芳,王新芸.基于耦合模型的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
[2] 刘金伟. 长三角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3] 张遵东,周海洋.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关系实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13).
[4] 周成,冯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03).
[5] 马鸣.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