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催生农村新兴业态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8-05-14古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对策

古华

[摘要]在当前新时期下,农业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农村新兴业态也层出不穷,农村新兴业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从研究农村新兴业态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如何采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互联网+催生辽宁省农村新兴业态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新业态;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F259.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新兴业态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农村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许多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传统体系不断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见表1)。

2 辽宁农业结构与布局现状

从辽宁省农业 、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出结构来看,目前辽宁省内种植业的总产值比重下降速度最快,在1991年到2016年的25年间,农业总产值中辽宁种植业的总产值所占比重由42.1% 下降到22.1% ,降幅近47%;辽宁省林业由1991年的3.2%上升到2017年的6.2%,比重有一定幅度上升。其中畜牧业与渔业的比重上升较快,分别从35.7%和19%上升到45.7%和29%;另外从种植业内部变化来看,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1年的73.7%下降至2016年的61.4%,同时辽宁省经济作物与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1 年的9.9 %与14.3%上升至12.6 %与16.3%。

辽宁省目前农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辽宁省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而且农作物品质也达不到发达国家品质水平。其中粮食作物的蛋白质含量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且品种少,品质良莠不齐,缺少市场竞争力。水稻的总产量相比发达地区远远落后,因此导致大米价格走俏,价格逐渐上涨。目前油料的总产量也远远不够,其中大豆的平均含油率也远低于国外的优质大豆。畜牧业中,猪肉产量占总产肉量的比例较高,但瘦肉量低于正常值,牛羊肉产量不足。就水果而言,辽宁省是一个水果产量大省,但辽宁省内的水果总产量不到全国水果产量的15%,只达到出口标准的高档水果总产量的5%,与进口水果相比,辽宁省内的其他水果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林业方面,木材总产量不足,优质木材占总木材比例过低。在当前形势下,辽宁省人民群众的现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品种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还没有形成。许多地方的农业结构越来越被同化。局部特征分布不明显,布局分散。因此,对于辽宁省未来长期经济发展来讲,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是一项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

3 借助互联网+ 催生辽宁农村新兴业态发展的对策

为使辽宁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同时借助互联网+ 打造农产品销售特色,并且借助互联网+ 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才能催生辽宁农村新兴业态更快发展。

3.1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布局

重点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牢牢把握农业转移方式、调整中心结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部署中央1号文件任务到位。为提高农产品供应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应把结构调整放在更突出的地位,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和调整精度。

3.1.1 林业方面。辽宁省应大力推进我国国家储备林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红松林果用材林和特種经济林产业。 增加对林木良种苗木花卉的发展。同时加强龙头企业和品牌培育。加强林业生态公益产品供给。加快林业产品和林业内冷链运输物流业的发展。

3.1.2 省海洋与渔业方面。以辽宁18个优势特色种类为重点,提高渔业有效供给能力。把每一个优势特色种类进行发扬,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渔业产业,切实提升辽宁省渔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扩大近海捕捞,适度控制近海捕捞,大力发展近海渔业。加强水产品加工和流通。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升级换代。加快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渔业品牌建设。鼓励水产企业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高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充分发挥区域品牌影响力。

3.1.3 畜牧兽业。首先应大力提升优质特色畜产品供给能力。肉牛、奶牛、肉羊、生猪、蛋鸡、肉鸡产品稳定发展。绒山羊、鹅、蜜蜂、肉驴、鸭等有代表性产业因地制宜发展。

加快落实辽宁省育成的第一个专门化的肉牛品种-辽育白牛开发。同时要以辽宁省黑山县附近众多县区为主建设开发辽育白牛全产业链示范区域,努力打造可追溯的品牌化产业链。

3.1.4 休闲渔业融入省旅游和服务业,助推旅游服务业大发展。目前,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发展的第五大产业。促进渔业第一、第二产业的整合,将休闲渔业纳入省级旅游服务业,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大发展,增加渔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作出重要贡献。

辽宁省休闲渔业已由单一渔业发展为集旅游、休闲渔业、观赏水族、渔业经验、渔业民俗节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3.1.5 调整种植业结构。2017年初,辽宁计划在不适宜的地区实际减少玉米种植面积13.33万hm2。通过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部署了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基层干部和农民积极响应,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据调查,辽宁省实际玉米种植面积减少139733.33hm2,其中,占辽宁西部农牧业的70.9%,辽宁东部减少了99200hm2。该区域的减少主要用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植更有效率的经济作物和特种作物,此举不仅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而且对于替代的农作物预期产生的效益也很不错,非常有利的促进了辽宁省种植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

3.2 借助互联网+ 打造农产品销售特色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共享经济条件下,打造农产品销售特色。

3.2.1 降低农业供给农产品营销成本。微博、微信、QQ和SNS都是免费资源,通过它们与消费者建立起信任关系, 使销售变得更容易。

3.2.2 强化农业供给 农产品的故事性。可以根据人文背景、产品知识、历史典故、城市文化、地理条件等因素对农产品进行包装,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农产品,结合目前主流媒体营销趋势,加以宣传,在微信微博形成传播,大力提升品牌附加价值。

3.2.3 简化农业供给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农产品追溯信息反映出来,比如可以引入扫码体系,手机端进行扫码,消费者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产品的全部信息,比如种子来源、产地、采摘时间、保质期、成分特点、禁忌搭配等等,一应俱全,可以很好的解决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产品安全问题,以及产品的信誉问题。

3.3 借助互联网+ 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

3.3.1 解决冷链物流供给问题。辽宁省冷链运输行业要紧跟时代发展,借助互联网+解决冷链物流供给问题,抓住产业个性化供给需求。冷藏运输水果、蔬菜、易腐货物、鲜肉占很大比例,还有巧克力、保健食品、乳制品、冷饮、糕点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的发展,冷藏保温车的客户越来越多,像肉类加工厂、大型连锁超市、大型的副食商场、牛奶供给公司、食品加工厂等等都成了主要客户。

辽宁省是农牧业生产大省,每年辽宁省都有数百吨的食品需要通过冷藏运输来到达目的地。随着辽宁省冷饮企业的发展,将大力促进冷藏运输需求的增长。特别是新兴起的生鲜电商对冷藏运输、宅配等运送方式都有很大的需求。

伴随着辽宁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农业将由原本的粮食作物发展到优质农产品,而且对冷藏运输需求将会大幅提升。从目前来看,建设网络完善、管理水平更加先进的现代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3.3.2 解决冷链物流的扩展问题。很多鲜活农副产品的售卖需要冷链物流,完整的冷链物流通常包括很多环节,以新鲜海产品为例,通常需要包括打捞、温控、运输、保鲜存储、分包、配送等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特殊要求,目前省内还没有一家公司来实现一体化服务。目前出售农产品(尤其是冷鲜产品),通常是采用电商平台关联的菜鸟网络提供物流供应服务,包括思迈速递、顺丰速递、微特派、小红帽、众萃冷链等物流供应商。

在辽宁省较边远地区,现有的物流体系都没有延伸到这些农村区域,所以很多鲜活农产品很难做到跨区域配送,当地物流配送邮寄服务还只能是依托当地的邮政快递,而邮政服务是不承接鲜活产品速递的。所以建立和延伸冷链物流供应服务势在必行。建议当地政府出面与相关物流公司通力合作,共同建立冷链物流服务延伸网点,解决当地农民借助电商平台出售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服务问题。

3.3.3 建立末端配送服务站。在各大城市,主要是在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小区便利店、社区物业自提点、高校自提点等建立末端物流配送服务站点,延伸商品从卖家到买家的最后1000m的物流配送服务。但在辽宁省较偏远地区,由于人员居住分散加之购买力较弱,物流数量也较少,物流公司相对也较少,末端配送服务站更是几乎为零。

为解决偏远地区人员物流服务及物流末端配送服务,需要当地政府出面与相关物流公司通力合作,共同建立物流服务延伸网点及末端配送服务站,解决当地农民借助电商平台出售农产品的配送服务。

3.3.4 开发专门的农产品APP。对于广大的种植大户来说,传统的销售方式都是地里收、地里卖,但是这种线下渠道并不稳定,如果一旦没有销售渠道,那么这些产品只能放在家里等待买家购买,如果放的时间很长,可能农贸产品会腐烂变质等。借助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发专门的农产品APP销售软件,消费者借助农产品APP销售软件查询自己所需的产品,下单购买;农民借助农产品APP销售软件,接单销售农产品,使大量的农产品需求者和生产者无缝对接。

開发的农产品APP软件要具备购物、查询订单、搜索商品、行业资讯、产品评价、市场动态查询、供求信息发布、仓库管理、展会信息查询等功能,只要农民用手机下载注册后便可以利用APP功能便捷的在上面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为农民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3.3.5 解决农产品溯源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注重食品的安全与优质。面对复杂的食品安全现状,消费者选择农产品,最希望了解的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并核实这些信息。

农产品溯源就是给出产的农产品贴上编码或二维码标签,消费者使用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标签,或者上网查询农产品溯源平台,在平台上只要输入产品编码即可快速查看该农产品丰富详尽的档案,包括生产者信息、生产地点、产品基本介绍、产品认证信息,农产品的全生长期图片、肥料使用记录、农药使用记录、关键环境数据,同时可以实时查看种植现场的视频等等,使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透明,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也放心。

[参考文献]

[1] 曾学文.找准农业供给侧改革金融创新的切入点[N].金融时报,2017-03-25.

[2] 张丹萍.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7-02-21.

[3] 张文.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财政支农项目优化整合[N].农民日报,2017-03-08 .

猜你喜欢

互联网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