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成因研究

2018-05-14曾丽君文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东莞成因

曾丽君 文超

[摘 要]新时代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东莞,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的工作重点,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核心要点,更是政府改善民生工作和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农民工数量持续攀升,截至2016年,全国农民工总人数共计2.8亿人,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以高达七成的占比,跻身各行业成为农民工的新晋主力。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给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就业难、住房难、教育难、户籍难、社保难等诸多问题长期困扰着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其常住人口中有80%以上来自外来人口,新生代农民工则占据五成以上。基于此,以东莞这一区域城市为视角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成因,在全国范围具有标本意义。

1 文献述评

1.1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内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问题研究,其内涵的阐述有如下两种观点:一是动态过程论,着重强调农民工城市融入这一过程的动态性。李培林(1996)将其定义为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的转变、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封闭思想向开放思想转化的一个完整蜕变的现代文明过程。二是静态结果说,以最终的融入状态或结果来定义农民工城市融入。王兴周、张文宏(2008)指出农民取得城市户口、累计形成城市生活方式等城市性特征均属于农民工城市融入。

安东尼·吉登斯(2003)在其著作《社会学》中将“融入”定义为个人或少数群体为迎合主流价值与标准而调整甚至舍弃自身之前习惯与习俗的行为。梅亦、龙立荣(2013)强调“城市融入”需外来人员先从外在改善其经济条件,再从内在更新其价值观念,而这些改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这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李伟(2014)综合上述观点,将农民工城市融入定义为一个多维度的、动态过程性与静态结果型相结合的概念。

1.2 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诸多因素

查阅现有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影响因素这一领域,同时,这也是政府部门民生工作的重、难点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如下三个角度展开:一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全体农民工城市融入。梅亦、龙立荣(2013)将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细分为五点,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经济收入和制度资本。二是以重点人口流入城市为导向的局部农民工城市融入。郑小诺(2012)通过对浙江省2565名农民工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三是着眼于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张民杰(2011)从社会体制、社会心理及农民工个体三个层面深度剖析了制约宁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因素。

2 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成因

2.1 制度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从根本上受制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制城乡制度体系,具体体现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受教育程度等层面。就东莞而言,外来人口占在80%以上,在落户政策上实行严格的积分制度,近年虽有放宽趋势,但外来人员仍需满足“两个五年”方能直接入户,即连续在东莞稳定就业满5年,并且连续5年缴纳社会保险。一些新生代外来群体本身只具备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知识水平又加之大学扩招、学历持续贬值的时代趋势,这些群体在东莞举目无亲又想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非常规的就业渠道则成了能安定下来的最佳选择。在非正规的就业部门,他们只能接受高强度、低工资、无社会保险等系列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对于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东莞市同样执行严格的积分入学制度,而入学优惠政策明显倾向有技术职称、稳定工作、社会保障的知识群体,对于新生代的农民工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虽从事着非农业生产的相关工作,却享受不到这个城市健全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服务,更得不到东莞城市居民的身份認可,在潜意识里,他们对自我的定位依旧是农民。

2.2 非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因素,主要回答新生代农民工个体都知道什么,拥有哪些技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经验等层面。在东莞,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的岗位多半还是与贸易相关的生产、加工制造业。这些岗位能提供的专业化职业培训有限,与父辈相比,他们又缺乏坚毅的品质与娴熟的手艺技能。较低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在城市生存倍感阻力。

心理资本因素,你是谁的认知与定位。一方面,几代农村生活下积淀的小农思想影响,新生代农民潜意识里对自身的定位仍是农民,虽在东莞工作,但他们绝大部分收入还是用来支撑原所在地的消费;另一方面,城市生活的孤独感,使他们难以产生同东莞市民一致的城市认同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留在东莞的意愿。

社会资本因素,也即你认识谁,你的社会人脉圈子有多大。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借助父辈早年的人脉圈,或凭借自身能力建立的专属社会资源网,将对其融入东莞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流动农民工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 (04) .

[2] 王兴周,张文宏.城市性:农民工市民化的新方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东莞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东莞,东莞
莞香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