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农牧区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2018-05-14王洪程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

王洪 程刚

[摘 要]文章根据林周县物流涉及广、范围大、构成成分复杂,以农畜产品输出,消费品输入为主,总体呈入超状态的特殊情况,并且结合特殊的高原特点分析,总结出林周县物流具有分散性强、物流效率低、物流附加值高、物流条件差等特点。分析出高原物流在物流通道、物流主体、物流信息建设、物流技术、物流环境等五个构成要素方面的发展制约;同时借鉴城市物流的先进经验,结合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建立针对内外物流、物流要道、末端物流三个方面的物流运作模式;引入现代物流配送集散点模式,将这三方面的物流运作模式进行有效衔接,最后形成高原特色物的林周县农牧区流运作模式。

[关键词]构成成分;高原特点;发展制约;制约因素;现代配送集散点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农牧区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故农牧区物流发展更加落后。由于本身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和基本公共设施并不完善,未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农牧区物流运作模式。目前,拉萨对农牧区物流关注不够,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拉萨在关于农牧区物流网络体系和机制问题也有相关研究,在实践中对农牧区物流有了一些认识,建立了相关物流理论,如农牧区双向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区域性物流中心化理论和农牧区物流过程一体化理论,但对农牧区物流运作研究仍存在许多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林周县为例,对农牧区物流运作模式进行研究,探究在高原这种特殊环境下,从商品生产到消费各个衔接环节的内在机制,这对未来林周县乃至西藏内所有农牧区经济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林周县物流概况

1.1 涉及区域广泛

位于西藏中部的林周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南北狭长,跨度达180千米。念青唐古拉山支脉卡拉山横贯林周县,东连墨竹工卡县,西接堆龙德庆县,北临当雄县,南抵拉萨市城关区,占地总面积4512平方公里,海拔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年平均温度仅为几度,昼夜温差大。林周县是农业大县,下辖1镇、9乡,全县耕地面积18万亩,占拉萨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各类牲畜30万头(匹、只),粮食总产1.2亿斤,是拉萨的第一农业大县,也是全区第三个粮食总产过亿斤的农业大县。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牧民散居模式以及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物资短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占80%以上,出现了物资分配不均衡。另外,工业生产跟不上,很多家电、汽车、建材、原材料等都依赖输入型物流,而输出的物流仅仅是农牧产品和其他少量药材矿物等物流。因此,林周县物流长期处于输入输出不对等,输入较多,输出较少的状态。

1.2 物流组成较丰富

林周县物流具体包括如下几类:①消费型物流,主要为输入型物流,包含药资、家电、家具、化妆品等需要县外输入到县内。②农、牧业物流,包括农畜生产品物流和生产物流,如肉类、油类、青稞、小麦、酸奶以及油菜等。③民族特色物流,手工业卡垫、制陶、火盆、、油壶、等。④其他物流。其中,消费品物流占主要,农牧民的消费品物流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供小于求,制约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主要表现于:物流渠道不尽如人意,导致消费品物流成本高,商品附加值增加。与此同时,农牧区消费品资源稀缺,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此外,农业和畜牧业物流极易受到高原特征的影响,如低温,缺氧等。

1.3 消费品物流占主要部分

因地处于高原,由于气候条件,林周县的物资相对稀缺。输入型的物流中主要涉及消费品物流。比如,人们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和生产资料都需要大量的输入,就家电家具而言,尽管已经推广就地建厂生产和施行“家电下乡”政策,但仍然没有效果。为满足农牧区的家电家具需求,有必要通过物流填补空白,消费品物流中基础设施建材的比例更大。相反,农牧县输出的物流以粮食为主,兼具部分畜牧产品。在农牧业县的物流运作中,输入型物流和输出型物流的异常分布现象导致了目前农牧区的物流现象,主要处于进口状态。

2 高原物流特征

2.1 物流需求分散成本高

以物流服务为目标的农牧民是物流需求的核心。由于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和生活状态带来的流动不稳定性,这是农牧业物流需求相对分散的重要因素,平均人口密度低,加剧了物流需求的分散。这种分散性直接使物流实体之间的运输距离长,物流链一般较长农牧业的成本较高。另外,在寒冷、缺氧的气候、物流技术落后和专业物流运输工具缺乏的条件下,提高了物流运输成本和农牧业物流附加值。

2.2 高原物流环境复杂

在高原环境中,如低压、缺氧和低温等不利因素,毫无疑问将会对整个物流过程造成较大影响。由于高原自然条件,机械设备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无法适应该复杂的环境。进入高原的普通人一般会发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整个物流团队的工作效率,还有洪涝、泥石流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物流团队的工作风险。

3 林周农牧县物流建设及存在问题

3.1 林周农牧县物流体系

林周农牧业物流运作系统主要由一个物流中心和辅助物流配送点组成:甘曲物流中心和班觉林物流配送点,15个配送点,以及一些企业仓储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主要依托青藏铁路拉萨站,林周货运站的建设和运营,分布点主要分布在乡镇地区。没有分布点的乡镇约占总数的95%。班觉林物流配送点是林周农牧区最大的综合物流配送点,占地约800hm2,生活面积200hm2。它分为综合物流、零散仓储和物流区域,以及生产和加工。位于彭波中路的林周农贸市场是林周县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是为了满足林周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宏达仓储物流园区是林州市第一家电子商务企业专用物流园区。整个园区包括中小型仓库和大型仓库,用于零售企业的分拣和分销以及特定的快递活动。在林周农牧区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动过程中,由于农牧区物流特殊复杂,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

3.2 物流运输通道

林周县主要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要的物流运输渠道。公路运输是不管是对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发展都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林周运输的重要方式,以甘曲镇为中心点,形成了甘班(甘曲—班觉林)、甘旁(甘曲—旁多)为主线的公路系。目前,以公路运输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在支撑林周物流运作。

公路路网中四级以上公路的比例偏低,且四级公路的年限一般为10年,远不能满足各乡镇物流发展的运输效率要求。同时,高原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安全。高原公路路网存在延伸性弱的特点。“门到门”道路交通的交通属性以及各乡镇村的联系交往都很难以实现。林周县交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32个自然村通达,19个自然村畅通,整体通达率64%,通畅率为38%。而该地区铁路还尚未建设,导致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和不受气候条件严重影响的独特优势未能提高和突破林周的物流效率和经济发展。因此林周农牧县物流的运输渠道存在运输效率低、运输风险大的问题。

3.3 物流主体

参与农牧区物流运作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教育和缺乏后勤意识,这种情况在偏远的乡、镇、村一级行政区域更为普遍。在物流运作的过程中,传统的运输公司或仓储企业主要从事物流业中的某一项或者多项业务,形成规模小,溢出效应有限。依靠家族企业形成“甜茶馆”“夫妻店”“小卖部”等商业网点在农牧区尤为普遍,但整体规模小,布局凌乱。这种以自营方式存在的物流实体,要形成商业网络较为不易。农牧区物流中薄弱的组织导致向公众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3.4 物流信息建设

林周县的信息网络在农牧村、乡、镇的覆盖率极低,主要原因是受电力资源缺乏和建设网点稀缺的影响,很多地方主要依靠太阳能发电,而太阳能,尤其是在冬季带来的电量十分有限,主要用于照明。目前,就县中心而言,现代物流信息中心交流点尚未建立,物流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并且当前光纤线路的应用还未扩展到乡、镇、村。因此,计算机在农牧区一些相对落后地方的使用率和适用率很低。智能手机在农牧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相对较高,但在一些没有安装信号塔的地方,通信信号存在真空区。人们能获取、交流和分享的信息存在较大问题。

3.5 物流技术

目前,林周县农牧区运营的物流公司和企业很少,一些现代成熟的物流技术在高原地区的推广需要漫长的适应期,而高原地区的设施设备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物流装备机械化程度低,如汽车在有些地方无法行驶,只能依靠手推叉车,起重设备和运输车辆尚未实现高原特殊专配。由于农牧区域道路环境恶劣,有必要使用运量小、安全性差的电动汽车和摩托车,广泛应用于农牧区。货物装载技术主要用于集装箱之类的中大型物品,不适用于散装货物和小件物品的运输。由于冷藏车、固定车缺额较大,特殊物品的物流业务开展困难,如:鲜货物流、冷藏物品物流、易碎易变异物品物流等。

3.6 物流环境

林周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高原气候给农牧区域物流运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在缺氧、高寒情况下,物流从业人员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机器设施无法发挥最大作用;雪灾和寒风将会延长物流的实际运作;泥石流、洪涝、山体滑坡等常见地质灾害,将阻碍物流通道,严重时还会对工作人员和物品的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4 构建农牧区物流运作模式

4.1 “一心一点”主导运作对外物流

农牧县对外物流环节应建设以班觉林物流集散点为主、甘曲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为辅的对外物流运作模式,班觉林物流集散点北临边觉林乡和江热下夏乡,形成“铁三角”经济圈;南抵边角林乡,向南挺进拉萨市城关区通道;西邻甘曲镇,融入甘曲物流圈经济带。班觉林物流集散点作为衔接林周县内、外物流的重要窗口,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能够兼顾边角林乡和甘曲镇的物流运作。

4.2 物流中心+现代配送集散点主导县内物流

林周县内部的物流运作模式,以甘曲生活资料物流中心为主,待建设的江热夏乡物流集散点为辅,预留春堆乡物流集散点、边觉林乡物流集散点,充分发挥现代配送集散点的作用。甘曲生活资料物流中心以甘曲镇物流运作为主,辐射边觉林乡、班觉林乡、边角林乡、江热夏乡、卡孜乡、松盘乡,同时也是衔接林周县农牧区域对内、对外物流的关键节点。待建的江热夏乡物流集散点在满足江热夏乡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兼顾了甘曲镇、边觉林乡、班觉林乡和边角林乡的物流运作,同时也可以对接县间物流。现代配送集散点作为内部物流的重要节点,在运作的过程中,对已经有现代配送集散点的区域,将它相关的物资供应点、销售环节点、信息流共享点纳入现代配送集散点多功能运作,组建物流体系,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多功能运作,以其经济有效的服务方式,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现代物流配送集散点作为由供应商到客户的产品中转枢纽。在没有形成现代配送集散点的地方,一方面努力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积极建设规划,另一方面按照以邻为榜原则积极融入附近现代配送中心集散点的适用范围。

4.3 配送点为主的末端物流模式

重组农牧区,商业条件良好的家族企业或个体户的合作社,建立农牧业配送点,加强个体农牧民的末端物流。在形成过程中,将充分利用林周县发展较好企业的资源优势,对配(下转页)

(上接页)送点的特许互帮互助鼓励政策,提升配送点的硬件设施,进行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实施配送点的运营主要衔接农牧民个人和物流分集散点,配送点的规划和选择是针对全面覆盖的。

4.4 企业+中心调配整合运作模式

在农牧区物流供应链中,选择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如太康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林周顿巴达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林周县邮电局、当知茶馆等,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外物流资源整合,进行业务重组和部署,共享资源,分析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自身条件和周边情况,规划配送中心内部作业活动,主要分为进出仓、仓储、订单拣取、配送、流通加工、包装、退货作业等。同时,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的形成,弥补林周县基础设施短缺的不足,利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有效的市场管理,增加农牧区高原物流产值的附加值,降低输入物流成本,形成农牧区良性发展的物流模式。

4.5 运作流程结構图

林周农牧区物流的运作流程以班觉林物流集散点联合甘曲物流中心牵头对外物流;以甘曲物流中心联合现代配送集散点、待建的江热夏乡物流集散点、预留春堆乡物流集散点、边觉林乡物流集散点主导对内物流;基于配送点的末端物流模式辐射农牧区的各个家庭;在整个运作中充分发挥全县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的物流资源优势,实现企业+中心调配整合运作模式,最终形成林周农牧县完整的运作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5 结语

西藏林周县物流运作模式受气候寒冷、人口分散、条件恶劣的影响而凸显了西藏林周县物流运作模式的特殊性,本文根据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过程及其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物流运作模式:内外物流运作模式、内部物流运作模式、末端物流运作模式,结合优势企业、中心调配整合运作模式,有效结合这三个层次的物流运作模式,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整个流程的影响,改善物流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最终形成西藏林周县农牧区物流运作模式。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以农牧区居民为重点服务对象,采用现代科学先进的物流技术,有效实现商流、信息流与物流在林周县农牧区的统一,不仅可以使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布局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对于林周县农牧区的经济效益也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刚,赵淑芝.西藏农牧区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2] 杨涛,李艳梅.西藏农牧民生活电力消费及保障研究——半农半牧区林周县春堆村的案例分析[J].中国藏学,2013(03).

[3] 卓玛.西藏边境农牧区物流发展研究[D].西藏大学,2018.

[4] 邓卫东.林周县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农业气候浅析[J].西藏农业科技,1995(01).

[5] 李琴琴,王伟,陆参军.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内部功能布局规划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08).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浅析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