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贫困生创业难的内因及对策分析
2018-05-14冯娇
冯娇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个新热点,不少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本文对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5届和2016届的397位应届贫困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状况进行了调研,了解到医学类高职贫困生创业难的内因主要存在“创业政策不了解、创业心理不稳定、创业想法不现实和创业能力不匹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就进一步改善贫困生创业难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创业;创业难;内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社会大背景下,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部门的重视。而贫困生在医学类高职院校生源中占有的比例较高,多达40%以上,只有更好地对这部分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分析和研究当前高职贫困生自主创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合力形成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切实可行的帮助,从而有效带动他们的就业,真正达到助人的目的。
1 调研方法和样本的基本情況
主要调研的对象是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5届和2016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受调查的对象都是经过困难生认定,在校贫困生档案库留档的学生。主要调研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样本抽取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40份,回收问卷438份,其中有效问卷397份(2015届192份和2016届205份),有效回收率为90.64%。
2 存在问题
2.1 创业政策不了解
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优惠政策,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政策主要围绕创业成本、创业融资、创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程序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打算创业的学生来说,全面深入各项创业政策,才是做好创业的第一步,可以给自己的创业之路带来很多便利,降低创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但是很多贫困生却对创业政策知之甚少或者全然不知。
在对创业政策了解程度调查中,只有5.79%的贫困生“很清楚”;18.64%的贫困生“有点了解”;53.15%的贫困生“不太了解”;19.65%的贫困生“只是听说,不了解”;2.77%的贫困生“从未去关心过”。这表明大部分贫困生对创业政策的认知缺乏主动性,对政策的理解和应用都存在滞后性,不善于利用政策为自己的创业寻求帮助,这反而会错失很多机会,甚至导致创业的失败。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部分创业政策存在宣传不到位、解读不明晰、学习不透彻的问题,还需要整改教育方式和方法,确保落实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创业者对创业政策的理解度。
2.2 创业心理不稳定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在创业中能自信面对各种挑战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贫困生创业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比普通学生要面对更多的实际困难:家庭贫困缺乏资金支持、生长环境限制人脉资源、祖辈创业经验缺失、生活压力歪曲创业理念、心理脆弱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更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各种考验。但是他们比普通学生更迫切希望获得成功来证明自己,创业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又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更容易悲观失落,反而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更深的伤害。
其实每个贫困生内在都有一颗想创业的心,但是现实的各种问题,阻碍了他们创业的步伐。在调查中发现,高职贫困生在创业中的最大障碍依次为经验不足、资金不足、技术不足,比率分别为40.55%,37.28%,10.83%。“资金、技术、经验”是决定创业是否成功的三个重要条件,而这正是贫困生自主创业中的最大障碍,所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贫困生都有成熟的创业想法,但是碍于这些阻碍而放弃了创业行动;部分贫困生在校期间有运营较为成功的创业项目,但是在毕业后也因为这些阻碍放弃甚至转让创业项目;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打算在毕业后继续自主创业,但是对创业项目定位和发展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3 创业想法不现实
医学院校的学生,很多人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是冲着医院的稳定工作环境去的,求安逸的心态较为普遍,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医学类高职学生和其它专业的学生一样,在校期间的创业想法活跃,大部分学生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给大学生活增加一点精彩。另外还发现贫困生的创业想法不同于普通学生,34.51%的贫困生创业是为了“多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34.00%的贫困生创业是为了“锻炼自己”,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18.14%的贫困生创业是为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通过创业开创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只有11.59%的贫困生创业是为了“积累经验”。贫困生的自主创业动机,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
医学院校毕业生,属于大学毕业生中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一类学生,其本身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优势和技术优势。但是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创业负担较重、创业难度较大的事实面前,大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还是主动压抑自己内心创业的冲动,选择更为容易的直接就业来规避风险。这表明要想促进贫困大学生创业的群体化、规模化、常态化,将创业想法变为他们的自发行动,目前的创业环境和条件还不成熟。这需要以政府的创业政策为导向,形成良性的社会创业文化;学校创业教育着重塑造创业理念和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自发生成创业意愿,激发学生创业动机,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4 创业能力不匹配
目前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只是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内容,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大多注重创业知识的理论学习,许多创业教育活动都流于形式。而且创业课程属于非专业课程范畴,在高校受重视程度不高,师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传统的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创业政策、创业技巧、创业心理等方面的辅导,更多是创业文化、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态度、创业精神、创业素质的培养,光靠一些创业讲座和创业比赛短期内很难有所起效。
在调查中,48.87%的学生认为“个人魄力和创业头脑”是创业的首要条件;23.68%的学生认为“适合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是创业的首要条件;18.89%的学生认为“创业合作伙伴”是创业的首要条件;5.54%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培训”是创业的首要条件;3.02%的学生认为“创业资金和创业技术” 是创业的首要条件。这说明,在创业中个人能力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建议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专业化实操模式、模拟化创业形式和创业基地等,实现择业与创业、专业与创业的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大学生创业的规划化、长效化、品牌化。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对于创业项目的培育,主要是采用“以赛为基,以孵为主,以扶为辅”这种模式:先进行校内的创业比赛,将获奖的创业项目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进行孵化,有的学校还会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进行创业扶持,另外还会聘请有关专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经验技术传授,安排创业老师定期进行咨询指导。这种培育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创业实践机会,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积累创业经验,为今后步入社会进行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创业政策不了解—加强政策学习
随着我国创业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各个层面陆续出台了很多新的创业政策,创业环境在不断改善之中。为保证各项创业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有效落地。适应现在大学生网络浏览习惯,特别要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会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针对部分学生创业团体,及时推送可行的创业政策,辅助贫困生创业。
3.2 创业心理不稳定—加强心理辅导
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需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种困难。据调查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受到创业兴趣、创业实践、创业支持的综合影响,特别是在校创业的贫困生,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通过多渠道了解他们的自主创业状况,发现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创业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3.3 创业想法不现实—加强实践指导
创业的过程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高职生创业很多时候都是“三分钟热度”,只有想法没有市场调研,真正在实践的时候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比赛,筛选可行的项目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孵化,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对创业项目进行定期的跟踪和回访,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逐步将创业想法落地生根,优化为切实可行的创业成果进行发展。
3.4 创业能力不匹配—提升综合能力
创业的过程对创业者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合作能力、机会捕捉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贫困生一般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欠缺,需要在校期间通过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我。同时可以与一些有创业经历的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多学习多取经多积累经验。还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际中去,结合专业开拓特色创业渠道,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旭辉,蔡乐眉.论高校的创业管理[J].高校教育管理, 2015(09).
[2] 王爱玲,崔寅,孙雪飞.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弊初探[J].北方经贸,2014(07).
[3] 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04).
[4] 刘涛,油永华.大学生创业需求与创业素质培养阶段性研究——基于驻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