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2018-05-14王军强申强苟天来
王军强 申强 苟天来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的协同发展,会展农业作为都市农业新业态,能够促进三地农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分析京津冀会展农业的发展政策,结合京津冀会展农业案例,发现会展农业对区域农业发展具有多个促进作用,进而归纳了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機理。综合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会展农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京津冀会展农业的政策分析
1.1 北京会展农业政策分析
在1997年,北京市就提出把发展设施、籽种、精品、加工、创汇、观光农业等六种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多功能性得到充分拓展。[1]据不完全统计,北京郊区大小农业节庆有近百个,如大兴西瓜节、平谷国际桃花音乐节和慕田峪长城国际文化节等等。[2]随着会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对会展农业的政策支持也逐渐集中于产业融合、农业功能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等,如北京都市农业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发展会展农业的表述为“促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产品流通业、会展农业等融合性产业得到发展,融合性产业成为了农业新的增长点”。该规划中特别提到要在北京近郊农业区重点发展会展农业,可见北京市对会展农业的政策扶持瞄准了特定的地理区位。
1.2 天津会展农业政策分析
天津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和会展农业”、“建设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农业体验园区、农家乐旅游园区、农业会展和物流平台”。在其“十二五”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中则提出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农业与二、三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以农业的生产功能为基础,结合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餐饮、养生、康体、运动、会展、交易、服务、创意等多种产业形态,拓展农业在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多产业、多产品、多品种和多功能的统筹协调发展格局”。可见天津市已将休闲农业和会展农业作为同等重要的一个农业产业形态。
1.3 河北会展农业政策分析
河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并未提及会展农业,但提出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科学规划以京津客源为目标市场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建设集农家游、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从政策角度看,河北省政府对会展农业发展的政策设计层面落后于京津。
三地会展农业的发展时期、优劣势各不相同,但已开始探索协同发展机制,如2015年3月京津冀三方签署的《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未来三地将重点在籽种农业、会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沟域经济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这为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
2 会展农业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平台表现
2.1 区域资源整合平台
案例一:延怀河谷
在延庆举行的2014世界葡萄大会是北京市延庆县与河北省怀来县联合推出的一个区域农业合作典型。其中的核心是延怀河谷葡萄及葡萄酒产区,产区计划在2030年实现葡萄种植面积40万亩,葡萄酒年产量30万吨,年产值140亿元,据悉,延怀河谷产区规划范围包括延庆县、怀来县的27个乡镇,约2000平方公里,是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酒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体。目前该产区建有延庆、怀来两地葡萄酒庄40余家,预计2030年产区内入驻的酒庄、酒企数量达到150家。延怀河谷产区构建了“一区、两岸、四中心、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一区即统一的延怀河谷产区;两岸是官厅水库南北两岸两条高端精品葡萄酒庄产业带;四中心为产区交易、研发、物流、会展四大功能中心;多组团即在产区统一规划下,各地区、各乡镇根据各自优势发展的多个聚集度高、特色鲜明的产业组团。
在案例一中,会展农业提供了一个促进区域资源整合的实现形式。北京市延庆县和河北省怀来县分别借助自身区域资源禀赋的优势建立合作,实现了区域农业产业链的升级。由案例可以看到政府对区域农业合作起着主导作用,如制定各自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等。
2.2 区域品牌互鉴推广平台
案例二: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
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于2015年3月14日—5月3日在北京市昌平区草莓博览园举行,本届嘉年华活动以农业主题为背景,分为“三馆、两园、一带”,包括农业精品馆、农业创意馆、农业体验馆;激情狂欢乐园、农事体验乐园,以及草莓休闲观光采摘带。在农业创意馆内的“燕赵葡园”面积3450平方米,将多角度演绎葡萄在河北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会让游客在参观和互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河北、认识河北;面积2300平方米的“山海情缘”由天津海洋农业主题景观、盘山主题景观、传统民俗展示、舞台SHOW表演和互动体验五大区域组成。通过山的呼唤、海的情思,突出海滨天津的特色优势资源,让游客在参观、体验互动中了解天津盘山的文化并产生留恋和回味,了解天津的海洋农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知识。本届嘉年华还将举办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座谈会、“惠农、汇民、会生活”主题活动、全民欢乐农嘉行、北京农业嘉年华主题日活动等十余项重要活动。
案例二通过农业嘉年华的会展农业活动形式体现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理念。案例中会展农业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包括农业展览、会展农业协同发展会议、观众的娱乐体验等,而最主要的是将京津冀不同的农业文化、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都市农业品牌在会展农业这一平台充分呈现出来。
上述案例体现出会展农业对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可大大降低农业相关供需信息的不对称。会展作为一个平台为商品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在沟通过程中,由于会展市场中充满了大量区域农业特色信息,因此使市场供求更加透明。其次,推动了区域农业品牌、农业文化的宣传。农业品牌的推广对于不同区域农业走出去至关重要,品牌意味着知名度和良好声誉,借助会展农业的平台可大大促进本地特色品牌农业产品与外部市场的对接;而农业文化特色可激发区域游客的旅游意愿,拉动区域间都市农业如休闲农业等的发展。再次,会展农业实现了区域资源互补和整合。会展农业利用区域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为不同区域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个资源互补发展的平台。最后,会展农业为区域农业协作发展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主要实现形式为农业发展论坛、农业技术交流会议等。
3 会展农业在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机理
在总结前述案例经验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如图1所示)。
3.1 创新会展农业的实现形式
举行各种类型的会展农业活动,不仅是农产品展销、农产品成果展示,也可以在文化交流、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方面促进区域农业品牌的推广和展示。
3.2 在农业发展理念上交流互鉴
京津冀农业基础不同,京津两市的科技、人才和资金要素密集,河北的土地、劳动力和生态资源丰富,这使得京津冀农业发展的理念必然存在区别,而未来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的竞争,对农业科技、农业产业链升级有更高要求,因此三地可借助地理区位邻近的优势进行农业发展理念上的交流。
3.3 整合区域农业资源
区域农业协同发展的根本建立在区域资源互补和禀赋比较优势基础上,会展农业为区域农业资源整合提供了平臺,这里的资源整合包括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营销方式、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3.4 加强农业信息交流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决策的科学性,而农业信息的及时获取不仅可以带动一个企业,更可以拉动一个产业。会展农业为京津冀三地农业信息的供求双方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由于最大化减少了区域农业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可大大促进京津冀农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3.5 在会展农业活动现场实现人才对接
人力资源要素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如何有效对接不同农业类型所需人才是关键。京津拥有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培养了大量的农业人才,各种农业类展会可以为京津冀农业企业及政府农业部门提供一个招贤纳士的良好平台。
3.6 发挥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功能
在农业展会上各个参展商都会将自己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出来,不仅满足了京津冀三地各类农业企业的技术升级需求,更有利于京津冀农业类企业进行农业技术研发与合作。
4 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办展主体需逐渐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过渡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要准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这意味着未来会展业包括会展农业的发展要更多依靠企业和社会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办展,唯此才可使会展农业可持续性地促进京津冀农业的协同发展。
4.2 展商的品牌声誉度需进一步提高
当前,很多展会在招展过程中重量轻质,一切只为盈利,没有发展品牌展会的长远规划,这使很多展会不能实现连续发展,往往是“昙花一现”。因此,要增强会展农业对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动力,需在农业会展的招展过程中重视参展商的质量,如可以建立京津冀名优农业企业名录,提高农业展会宣传和推广的瞄准度,进而形成企业品牌与展会品牌的相互带动。
4.3 建立会展农业区域间定期轮流举办制度
前文农业会展案例中的办展主体主要位于北京,为使会展农业对三地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趋于平衡就需建立农业展会在三地轮流举办制度,增强会展农业在三地的影响力,如以“京津冀农业技术交流展”、“京津冀农产品交易会”等主题形式在三地进行展会组织,进而带动三地农业企业、农业信息、农业技术、创意农业等农业新形态的发展。
4.4 培育具有一定资质的农业会展公司
会展业属于低投入高回报行业,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会展业存在“多头管理”的体制性弊病,导致会展业准入门槛低,一些行业协会不作为,行业“骗展”时有发生。因此,要发挥会展农业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和优势,就需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建立农业会展公司的资质评价机制,培育真正有品牌、有资质的农业会展公司来承办区域农业会展活动。
[参考文献]
[1] 北京会展农业简析[J].北京农业,2014(08).
[2] 赵海燕,桂琳,刘芳,等.北京会展农业的发展特点探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7).
[3] 张敏,苗润莲,李梅,等.京津冀现代农业区域协作的战略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4] 刘丹,肖春飞.“骗展”毒瘤侵蚀中国会展业[J].当代经济,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