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调查
2018-05-14张斌王东生
张斌 王东生
[摘 要]本文以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针对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进行调查,包括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满意度、对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满意度对自身人际关系处理满意度、对创业选择和所学专业相关度满意度、对各方面创业阻力造成影响的认知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有效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团队;风险;专业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要求和相关举措;2015年5月,國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等。上述《意见》的提出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潮。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和参与者,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
本调查以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学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等34个问题,本文从中选取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途径、对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满意程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创新创业阻力等五个问题进行了结果分析。
1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将学生分为工学、理学、管理学三类,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780份,其中管理学有效问卷266份,工学有效问卷281,理学有效问卷233份。为方便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上述三种分类分别抽取了233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1 关于“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满意度”的调查
调查显示,学生的满意度达到了78.11%。虽然满意度比较高,但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非常有限,同时局限性很大,不管是哪类学科的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反映出学生不仅参加竞赛少,而且真正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中更是有限。而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学生能力、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等等的制约,身为学生,参加校外比赛的机会很少,即使有机会参加,校外的比赛大多为实干,对知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学生经验不足,也少有人愿意相信大学生目前的能力。当然,在各类学科中也不乏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比赛,由于家庭、社会关系人脉以及个人能力的原因,但这类学生总体而言还是偏少数。
1.2 关于“对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满意度”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对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满意,其中管理学略多于工学和理学,这也符合实际情况,管理学的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竞赛多,但创业的结果不令人满意,因为对创业来说,不论是个人能力,知识储备还是创新意识要求都非常高,而大多数管理学专业同学在这方面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对于理学和工学的学生,本身接触的创业竞赛就少,对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较为不足,因此对自身情况估计不足或过高。
1.3 关于“对自身人际关系处理满意度”的调查
尽管多数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很有信心,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此方面有些担心,觉得自己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管理学及工学的学生相对于理学学生来说这方面的顾虑会少一些,这是与所学的学科性质有关的。
1.4 关于“对创业选择和所学专业相关度满意度”的调查
通过问卷信息数据可知以管理学和理学专业为代表的一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并不在本专业内,多数人对自己所学专业和自主创业的目标并不相符。一方面因为很多同学在选专业时,对所选的专业并不了解,等进了学校真正接触到自己所选专业才发现真实的情况和自己想象中的有所差距;有的学生选专业主要由家长决定,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并没兴趣,学习被动。
1.5 关于“对各方面创业阻力造成影响的认知满意度”的调查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创业阻力的困惑,因为经济状况、专业知识等,几乎对于每个大学生创业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多数学生即使有创业的想法,也会因为各式各样的阻力和现实条件畏惧而止步不前,例如:受资金限制,大学生刚从学校出来,没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支撑自己的创业梦;创业需要完整的理论知识支撑,如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等以及创业所需专业技术多方面丰富的知识,大学生刚从学校出来所学知识受专业限制,仓促贸然地创业必然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有经验限制,大学生所学知识,与创业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几乎都为零,即使有学到一些创业知识,也都只是“纸上谈兵”。
2 研究结论
从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及期许来看,81%的学生认为学校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很有必要,82%的学生意识到专业课的实践、实习活动不能再循规蹈矩,而是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64.5%的学生同意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同时具备,且72%的学生希望学校请相关人士讲述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通过讲座、宣讲会等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创新创业道路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风险;约57.9%的学生会选择和本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创业,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讲,一方面意识到对本专业所涉及的领域情况比较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与实践经验相对系统与具体,可操作性与可控性更强一些;另一方面又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非常欠缺,与创新创业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很多学生选择了其他领域,因此对于高校培养专业化程度高的人才目标来说,需要加强专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调查结果中发现,72.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实践活动,79.3%的学生期待学校组织大家去创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82%的学生希望可以尽早地进行本专业的实践实习活动,可以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认知度,而且可以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多数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加入大学必修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学习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对于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来说,部分学生希望高校可以在此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尽可能地将工作落实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改革成果。
3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学校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学生创新创业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期许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抓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一位学生享受改革成果,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人才,真正成为人才培养与输出的基地。
变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核机制,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从选修课改为必修课,为学生更大范围地提供学习的机会,让想要了解此类课程的学生不再因为没有机会而选择放弃。实施学分制,让即使对于今后不打算创业的学生,也可以从中了解现实的商业运作机制,为日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改变传统的考查类考试的考核方式,设置基础知识考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类考核方式,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模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制作企业创新创业项目运营方案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除此之外,可以实施“学分置换制”,让有能力的学生凭借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换取相应的学分,这样不仅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施展自己的能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顺利毕业的保障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 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